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华
2000多年前,今山东省境内有齐、鲁等国,齐为泱泱大国。中国历史上众多王朝(秦以后称皇朝),大多是一家一姓,如刘氏汉朝,李氏唐朝,这被认为是合乎正统,具有统治的合理、合法性。但是齐国国王是有姜和田两姓的,即姜氏齐国、田氏齐国,田氏齐国被认为是篡夺得国,受到批评。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姜尚建国与齐桓公称霸
齐国,始于周武王十二年(公元前1065年)姜尚受封于齐,为齐太公,终于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共800多年的历史。其中,齐国第二十九世国君为强臣田和所灭,田和自立为诸侯(公元前387年),但是早在田常为相(前481年)时,“齐国政归田氏”。其中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非常值得后人深思。
齐国位于山东半岛。当初,周在山东分封齐、鲁两大国,齐在泰山以北,鲁在泰山以南。齐国第一代开国君主是姜尚,字子牙。齐国开国君主,是姜姓四岳之后代。姜、申、吕、许都是姜姓四岳,即四方首领,传说辅佐夏禹治水有功,有的封于申,有的封于吕(吕、申,分别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北)。本来姓姜氏,根据封地来命名姓,所以又被称为吕望。关于吕尚是如何到周国的,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传说是,吕尚在渭水河岸钓鱼,声称愿者上钩,遇到周文王姬昌来打猎,二人相见交谈甚欢,周文王说:“我先祖太公曾说,应当有圣人到我周国来,周国就一定会兴起。您就是这位圣人吗?我太公寄希望于您很久了。”所以又称吕尚为太公望,一起乘车回周,立姜尚为周的国师。第二种传说是,吕尚博闻,曾经服事商纣王,纣王无道,吕尚就离开了,游说诸侯,没有遇到好的君主,最后往西归向周。第三种传说是,吕尚隐居海滨,周的文王被商纣王拘留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周的散宜生、闳夭素知吕尚而招贤纳士,把吕尚请到周国。不管哪种传说,吕尚后来就到了周国。之后,姬昌与姜尚暗中倾覆商国的政权,有很多兵法和奇谋计策,历史上有《太公兵法》一书。因为姜尚有大功于周,所以,周建国后,封师尚父于齐地临淄。因为姜尚是始封于此,所以被称为齐太公,又称姜太公。《史记·齐太公世家》,专门记载姜齐国的历史发展。
齐太公有功于周,所以周国给予齐太公很大的政治权力。周实行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兄弟、异姓功臣,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制度分封到各地,一起实行对各地的治理。这项授权,也为齐国以后征伐他国、扩张疆土,成为泱泱大国,赋予了合法的权力。
开始,齐国在经济上本来不占优势。齐国,先建国都于营丘(今山东昌乐县东南),胡公姜静在位时迁都于薄姑(山东淄博市博兴县东北十五里)。国都北部濒临渤海,土地贫瘠,盐碱地多,五谷少,人口少。齐太公为政,平易近民,通过开辟草莱之地,把工商业发展起来,手工业非常发达,号称“冠带衣履天下”,赢得他国人民向往。
齐太公后十四世到齐桓公姜小白。齐桓公得管仲、鲍叔牙、隰朋的辅佐,提高齐国内政、外交和经济水平,国富民强,称霸天下。内政方面,辨别人民所从事的职业是士、农、工还是商。根据士农工商各种职业不同,划定不同的住宅区域。士、工、商住在城区,农民住在郊区。根据职业和居住区,重新制订户籍编制制度,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国都有二十一乡,分别设立轨长、里长、连长和乡长。在户籍编制中,建立军政组织。征兵时,每家出兵一人,每乡两千战士,五乡战士为一军,计万人,齐国共三军。五人为伍,由轨长兼任伍长,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之,夜战则其声相闻,昼战则其目相见,有紧急情况,互相之间可以救援,这就提高了齐国军队的战斗力。
