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部制改革为例

2014-03-21 02:08侠,孙
关键词:学部管理体制石油化工

赵 侠,孙 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发展规划处,辽宁 抚顺 113001)

高校学科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部制改革为例

赵 侠,孙 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发展规划处,辽宁 抚顺 113001)

随着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进行学科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建设效率,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学部作为一种新型跨学科组织,不仅能够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保障学科建设过程中学者学术自由的权利,也能够促进学科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是创新学科管理体制的新探索。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部制改革为例,对学部制创新学科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意义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学科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学科管理体制;学部制;学科交叉融合

高校学科是高校组织教学、科研的基本单元,是高校发展的龙头和关键,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根本性建设,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也已经写进了各高校的“十二五”规划中。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聚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资源,才能以强大的学术实力来解决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实现科技创新,才能以强大的优质师资力量保障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发挥好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因此,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科管理体制是提升学科综合实力、调整优化学科结构的重要制度保障,创新学科管理体制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1]。学科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应在于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整合优化[2]。在高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科管理体制会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的水平,也必将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发展,创新学科管理体制是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关键。目前来看,高校学科正朝着既高度分化,同时又在其基础上高度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3]。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国内部分高校试行了学部制。从各高校学部制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来看,学部在整合优质学科资源、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学科整体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创新学科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一、高校学科建设与管理现状

(一)国内外高校学科建设与管理现状

世界各国著名大学都十分重视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其学科布局均呈现出门类众多这一共同特点,即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共存局面;其学科结构均呈现出基础性学科较雄厚,应用性学科较强大,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学科较多的局面;其学科功能均得到了充分发挥,培养出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社会精英,产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也为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其学科发展均具有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视学术自由,保障了教师可以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其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均较高,非常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其管理体制均向着学科交叉融合这一趋势发展,成立了较多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或组织[4]。与国外著名大学相比,我国很多高校尽管也很重视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出现了多学科共存局面,但基础学科研究实力并不高,应用性学科也不够强大,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学科更不算多,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科结构特色化不强是普遍特点。为此,国内很多高校依据本学校实际纷纷采取了多种举措以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如整合学科资源组建学部、组建跨学科研究中心、设立交叉学科基金等。

(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科建设及管理模式

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其根本发展动力来自于基层,学科的权力配置和学术组织的学术能力、活力和效率不仅决定着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决定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绩效。近年来,根据学科发展实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学科管理体制的改革。以石油化工类学科为例,2005年,学校石油化工学院的环境工程系从学院中分离,单独组成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07年,学校石油化工学院的化学系也从学院中分离,单独组成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石油化工院系的调整适应了当时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的需要。尽管学院制在凝聚学科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承认,学科相近的二级学院设置较多,已严重导致教育科研资源配置重复、分散,由于相近学科缺乏相互支撑和交叉融合,科学研究又难于进行协同创新攻关,也很难取得重大成果,优势学科群的建设也是步伐缓慢,学校管理十分困难。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高校,顺应石油石化行业“十二五”期间对科技协同创新、对资源整体集成和优化的战略需求,是学校的重要职责。因此,对石油化工类学科进行整合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2012年,学校实行了学部制改革,将学科组织结构由以往的“学校—学院—系”转变为“学校—学部(学科群)—学院(学科)—系”的形态,学部以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三个一级学科为基本单元,由石油化工、环境与生物工程、化学与材料科学三个学院组成。这种学部整合既不是简单的学院叠加,也不是削弱相关学科,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群体优势。经过一年多的学部制改革,从取得的初步成效来看,学部制在优化专业结构、科研方向和课程设置,合理配置和共享人、财、物等教育科研资源,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合力攻克重大科研项目,促进优势学科群的建设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壮大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部制改革为例,对学科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实践探索。

二、学部制创新高校学科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学部制创新高校学科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1.学部重新调整了学科与专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立的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按照一级学科设置学院的原则,考虑到专业特色,将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工业催化二级学科从原来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调整到了石油化工学院,学科关系得到了理顺,学科结构得到了调整,学科布局得以改善。从成效上来看,学科资源的重组也激发了学术潜力,学科发展空间得到了拓展。除对学科进行调整外,学部还对部分专业方向及课程做出了调整,专业调整内容详见图1。

图1 专业调整

学部将学科与专业进行调整之后,以更广领域和更宽视野来审视专业教育,更多地从跨学科、国际化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协调相关院系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如根据修改后的新的培养计划,各专业不再按专业方向招生,而是按专业招生,到大学三年级时,学生可以根据学生意愿选择专业方向。

