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乐乐
(1.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2.江苏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213000)
《拉格泰姆时代》是美国小说家E.L.多克托罗(E.L.Doctorow)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巧妙地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事实和人物融入小说之中,这种将事实与虚构融为一体的风格,曾在美国文坛引起巨大反响。1976年,该小说荣获美国“全国图书评论界奖”并荣登畅销书榜,作者亦被公认为“打破传统小说写作模式的大胆创新的杰出作家”。作者以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的名为拉格泰姆的黑人音乐为题,并以此音乐切分节奏和变异特点来构思创作小说,展现主题,独具匠心。
检索国内外有关《拉格泰姆时代》的文献发现,学者们主要关注小说后现代的写作特点及技巧,研究小说体现出的政治和历史意识,大多数论文是以文学理论为框架进行的定性分析。Fish曾指出:“这些是通过选择文本解释或论证自己的推理,往往会陷入主观任意性和循环论证。”[1]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出现了全新的交叉学科语料库语言学,这门新兴科学以真实的语言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率法,以实际的语言现象出现的概率为依据,建立或然语法进行语法分析,从宏观角度分析语言事实,并总结规律[2]。这种新的研究方法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那么,鉴于定性分析的弊端,本文从语料库文体学视角出发,以实证手段,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求客观地剖析作品,让读者对作品有更好的赏析和解读。
词表统计主要针对文本中的字节数、形符数、类符数、类符形符比、标准化类符形符比、平均词长、平均句长等进行统计[2]168。通过这些简单信息统计可以看出小说文本的总体特征。形符数(tokens)是指文本中出现的所有词的总数,而类符数(types)是指文本中出现的不同的词的总数。那么,类符形符比(type/token ratio)是类符与形符的比率,它体现文本的用词变化。然而,单纯的形符数和类符数无法客观反映文本的本质特点,但两者的比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本用词的变化。一般来说,类符形符比越高,用词变化性越高[2]。而所谓的标准类符形符比是指按照一定的长度分批计算文本的类型比,再计算出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弥补计算不同长度的文本词汇密度的不足,从而更客观地体现文本用词的变化。
本文通过Wordsmith生成词表如下,见表1。
表1 《拉格泰姆时代》词表信息统计
英国小说家佛斯特认为,“长度超过5万字的称为长篇小说”[3]146,因此从小说的词表统计数据可以判定《拉格泰姆时代》为长篇小说。该文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为46.26,参照收录的与小说发表大致同年代的Brown当代英语语料库的平均标准类符形符比39.07,可以推断,该小说用词变化相对较大,词汇的变化较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和理解难度。正如英国评论家Al Alvarez所言,“确切地说多克特罗的文风充满自信与权威,看似识字课本那么简单,然而文中多处貌似简洁明了,甚至无标点的句子恰恰彰显了小说的深度”[4]viii。
整体来看,小说分为四个章节,每部分包含从1个到15个部分不等,篇幅长度不一,平均句子长度12.1,平均词长4.5,这种短平快的语言及篇章结构较好地体现了拉格泰姆音乐切分与断裂的特点,“是一组组切分和弦与怦然撞击的八度和声”[5]。
参照Brwon语料库,笔者用Antconc软件生成了该小说的主题词表,提取关键性(keyness)值大于90的主题词并按照词语类别进行了筛选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下文将结合这些主题词的搭配和索引行对这些数据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表2 《拉格泰姆时代》主题词分类统计
首先,从上述统计的代词可以看,小说中第三人称代词出现的频率最高。通过检索这些人称代词的索引行可以推断,小说具有多重叙述视角。小说叙述主体从开始的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到小说结尾的第一人称“小男孩”,在小说最后一章,白人家庭的小男孩用自述的口吻继续讲述故事,“可怜的父亲,我能想象出他最后的探险。他来到了那个新地点,目瞪口呆,头发吃惊地直竖着。他的脚尖碰到了一股柔软的沙流,他跪倒在地,双臂像哑剧演员表示庆祝似的张开,这个在他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像个异乡客一样的人,永远地回到了他的本乡本土”[4]269。此外,小说中有这样的话语“自从胡迪尼去世到今天,将近五十年了”[4]7,其口吻让人觉得是一个长者在回忆往事,不禁让人联想到这是长大成人的小男孩。多克特罗自己也曾说过,“《拉格泰姆时代》中神秘的叙事者是后来长大的小男孩。”此外,小说间歇还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我们”作为叙述者。比如,“我们是从这位魔术师未发表的私人文件中看到有关这件怪事的记述的”[4]267;“我们从弟弟的日记中得知实际的计划是要在摩根家中捉住他”[4]225。叙述者使用第一人称,使读者对那些历史事件感同身受[7]64。因此,小说视角在不经意间的自由转换,体现了小说断裂和切分的特点。
