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1 三线交会通四达
1小时到武汉、南昌,2小时到广州,3小时到重庆、深圳,4小时到上海、成都、杭州、昆明,5小时到北京……这是此次长沙之行听到最多的流行语,美其名曰“长沙炫耀”。是的,对时下的中国来说,高铁出行不仅快捷、舒适,更能领略沿途大小城市的发展巨变和风土人情,高铁正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相对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铁经济,以及陆续崛起的“高铁新城”来说,长沙却具有唯一性。未来,长沙将成为全国唯一三条高铁交会的城市:“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正式全线开通运营;沪昆高铁杭州至长沙段计划2014年9月达到开通条件,长沙至昆明段计划2014年底达到开通条件,同时在‘十二五规划中新增的渝厦高铁预计也将通过长沙”。
高铁:辐射的不仅仅只是长沙,也不仅仅只是湖南。
雨花区作为长沙唯一的高铁站——“长沙南站”所在地,高铁所带来的发展前景更是无可限量。直接拉动GDP增长、促进区域生产要素流动、产生城市空间极化效应是权威机构就高铁对拉动经济增长所做的梳理。经验表明,高铁会对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功能提升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的出现和运行是大都市圈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再造的绝佳机遇。区域经济学家、湖南师大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朱翔认为,作为武汉、广州两大区域中心城市中间的枢纽点,长沙是武广高铁沿线当仁不让的“第三点”。“高铁经济”强大的虹吸效应,将迅速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届时,三条高铁交会雨花,这里将成为长沙通达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大西南城市群的门户。以通车运行的武广高铁为例,这条线已在除吉首、张家界之外的湖南绝大多数城市之间构筑了一个便捷的2小时经济圈。而随着广深高铁通车,长沙到深圳只需3个小时,打“铁的”赴香港也变得像去邻家。沪昆高铁一旦通车,长沙到武汉、广州、上海、昆明和北京依次只需1、2、3、4、5个小时。这样,中部六省的人们无论是南下广深打工创业,还是赴港澳扫货购物,或是北上首都旅游,东赴沪上观光,最便捷的始发站都可能是长沙。在高铁同城效益的作用下,武汉、长沙、南昌这三个中部地区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将很有可能形成特大型的“中三角”城市圈,也有可能超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现有规模,一跃成为中国新的增长极。另外,随着三条高铁的陆续开通,雨花与华北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与沿海地区交流更加顺畅,甚至与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贸易往来也会更加频繁,将有力地促进城市间经济文化互动,为雨花国际化增添动力。
目前长沙高铁站日均客流量保持在4万人次左右,据预计,待沪昆、渝厦两条高铁投入运营后,每天的旅客流量将达10万人次以上。长沙市雨花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京广、沪昆、渝厦三条高铁通车,长沙北抵首都,南至港澳,均可一日往返。三条高铁不仅让长沙成为最便捷的始发站,更为雨花黎托、东山片区交会,划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高铁新城。而这里不仅仅只有高铁,京港澳高速从西北穿越、机场高速从北部横跨、地铁与高铁无缝对接、城市路网与主城区紧密连接,雨花将成为兼具商务功能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副中心、中部最具潜力的区域,其辐射的也不仅仅是长沙与湖南”。
高铁:撬动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撬动了城市文化内涵及品牌。
有媒体这样评论“一条高速铁路,就是一条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加速跑道”。作为一个从郊区发展起来的新区,雨花区在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方面并不占太大优势,其目前最显著的优势是长沙南站的落地和未来长沙成为高铁经济枢纽后作为枢纽所在地的优势。雨花区高铁片区的规划面积是18.2平方公里,其中11.13平方公里被批准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片区,如何高起点、高规格的规划好此片区发展,雨花各级部门和知名研究机构、专家等结合雨花实际,经过3个多月的论证、研究编撰了《高铁时代长沙市雨花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指导未来发展布局。简单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高铁这个杠杆撬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据悉,雨花高铁片区自2006年启动建设以来,经省、市、区三级共同努力,区域内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诚如雨花区区长邱继兴所说:“高铁新城北靠长沙星沙经开区、南依雨花经开区、西接高桥商圈及城东主城区,东连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和临空综合保税区,可凭借其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周边产业链的快速形成。根据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整体规划、环境先行、梯次开发,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全面启动高铁新城的开发建设,使其成为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我区在‘十二五末实现主要指标‘翻两番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2013年8月23日,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在长沙高铁新城调研时指出:“三条高铁交会于此,优越的‘桥头堡区位在全国都很少见,高铁新城将成为产业兴旺的繁荣之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集之地。”易炼红说,高铁新城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为长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高位平台和广阔空间,要抢抓机遇而不能丧失机遇,以战略眼光来认识建设高铁新城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形成“一江两岸、东提西拓”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释放区域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新形象。
易炼红强调,要以国际水准推进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注重把握片区开发、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瞄准时间节点,确保开发建设更加高效有序;要大规模、高品质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要注重产业培育的高层次、高端化,精心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要实现城市管理的有力、有序、有章,让高铁新城成为展示长沙美好形象的窗口。
“交通、区位优势决定了高铁新城的价值”。与此同时,高铁随之带来的经济效应已经在无限扩大,今年2月9日开幕的湖南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主委张大方,代表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作大会发言时建议设立长沙高铁经济区管委会,把长沙高铁经济区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他说:“要抢抓机遇,设立长沙高铁经济区,将长沙高铁经济区、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黄花空港城构成的长沙东部地区,整体打造成一个万亿元产业集群基地,形成一个产业高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endprint
高铁新城,缘于高铁、源于高铁!相信,未来仍将以“高铁时速”带动整个城市喷涌勃发,向梦想一路飞驰!