经济方面,管仲推行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政策,发展渔业和盐铁经济。管仲认为,年景有丰年和歉收年,谷物价钱有贵贱。征税之法,时轻时重,因为商品的价钱有高低。如果国家不治理,那么囤积居奇的商人就会垄断市场,人民就会衣食不足,商品的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高达百倍以上,人民所需要的物品得不到满足,农民买不起农具衣服,士工商业者买不起粮食。从国家土地所产和人民口粮来计算,人民应该衣食丰足,但是为什么还有受饥饿的百姓?商人囤积居奇,粮食没有很好地流通起来,造成粮价忽高忽低,市场不稳定,对农民和工商业者都不利,粮价太高,城里的士工商业者都买不起粮食;粮价太高,就会损伤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应该建立平准制度,粮食丰收时,粮价低,国家乘机多收购粮食;当粮食歉收时,粮价高,国家把原先收购的粮食,放到市场上,平抑粮价。建立平准制度,富商大贾不能控制粮价,农民的粮食可以卖出好价钱,春耕、夏耨,需要的农具、种籽等都有保障,城里的士工商业者都可以从中获益,士人生活稳定,手工业和商业都正常发展。同时,国家能征收合理的赋税,有余钱来赡养和救济穷人,也有财力来招徕各国贤能。管仲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齐国,国富民安,人人各得其所,感到生活富足稳定。
在外交上,齐国以尊周王、攘夷狄为号召,在周天子和诸侯中树立了威信。齐桓公五年时,伐鲁,鲁国想献出遂邑(今山东宁阳县西)求和。在盟会上,鲁国曹刿用匕首劫持齐桓公,让他返还遂邑,桓公答应了。后来曹刿丢掉匕首,桓公就后悔,不想返还鲁地。管仲劝他不可背信弃义,让其他诸侯国不信服齐国,失天下之援助。齐桓公接受了,返还鲁地。诸侯们闻知此事,非常信服齐国,都想归附齐国。于是齐桓公召集宋、卫、郑等国在卫国的甄(今山东甄城)举行大会,周天子派单伯到会,表示对齐桓公的支持。第二年再次举行大会。《史记》称“齐桓公始霸”,两次甄之会为齐国霸业的开端。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北狄之一,在今河北迁安)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今河北省卢龙县东南)而还。燕庄公感激齐桓公,一路送行,来到齐国境内,齐桓公说:“按照礼仪制度,诸侯送天子,可以送出国境,表示特殊的尊敬。但是诸侯之间相送,就不应当送出国境。我不是天子,不能接受这样的礼仪,也是对你不尊敬。”于是,在燕庄公送行之地,齐桓公割地给给燕国,表示燕庄公并没有出国境。后来燕国在此筑城,为燕留城。这样燕国东南多了五十里的土地范围。燕留城,究竟在什么地方,至今仍是一个迷。历史上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在唐朝沧州长芦县东北十七里(《括地志》),一说是在今山东乐陵县北(《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五),一说在清代直隶天津府天津县。(《御批通鉴辑览》卷四)齐桓公还嘱咐燕庄公像召公那样,公平地治理政事,向周天子进贡,就像成康一样尊敬周天子。诸侯闻知此事,都很佩服齐国。
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伐蔡国。这次伐蔡,源于上一年齐桓公与其夫人蔡姬的矛盾。齐桓公好美色,有王姬、徐姬、蔡姬三位夫人,还有六位如夫人。蔡国位于淮河上游北岸一带。蔡姬是蔡国人,来自水乡,习水。齐桓公和蔡姬在船中戏水,蔡姬摇荡小船,吓得齐桓公连连惊呼停止,蔡姬不停。桓公出船,怒,把蔡姬打发回娘家,但是并没有正式断绝关系。蔡亦怒,就把女儿另嫁他人。齐桓公闻知,带领诸侯军队,兴师动众去征伐蔡国,蔡国很快就溃败。
齐桓公三十五年夏(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卫、曹、郑、许、宋等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举行诸侯盟誓大会。葵丘大会上,订立五条盟约:诛杀不孝者,不要换掉太子,不要把姬妾升为正妻;尊贤育才,表彰有德者;敬老慈幼,给来往使者提供食宿。官员不得世袭,要提高办事效率,不要轻易杀戮大夫;滨水各国之间,不要处处设置大小堤坝,不要以邻为壑,要给水留出一些行水区和蓄水区,不要禁止诸侯国之间的粮食买卖,不要有封疆之事而不互相通告。凡是参加同盟之人,盟誓大会后,要言归于好。大会期间,周襄王为了表示对齐桓公拥立之功的感谢,特意派宰孔到葵丘赐胙、朱红色的弓箭、金路。胙,是宗庙祭祀所用的肉,周天子祭祀祖宗后,分给同姓兄弟之国。齐是姜姓诸侯国,不在赐胙之列。赐胙,表示对齐桓公的恩宠,赐弓箭表示允许其有更大的征伐大权,赐金路是给予诸侯朝服之车。并且告诉齐桓公,不必行跪拜之礼。管仲劝齐桓公不可,桓公于是下到堂下的东西两阶之间,行再拜稽首之礼,然后登上台阶接受胙肉。这次诸侯大会,表示齐桓公的霸业达到极点。