其次,主题词表中的名词可以反映出该作品的主题信息。从人物名词列表来看,小说中的人物众多,至少有25个出场较多的人物。其中,有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弟弟(Younger Brother)、小男孩(boy),以及外祖父 (Grandfather)组成的白人家庭;科尔豪斯·沃克(Coalhouse Walker)和萨拉 (Sarah)组成的黑人家庭;另外,还有爸爸 (Tateh)和小女孩 (girl)构成了犹太裔移民家庭,这些都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然而,翻开20世纪初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像伊芙琳·内比斯特 (Evelyn Nesbit),哈里·胡迪尼 (Harry Houdini),皮尔里(Peary),皮尔庞特·摩根 (Pierpont Morgan),艾玛·戈德曼 (Emma Goldman),斯坦福(Stanford),哈里·凯·索 (Harry T.Thaw),福特 (Ford),罗斯福 (Roosevelt),弗洛伊德(Freud),这些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名人。小说把20世纪初期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拼贴进小说,并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同台演出,与此同时彼此之间还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父亲参与了著名的皮里尔北极探险,商业巨头摩根和汽车大王福特会晤,无政府主义者戈德曼教导交际花伊芙琳,母亲的弟弟疯狂迷恋交际花伊芙琳,脱身术大师胡迪尼偶然机缘与父亲一家相识等等。正如杨仁敬所述,“美国后现代小说不再是作家个人想象和虚构的产物,而是事实与虚构的巧妙结合,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走进小说成了一大特色”[8]。通过这些人物名词的分析,印证了“多克特罗的小说情节变化多端,令人难以预测,他的小说以虚构的政治和历史事件并列发生而闻名”[9]25的评论。
地点名词列表反映出小说主要情节的发生地。小说的场景主要在美国 (America)的新罗歇尔(New Rochelle),这是小说中父亲一家的居住地,也是故事开始的地方。而纽约市(New York)是小说最主要的场景发生地,其中位于纽约的摩根图书馆 (library)是贯穿小说第二章到第四章的黑人音乐家与白人警察僵持斗争的重要场景。褐色的沙石住宅 (brownstone)主要描绘出了富有的白人所居住的环境,在小说中,绝大多数情况指的是白人警察设立的指挥部所在地。
另外,小说中出现的其他名词列表中,主题词Negro高频出现。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人权运动后,由于这个词让人联想到奴隶史、隔离和歧视等含义而逐渐被其他词替代。考察小说中Negro的索引行可以发现,它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说着力表现的种族矛盾和冲突;汽车(car)的高频出现从文本可找到证据,在小说的第一章正是由于汽车故障的机缘,小男孩一家与大名鼎鼎的胡迪尼萍水相逢,而后来科尔豪斯捍卫尊严与人格的保卫战也是因汽车而起,以及文中描写的汽车大王福特生产汽车的流水线等;笔者检索了American与Europe在文本中的搭配词,与小说中描写的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的社会情境等相符。
第三,参照索引行,分析动词列表可以发现,小说作者主要使用了言语过程、关系过程来呈现人物。此外,said(说)的高频使用凸显小说大量运用对话。作者使用直接引语的形式,弱化了主观性强的叙述者的叙述权威,把话语权交给人物,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通过展现人物话语,达到真实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10]。但是纵观小说发现,虽然作者使用直接引语的形式表现人物间的对话,可没有一处引号,这也许是作者在创作上的有违常规之举,给人以跳跃与不连贯之感。或许“这些违背规范的语言现象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丰富文学语言的特有功能,拓展符号的指涉空间”[11]。
最后,从其余的词汇可以发现,尽管他们对文本主题并无太大意义,但是从介词和连词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精确简洁的写作方法,不加修饰地展现人物和事件,让读者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纷繁杂陈。
另一方面,“创造艺术典型的关键在于典型性格的塑造”[12]117。笔者检索了小说中三组家庭的主要人物的词图表,通过比较选取Father、Mother以及Tatech这三个贯穿小说终始及出现频率颇高的人物作为代表来分析,以便更好地展现小说主题(见表3)。
表3 《拉格泰姆时代》Father、Mother、Tatech主题词图
通过索引行检索可以发现,父亲是中产阶级白人家庭的中心人物,他以制造国旗和烟花为生,母亲是位贤妻良母。在去北极探险的偶然机会,事事要征得丈夫同意的母亲变得强大自主起来,她做主收留了黑人萨拉和她的私生子,接管了父亲的生意,并打理得有条不紊。当父亲回到新罗歇尔时,发现自己不再适应这个家庭。他忍受不了这样的变化,“在家中处处发现自己被撇在一边的迹象”,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被遗弃的、无家可归的男子的面孔”[4]91。