转型发展1 现代产业新前海
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报告显示:市级行政区中综合竞争力长沙排名第10位;市级行政区中规模竞争力长沙排名第6位;市级行政区中创新企业和民间资本活跃度竞争力长沙排名第8名。就中部地区而言,除市级行政区中规模竞争力居武汉之后外,其余均位于中部第一。2013年,雨花区已是连续13年在中部39个城区中经济总量稳居前列。
综观全国高铁城市,现代服务业都被当地政府作为重中之重来打造、建设和发展,并给予最大的政策扶持,雨花区在此方面也具有其特殊优势。2012年12月5日,国家财政部、商务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长沙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湖南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在长沙正式启动。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打造中国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
在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同时,区域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尤为迫切。作为高铁新城,雨花区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产业高端化的发展目标,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产业高端化扶植奖励政策;2011年雨花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尤其借助高铁拉动经济的契机,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此时雨花更是敏锐地嗅到了长沙获批此综合试点工作的先机,乘势提出:“紧紧抓住长沙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这一历史契机,在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势的基础上,打造中国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定位和目标”,这也成为雨花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将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0:38:62目标的重要抓手。
湖南人敢为人先,湖南雨花人这次却走在了最前沿,此举也成为雨花区实施大转型战略的落脚之处,有了超前的思想,更需要有高起点、高规格的大规划来统筹发展。经过多次专家论证,2012年年底,雨花区政府首次公布了以“一核、两带、四组团”为格局的中国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战略规划,借此打造“中部前海”。
“一核”是指以红星商圈和高铁新城作为两端,以湘府路作为走廊,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黄金走廊。两端连起来叫做“一核”,即“两端一走廊”。何谓“两带”?一带是指圭塘河生态经济带;另一带是指浏阳河生态经济带。“四组团”是指高桥组团、东塘组团、雅塘片区组团和雨花经济开发区组团。
科学谋划,整合优势,加快推进“中部前海”建设。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雨花区来说外界还有另外一种叫法,称之为长沙“新浦东”。那是因为长沙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战略优势:“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中部唯一的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这三个战略都在国家战略层面,如何把政策用好用足用够,把政策转化为产业的竞争力、商业模式仍需结合自身实际来思考。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就雨花区打造中国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需要什么要素和环境指出:“优势是相对优势,是次高的优势。那么,长沙雨花的技术可能比周边地区要好,但是,比东部大城市、直辖市肯定是不如的,所以是次高。我们的人才固然很高,但也肯定是次高”。“两高”是基础,是现状。那么“两低”则需要政府去推动,一是要创造一个政策洼地。商业领域的一个传统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的步子要再迈大一点,出台的政策能够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优势,真正成为政策的洼地。第二个洼地就是成本的洼地。长沙市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房价,另外劳动力成本在同等质量的条件下,我们比东部地区、沿海城市要低,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把资金、人才、技术留在这里。所以,我认为政府要有一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有一个总体打算。对现代服务业不仅要考虑空间布局,还要考虑在政策布局上如何实现“两高两低”。
2013年5月13日,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在雨花区调研时提出“强力推进高铁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发展要求。之所以给雨花区提出这样要求,乃是基于长沙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的政策扶持,更是基于雨花区的发展优势和实际。作为“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前沿阵地的雨花区,是湖南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重要通道。另外雨花区还拥有着以长沙机场高速、武广、沪昆高铁为骨架,航空、高铁、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汇聚一体的“六元一体”的区位优势,作为中部交通枢纽和优势商贸核心区,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雨湖区委书记周杏武如是说。
说起现在的发展成果,雨花区工作人员如数家珍般向记者说道:“目前,已经形成了东塘、红星、高桥三大商圈和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生态休闲三大板块,汇聚了沃尔玛、家乐福、红星美凯龙、步步高等海内外著名的大型商业集团,集群式的商圈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德思勤城市广场项目有望打造成为中部金融文化产业中心,喜盈门·范城、顺天国际金融中心、华晨世纪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相继投入使用;现代电子商务物流园等5个项目获批第一批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昆仑能源、中海油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湖南总部,及韩国CJ集团、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等6家国际知名文化企业落户,吸引凯悦、W酒店等18家五星级酒店入驻,嘉盛EA财富中心、商会大厦等10多个产业项目跻身千万元级楼宇”。
瞩目的成就不是偶热,是全体雨花人创新思路、埋头苦干的果实。目前雨花区产业转型已经构建成新的格局:“2013年全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60.5%,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9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区登记在册产业项目187个,亿元以上项目166个,项目开工率93.3%,综合性和服务业项目占总数的35%以上”。
然而,敢为人先的雨花人在斐然成绩面前,并未停步。雨花区委书记周杏武在2014年的工作任务中提出:“充分激活转型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全面提速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以转型创新为驱动,构建高端产业发展新格局。要紧扣打造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总抓手,着眼于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联动,在全面提升产业品质中实现产业倍增。”endprint
“要充分发挥中部高铁枢纽优势,加速引导服务业项目向‘一核、两带、四组团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点和落地,突出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联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要重点抓好湘府路现代服务业‘黄金走廊开发,加快推进中部金融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湘雅健康中心的规划建设。提质升级红星、东塘、高桥三大传统商圈,纵深推进圭塘河生态经济带、浏阳河生态景观区建设,积极引导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及工业地产的发展。雨花经开区要聚焦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全力加快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着力构筑高度集聚、高度发达、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化新格局”。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个以红星德思勤、高铁枢纽为核心的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将再现深圳前海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精彩”!
