从就业视角看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式教学方法的社会意义

2014-03-21 06:36罗名映刘声远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复合型艺术设计

罗名映 刘声远

【内容摘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一专多能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是诸多高校重点研究目标之一。文章结合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状况,阐述综合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复合式教学方法及其对培养学生向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 一专多能 复合型

一、就业现状分析

应用学科的艺术设计专业,曾经一度就业前景较好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近几年来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从峰值步入谷值的现象。据《就业蓝皮书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1届本科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生物科学与工程(14.9%),其次为美术学(14.7%);高职高专失业率最高的为应用韩语(18.6%),其次为艺术设计(15.5%)”。从中不难看出,四个专业中,与美术有关的就占了两个。其原因有:供方,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太多,培養人才良莠不齐的现象过于严重;需方,要求综合能力较强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较少。因此,导致就业市场一度下滑,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跳槽、转行成为风尚。在此,笔者就所在院校近两届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方向毕业生就业去向做一调查。近两年,环境艺术方向共有毕业生58人走向社会工作,其中,进入大型装饰装修企业工作的有12人,占20.7%;进入二级装修企业工作的有31人,占53.4%;进入地产公司参与环境设计工作的有6人,占10.3%;进入市级建筑设计院所工作的有4人,占6.9%;准备考研再学习的有2人,占3.4%;进入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有3人,占5.2%。在此环境下有如此的就业景象,经过跟踪调查获得的反馈信息得知:一、学生有相对较为广泛的综合知识面,熟悉建筑构造、了解建筑物理等知识,表现在参与项目中能够合理应用构造、科学地改变布局而开展设计等;二、有较扎实的材料与构造基础,能准确表现施工工艺;三、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灵活应用Auto CAD、3dx等软件进行规范作图等优势。能获得如此评价,其成绩应归功于复合式教学方法。

二、何为复合式教学

“复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同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成。

所谓的复合式教学,即根据专业需求在学科内与学科外寻找具有共性知识点的课程,打破专业界限、年级界限,在课程间开展混合式、插班式、旁听式教学方法,即共同上课、共同训练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共同学习中,双方相互了解对方知识点在本专业中的作用,掌握对方专业的设计规则,学习不同专业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式等,创建交叉学科知识的渗透与互补环节,扩大双方知识面,实现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复合内容主要有学科内知识与学科外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课题的复合等。本文就笔者所在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情况,谈一谈综合类院校对交叉学科知识实行复合式教学方法的开展与实施。

(一)确立复合对象

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复合式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复合体系尤为重要。对外部学科的复合及合理选择外部学科为复合对象,是决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前提。根据学院专业特点与环境艺术方向的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建筑学专业为复合对象,并开展课程间复合式教学。建筑学与环境艺术本身有很多的共性知识点,通过课程间复合拟解决环境艺术方向学生对建筑知识的匮乏;通过课程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美学修养;通过课程复合改变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课程复合使双方学生掌握不同专业间的设计规则与表现方法。

(二)构建复合体系

复合体系的建立,首先在课程选择上要围绕多元化、综合性、实用性的原则设置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理论课程与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复合。一般三、四学期侧重理论课程的复合,五、六学期有计划地开展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复合。在课程复合环节寻找知识的对应性与结合性,建立完整的复合体系,方可开展课程复合式教学。

1.理论环节打破专业间封闭式教学方式。根据复合专业对象的课程设置,开展混合式教学,共享教学内容,双方相互了解不同专业间的知识点,形成交叉学科知识的渗透与互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环境艺术方向的《景观设计原理》与建筑学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开展复合,通过该课程间的复合式教学,环境艺术方向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大思考因素,实现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开展具有文化性、思想性、主题性的景观设计内容,改变学生以往的单一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具有顾及全局的设计思想;建筑学专业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中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表现力。

2.专业设计类课程共同开展同一课题训练。在完成专业间不同要求的训练内容时形成互补,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思维方式,了解不同专业间解决问题的侧重点、行业要求、设计规则与表现手法等内容,同时掌握不同专业间技能应用与表现方法。

(三)实施复合计划

实施课程复合式教学计划,首先要确定被复合课程双方的开课时间与学时,每学期有目的地设置一门课程,以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客观环节创造可行性条件。其次是制定完整的复合课程授课计划与考评方式,最终使双方学生都能有最佳的收效。

三、开展复合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学科内知识的复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科内知识复合,首先从专业培养体系入手,在专业整体课程设置上建立复合基础。课程设置应该具备艺术学科内知识复合的基本条件,拥有一系列艺术设计专业的各类课程,涵盖设计方法、表现技巧、设计原理、专业设计等内容。同时还要有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能够满足专业知识较为完整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科内交叉知识的渗透,使各方面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充分利用选修课程环节,在选修课程中建立与专业相关课程开展复合,进行交叉教学来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如媒体艺术、雕塑艺术、民间艺术、影视动画和产品设计等课程,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具有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知识与艺术修养。

(二)外部交叉学科的复合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外部交叉学科的复合是开展复合式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首先要明确通过外部交叉学科的复合所达到的教学目的,重点要解决学生哪些知识面的问题,诸如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专业应用能力、扩大市场就业面等,围绕所解决问题的侧重点构建复合体系。外部学科复合体系的建立取决于专业所在学校的优势,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涉及艺术、历史、地理、宗教等领域,同时涉及建筑、施工、材料、力学、电工等行业。因此,在选择外部交叉学科时应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学生能力,围绕扩大专业知识面来选择复合对象。挖掘学校专业特色,尤其是工科院校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建立合理的复合体系,复合课程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

打破专业界限,有计划地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复合式教学,实现专业、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与互补。通过课程间的复合,在理论学习环节拓宽各类学生的知识面;在实践中使各类学生学会解决各领域不断面临的问题。通过课程间的复合,学生间可以自然而然地学到不同专业的知识内容;了解不同专业的设计规则与思维方式;掌握不同专业的表现方法,使双方学生都具备较全面的综合知识,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相关专业问题,最终达到复合式教学的目的。

(三)通过课程复合式教学打造教师队伍联盟建设

常言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校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教师队伍占有主要因素,如何构建知识面广、素质高、师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当今是众多高校所面临的主要困扰之一。因此,挖掘高校资源,共享特色专业,取长补短,开展联盟建设是教师队伍提升教学实力的首选。通过课程的复合机制建立联盟基础,扩大教师队伍,强化专业教学实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保障。

结语

关于复合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与战略性计划,特别是高层次的复合定位,应是在打破学科体系基础上的融合,这不仅需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教师积极努力参与,更需要其他专业的同仁齐心协力支持。对于本次教学方法的探索,从学生就业反馈信息获知,本届学生改变了以往在就业岗位上只会作图不懂设计与施工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在参与项目设计中能够结合建筑构造、材料性能等方面合理开展设计任务,学生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设计方案,还能够围绕建筑物理开展功能布局,围绕电工配置开展照明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减少了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对相关知识的再学习现象,对一专多能型的本领略有显露。从就业范围来看,学生突破了以往只能进家装设计公司的状况,开始走向地产开发公司、規划设计单位,个别学生还能够进入建筑设计管理部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范围,使学生在迈向社会时,脚下的道路更加宽阔。

[注: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2012教学改革课题立项之一,项目编号:(2012)130号]

参考文献:

[1]包水梅.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解读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3(5).

[2]冯伟,张治勇.混合式实践教育的探讨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猜你喜欢
复合型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完善我国法学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对策分析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书封与现代艺术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