小说中的犹太人爸爸是个街头艺人,起初信仰社会主义,但穷困潦倒,妻子迫于生计沦为妓女,被扫地出门。参加过大罢工,可屡屡受挫之后,爸爸开始思忖人生,“想象着过远离工人阶级命运的生活”[4]108。从他成功出售动画册开始,“就这样,这位老艺人把自己的生活纳入了美国活力的洪流”[4]111。最后,爸爸放弃社会主义理想,被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同化和操控,而成为早期好莱坞成功的电影制片商。他的经历和命运正如多克特罗所评价的那样,“爸爸在经历那些磨难之后,再也无法坚持自己的理想,他只是让自己的能力和杰出才智随波逐流”[13]83。
小说的结尾,白人家庭分崩离析。父亲过世后,母亲最终与犹太爸爸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这种戏剧化的组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说渲染的主题,“父亲的北极之行象征着白人霸权的终结”[4]xi。同时,小说中纷繁杂陈的事件也印证了当时的社会常态,“无论是显赫一时的大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都不能逃脱被历史势力,也就是时代经济和政治势力所左右的命运。在他们无法控制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的驱使下,他们自身不断发生着异化”[14]。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从小说中检索原始数据,并结合文本对小说《拉格泰姆时代》进行定性描写和定量分析,为文学研究提供证据,并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性。通过对小说词表、主题词和词图的分析说明,让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总体特征及主题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小说通过结构设计和人物塑造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众多人物的交替出场营造了繁荣的社会场景,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体现了繁荣背后的危机。作者让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与虚构的小说人物同台竞技,给人真实感和历史感,从而使读者联系现实,反思现在,充分展现了后现代小说的魅力。通过语料库方法赏析文学作品,让读者领略到英语文学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识别能力及鉴赏能力。
[1]Fish,S.“What is Stylistics and Why are They Saying Such Terrible Things About It?”Ed.S.Fish.Is There a Text in this Class:The Authority of Interpretative Communities[C].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
[2]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冯涛,译.广州:花城出版,1981.
[4]Doctorow,E.L.Ragtime[M].London:Penguin Group,2006.
[5]杨捷.拉格泰姆的切分节奏细胞及其对美国严肃音乐的影响[J].中国音乐,1988,(2).
[6]桂诗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学语体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7]Harter,Crol C and Thompson,James R.Ragtime and the Vision of Circularity:The World Composed and Recomposed.E.L.Doctorow [M]. Wood bridge:Twayne Publishers,1990.
[8]杨仁敬.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新模式和新话语[J].外国文学研究,2003,(2).
[9]Webber,Bruce.The Myth Maker:the Creative Mind of Novelist E.L.Doctorow[N].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85-10-20(25).
[10]秦苏珏,王婷.《太阳照常升起》的叙述策略探悉[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3).
[11]贺兴安.文学语言在本质上是反规范的[J].语文建设,1992,(5).
[12]郭正元.文学理论基础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
[13]Friedl,Herwig.A Multiplicity of Witnesses:E.L.Doctorow at Heidelberg[M].Essen:Verlag Blaue Eule,1988.
[14]陈晓飞.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看《拉格泰姆时代》中的文学与政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