生态文明2 绿色湖南排头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创新。
自此,“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等此类声音已经响彻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依托先天生态资源,实施“大生态战略”,争当绿色湖南建设排头兵。
湖南省2012年4月发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针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而出台省级规划的省份之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雨花人自然也不甘落后,据资料显示,该区2006年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0又荣获“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荣誉称号。雨花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集山的灵秀与水的神韵于一体,被誉为长沙市的生态城区、“天然氧吧”,是现代人居的首选之地。区内有被喻为“绿色银行”、占地3000余亩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有享誉盛名的同升湖山庄和群山环绕、清新优雅的千年古刹清泉寺;有正在着手建设的生态型综合性旅游文化风景区圭塘河旅游风光带。更有华雅生态园、托斯卡纳、美洲故事、奥林匹克花园、新城·新世界等一批特色鲜明、风景如画、设计独特的建筑群落,为古城长沙增添了清新秀美的现代都市气息。
有了先天的生态资源,更要有后天的保护。作为衔株洲、邻湘潭,是国家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之地,雨花区委书记周杏武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这一点上,我们雨花区一直在行动!”记者翻阅资料看到,雨花区把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写进了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雨花区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两型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两型城市形态、两型体制机制、两型生活方式,让两型成为雨花鲜明的标签、靓丽的名片;立足“生态雨花”定位,依托现有山体、水系、绿地,加快以浏阳河、圭塘河、植物园、林科所基地为核心的城市“绿道”建设;实施三年造绿大行动,按照“规划控绿、清脏播绿、拆违建绿、择空补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的原则,全面提升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域的绿化密度和层次;以强有力的举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两河”流域治理,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废气、粉尘污染整治,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入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和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维护环境,使生态文明理念、节约节能行为走进家庭、深入人心。
在雨花区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报告提出:“启动圭塘河生态景观区二期建设,抓好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等生态项目,加快劳动路—香樟路的城市绿道建设。开展圭塘河、浏阳河流域治理,推进花桥污水处理厂二期、雨花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完成‘两河流域排口截污改造、圭塘河(湘府路—时代阳光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省政府一号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查处建筑工地扬尘超标和违规焚烧行为,力争全区工业企业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全面退出或改烧清洁能源。强化餐饮业油烟整治,逐步实现三环线内餐饮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切实提升全区空气环境质量”。
开设全国首家环保银行,拒绝高污染企业,创新生态文明新模式。
不论存钱还是取款,柜员都会赠你一盆水嫩的盆栽小苗,大厅里随处可见绿油油的环保盆栽植物,乍一看像是走进了花市…… 这是开设于雨花区的全国首家绿色环保银行——长沙银行环保支行的创新之路。2013年3月,经湖南省银监局审批,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原长沙银行万家丽路支行正式更名为环保支行,成为全国第一家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信贷支持,推广环保理念的绿色环保银行。
这里店面绿意盎然,不仅鼓励客户少上门办人工服务,多使用移动互联网在家办业务,还鼓励顾客使用自动柜员机,减少纸质单据的开具,多用网银和移动客户端,少开车上门等低碳行动。该行行长王玲告诉记者:“环保不仅在表面,银行有一系列传播低碳理念的业务流程。
另外,该环保银行更有自己的低碳门槛,对绿色环保产业一路绿灯,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说“不”。在该行,节能环保项目享受审批绿色通道,优先放贷,适度放宽授信条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同时,通过提高准入门槛、上收审批权限、推行名单制管理和 “一票否决”等手段,限制高污染、高耗能及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投放。上月,在长沙经营建筑节能产品的蔡先生,向该行申请3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从授信审批到落实放款,只用了三天的时间,而一般情况下至少要半个月。
着眼未来,“绿色发展”理念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绿色实践已经在全球范围形成一股汹涌的绿色浪潮,不断延伸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