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

2014-03-21 07:17瞿云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莲都区轮作蔬菜

瞿云明

丽水市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

瞿云明

(丽水市莲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丽水 323000)

在全面分析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丽水市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广菜稻轮作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作物;轮作;模式;莲都

莲都区位于浙江西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无霜期长,且具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8.1~12℃,气温稳定≥10℃ 天数为252~205 d;年降雨量1 360~1 660 mm,年雨日160 d左右;年无霜期256~192 d,初霜10月中旬,终霜4月上旬。土地总面积149 346 hm2,其中耕地面积16 409 hm2。

莲都区的菜稻轮作模式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革,为加快高效种植模式、稳粮增效模式的推广,于2009年开始对农作制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积极推广高产高效的菜稻轮作模式,创新优化莲都区农作栽培模式。

1 应用现状

自2010年以来,莲都区开展了菜稻轮作模式试验推广和示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2010-2013年,莲都区主要开展豆 (豇豆、蚕豆、毛豆等豆类蔬菜)-稻-菜、花生/玉米-水稻轮作模式推广,累计推广面积4 867 hm2,经济效益9.57万元·hm-2,累计实现经济效益46 580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表1)。表2显示豆-稻-菜、花生/玉米-水稻2种主要轮作模式的种植作物、茬口安排、品种产量及经济效益。

表1 菜稻轮作模式推广规模及经济效益、分布乡镇情况

表2 菜稻轮作模式种植作物、茬口安排、品种产量及经济效益

菜稻轮作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实施水稻与蔬菜轮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提高地力水平,减轻蔬菜连作障碍,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达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关键技术是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播种育苗及移栽、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等。

菜稻轮作模式由于前茬作物肥料投入较多,而且豆藤、玉米秆还田量大,后茬水稻用肥量极少,一般施标氮75 kg·hm-2以下和少量钾肥,就能满足水稻生产。据调查,与两熟制稻田比较,1季水稻增值3 150元·hm-2、施肥节本450元·hm-2;同时蔬菜的连作障碍减轻,蔬菜产量提高18%以上,减少农药使用20%以上,合计节本增效10 500元·hm-2左右。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建组织,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建立实施小组,通过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确保菜稻轮作模式的顺利实施。

2.2 抓示范,点面结合促推广

在项目实施中,十分注重典型示范的作用,在落实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的过程中,结合蔬菜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到项目中来。4年来,全区建立各类示范基地共12个,面积233 hm2,通过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推广菜稻轮作新模式。

2.3 重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根据菜稻轮作模式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科技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和菜稻轮作新模式。据统计,推广菜稻模式4年来,共举办菜稻轮作创新与示范推广的技术培训85期,受训人数5 2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3万多份。试验推广农作物新优品种25个,新品种覆盖率95%以上;推广无公害农药商品剂型23个,引进推广生物农药5个;推广应用地膜覆盖、微滴灌、遮阳网技术等无公害蔬菜、水稻生产配套技术,保障菜稻轮作模式推广。

3 存在问题

3.1 土地政策制约了菜稻轮作模式的发展规模

菜稻轮作是农作制度创新发展的形式之一,规模经营是农作制度发展实施的普遍要求,而莲都区农业现以小规模经营为主,土地流转问题成为农作制度创新的新问题,影响了菜稻轮作的发展规模。

3.2 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限制了菜稻轮作模式推广的空间

莲都区碧湖平原的农业生产虽然适合规模化的机械化作业,但由于土地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机械化作业不便利和社会化农业机械服务缺少,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和菜稻轮作模式推广的空间。

3.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约了菜稻轮作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上,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分工过细,缺乏综合型人才,不利于菜稻轮作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3.4 农业生产设施条件简陋,避灾抗灾能力弱

主要表现在排灌设施落后,避灾、抗灾能力低,影响水稻和蔬菜生长;山区道路交通条件落后,导致蔬菜运输能力低、蔬菜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栽培设施滞后,影响了防灾减灾能力和栽培效益。

3.5 政府对菜稻轮作模式推广投入不够

菜稻轮作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但农民生产水稻效益偏低,实施菜稻轮作,是农民为了减轻蔬菜连作障碍的无奈之举。因此,要扩大菜稻轮作的规模,需要政府增加对菜稻轮作模式推广的投入。

此外,还存在蔬菜加工企业少、规模小、档次低,导致加工和市场拓展能力薄弱,产业延伸难;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技术到位率不高,制约农作制度的创新发展;农村劳动力紧张,影响农时季节的安排等问题。

4 对策建议

4.1 创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转

土地问题是菜稻轮作模式推广面临的首要问题。要按照 “稳定国家所有权、维护家庭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的总体思路,创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转[1]。

4.2 注重农艺与农机结合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菜稻轮作模式的推广应该是农艺与农机的有机结合,以省工节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在种植形式及栽培耕作技术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形成与机械化作业配套的高产高效多熟模式[2]。

4.3 提高科技推广能力

在区、乡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体系的建设时,要在蔬菜生产重点乡镇配备蔬菜技术员,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提高现有蔬菜生产推广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乡镇一级成为农作制度创新推广的主力军。

4.4 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是农作物质量、产量的重要保证。对农业主要生产基地要重点提高抗旱抗灾能力建设,对老基地也要进行改造,以适应菜稻轮作模式推广的要求。

4.5 加强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建设

政府要进一步扶持蔬菜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其提高在种苗供应、病虫害防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产品销售、质量监管难的问题,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4.6 加快蔬菜加工企业的建设

通过加快建设蔬菜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7 加强避灾减灾技术研究

加强避灾减灾技术研究探索,抵御洪涝、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减轻蔬菜连作障碍,要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和栽培设施的改善、品种选择、作物品种合理搭配和茬口安排及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建立避灾减灾技术储备,降低生产损失的风险。

[1] 衡阳市农业局,衡阳市委政研室.培育新型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关于衡阳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 [J].衡阳通讯,2013(8):44.

[2] 孙健,杨新琴.农作制度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J].浙江农业科学,2006(4):469-473.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63;S 511

A

0528-9017(2014)12-0000-00

文献著录格式:瞿云明.丽水市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 [J].浙江农业科学,2014(12):0-0.

2014-10-18

瞿云明 (1965-),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1:qqqym@126.com。

猜你喜欢
莲都区轮作蔬菜
日出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奇怪的蔬菜
研究表明:玉米-大豆轮作磷肥两年施用一次
蔬菜
蔬菜轮作有原则 合理种植效益增
莲都区柑橘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浅析莲都区柑橘黑点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莲都区柑橘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