2.学部建成了学科发展大平台

学部面向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和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的重大需求,汇聚优质资源,集中力量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石油化工关键技术研究,以“项目、成果、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以“辽宁环渤海化工产业带”为服务对象,积极申报了“辽宁省石油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并成功获批,建成了学科发展大平台。学校力争将此平台打造成立体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创新平台,在努力解决辽宁省石油化工行业重大技术问题的同时,也实现学校石油化工优势特色学科的大发展。学科发展大平台为学部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学部的学科群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部通过建设此平台,将依托行业反哺特色学科,在更深、更广层面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3.学部构建了优势特色学科群

根据学校出台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部制管理规定(试行)》,学部负责规划、统筹、协调学科群发展,将具有相对独立又有有机联系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三个一级学科进行交融共生、互相促进,更好地强化了学科,真正做到“伸出去是三个强硬的手指、撰起来是一个强大的拳头”。在保持传统优势特色的基础上,走上了相互支撑的学科发展之路,增强了打造学科高峰的实力,形成了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学科建设方面获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优势特色学科群的形成促进了学院间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异质群体的集体智慧促进知识的集成创新,更能够凸显专家学者的话语权确保学术权力的有效行使。

(二)学部创新高校学科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意义

1.学部制实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

依据学校学部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协同创新、彰显特色”,为努力形成协同创新所聚合和聚焦的学科竞争力和科研优势,学部围绕石油化工产业链,实现了较广泛的学科综合,无论在学科基础还是在人才队伍方面,在行业高校内同类学科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应对学科发展挑战的能力。从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上看,学部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辽宁省参评的10所高校内排在第二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辽宁省参评的13所高校内排在第三位,评估取得了较好成绩,也彰显出了学科在省内的优势地位。学科评估是学科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此次评估的一级指标有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声誉,参评的每所高校均需真实提供相关数据,评估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学科的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可以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部制突破了学校以往内部机制体制壁垒,改变了“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设,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了学科的综合竞争实力。学部制促进了学校优势学科群的建设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壮大,必将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产业发展。

2.学部制保障了学科建设过程中学者学术自由的权利

学部成立了学术组织和民主管理机构(如图2所示),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不但促进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分离,同时也保障了学科建设过程中学者学术自由的权利。教授是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学部的学术组织中,教授委员会主任由普通教授担任,教授委员会主任无行政级别,充分保证了其在处理学术事务时行使学术权力,不受行政思维干扰[5]。且学校出台的《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中也明确规定:学部教授委员会是建立学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机制的组织形式,具有决策与咨询双重职责。教授委员会在学术民主的基础上,对有关学术问题有决策权。如此的学科发展环境必将促进学术活动的自由开展,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学科建设等学术事务的管理也更加民主,加大了教授的话语权,教授治学也开始从理论逐渐走向了实践。

图2 学部学术组织和民主管理机构

3.学部制实现了学科功能最大化

学部制在学科功能上,实现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密切结合。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部成立了工程能力提高班和创新能力提高班,即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提高班。工程能力提高班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各种化工设计规范、软件等,着重提高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班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教授(博士)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试行导师制管理。两个提高班的成立,在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促进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实现了学科功能最大化。

4.学部制促进了学科管理体制的改革

学部制按照学科建设系统性要求,完善了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学部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办法,不但保证了学科带头人的学科权威,还针对学科建设的各个要素如人才培养与引进、条件建设、科学研究等,明确规定了学科带头人的任务和职责。学部加强了对学科建设的研究和跟踪评估,目前学科管理系统运行较为通畅。可以说,学部制在学科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对学科建设实施有效管理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有效手段,创新学科管理体制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及建设效率的重要制度保障,是高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尽管国内多所高校为了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纷纷实行了学部制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特别是使学科建设及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对于各高校的学部制的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来讲,国内学者也是众说纷纭,但就学部制在学科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方面,大都认为,目前的改革还不够彻底,如果能够渗透到学科方向的凝练、学科梯队的构筑、学科平台的搭建、学科成果的转化等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可能会更好地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学科功能、促进学科健康可持续发展。

[1]覃希仲.论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4):102-104.

[2]夏冰,郭平,郑应生,等.军队院校学科结构调整优化和创新学科管理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39-43.

[3]崔媛.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考与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2-114.

[4]李华.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5]李平,赵侠,雷冬海,等.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分离机制研究与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4):37-41.

【责任编辑 赵 颖】

G644

A

1674-5450(2014)03-0138-03

2014-03-01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JG12DA019)

赵侠,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助理研究员,工学硕士;孙铁,男,辽宁瓦房店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学部管理体制石油化工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绘画作品选登
《石油化工应用》2022年征订启事
《石油化工建设》第40卷总目次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6年(第33卷)1~6期分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