当时,周天子力量衰微,只有齐、楚、秦、晋为强国。但是,晋刚刚参加盟会,晋献公便死去,国内大乱。秦穆公地处于偏远,不参与中原诸侯大会。楚成王刚刚将荆蛮之地占为己有,觉得自己是夷狄之邦。只有齐桓公能主持中原诸侯的大盟会,又能展示齐的盛德,所以各国诸侯无不宾服归顺,来参加齐桓公主持召集的诸侯大盟会。齐桓公说:“寡人南征至召陵,望到了熊耳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国;西征大夏,远涉流沙;包缠马蹄,挂牢战车,登上太行险道,直达卑耳山而还。诸侯无人能违抗我。我曾为战争举行三次盟会,为和平举行九次盟会,多次联合诸侯,一次扶正天子。过去夏商周三代受命于天,我现在与他们有什么不同?我想上泰山祭天,到梁父山祭地。”管仲劝谏,才阻止了齐桓公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实际上,齐桓公曾主持了22次盟会。盟会是一种庄严慎重的政治外交活动,会盟时诸侯订立盟约,对神灵盟誓要遵守盟约,下次盟会时要重温上次会盟的盟誓。齐桓公时齐国能成为天下霸主,有很多原因。齐太公姜尚开创的东方大国的历史传统,为齐桓公登上霸主地位,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齐国经济的发展,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齐桓公豁达大度,作风正派,不用诡计,不耍手段,他所在时期为姜齐的鼎盛时期。
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1年),陈国贵族陈完在陈国内乱中逃跑到齐国,被任命为管理百工的工正。陈完到齐国后,改姓田氏。到公元前481年,田恒杀掉齐简公姜壬。公元前386年,田和把齐康公姜贷迁到海滨,他自立为国君,成为齐侯,齐国终于被改姓了。这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齐。
二、齐景公国家与民争利与民为雠
其实,田氏代齐的苗头很早就出现了。姜氏第二十五代统治者齐景公姜杵臼在位长达五十八年,齐景公虽然有小伯之志,伐徐盟吕,小国入朝,燕鲁共贡。但是,齐景公又是奢侈之君,好治宫室,好音乐,聚狗马,喜欢奢侈的生活。齐景公好酒,曾饮酒七日七夜不止。有一年大霖雨十七日,景公饮酒作乐,日夜相继。他喜欢新乐,从鲁国引进一名歌手,夜夜听新乐,不上朝,改变了齐国音乐风格。他还喜欢春夏游猎,有一次狩猎八日不返。他喜欢巨冠长衣,奇装异服,请鲁国工匠制鞋,黄金鞋带,白银装饰,珍珠串联,美玉装饰鞋头,鞋长一尺。在寒冷的月份,他穿着这双鞋来主持朝会,因为鞋子太重了,他竟然走不动。曾经有一次,齐景公穿上绣着黑白相间花纹的上衣,白底的绣着各种花纹的下衣,一身衣裳五颜六色都齐备了,衣带上镶着玉石,帽子上系着丝带,头发披散开,头发乱蓬蓬的,面向南站立着,神态矜持,这受到晏子的严厉批评。最终,齐景公时国家的经济政策,导致姜齐失去民众的支持。
第一,国家大兴土木,夺民财产,与民为雠。齐景公修筑了不少台榭宫殿,安逸享乐。为了修筑的路寝或大台占用民房,还侵占墓地,路寝高得他自己都不能一次登上去,中间必须停下来休息,而且还让民工秋冬施工,受冻受饿,三年未完工。用两年的时间,修建长庲,即长屋,用时二年。修筑从临淄到邹的大道。这些工程都劳民伤财,耽误农时,农民不能收割庄稼,又被风雨糟蹋。又在临淄城西修建西曲潢,就是一个弯曲的水池,水池深度能没过车轴头,水池上面还修建了两丈多高的宫室,横梁竖柱,雕龙画风。晏子批评齐景公役使民力甚多,征收人民赋税很多,浪费资材太多,与人民为敌。
第二,高赋税政策。齐桓公时税率较轻,关税、市场税只收百分之二;农业税按照土地收成情况,上等年景征收百分之十五,中年为百分之十,下年为百分之五;有些商品只登记不收税。齐景公时,税收很重,浪费民财,与民争利。晏婴使晋国,与叔向论齐晋末世时,晏婴说齐国“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在都城的交通要道上,官府广设关卡,向商旅横征暴敛;世袭大夫的家人,向工商业者强行索贿;国家公布的经济政策朝令夕改,巧立名目,无限度地掠夺。
第三,国家垄断山海之利,控制一切资源,与民争利。山林、沼泽、海产都被国家控制起来,派官吏守护起来,人民不能去割芦苇来编席子、盖房子,也不能去海边捡蛤蜊、鱼虾,公室专享山泽之利,不能与人民共享。人民疾苦,敢怒不敢言,但是内心都诅咒国君。当时有人说,齐四境之内,诅咒国君的人比祝福国君还要多。这话虽有夸张,但大体反映了齐国人民对国家的怨恨与失望。
第四,法律严厉。齐景公时,因为税收沉重,诉讼繁多,被捕的人塞满监狱,怨恨的人充满了朝廷。人民动辄得咎。如养马人,为景公养马,马突然患病死,齐景公竟然要肢解他。一个人喝醉酒,碰撞了景公心爱的槐树,景公要官吏拘捕他治罪。有人砍伐了景公栽的竹子,也要治罪。抗争的人民被镇压,遭到砍脚的人不知多少,出现了屦贱踊贵的怪现象。
第五,不关心人民疾苦,不赈济灾荒。齐景公不关心人民,一次他到外地出游,目睹路边倒毙的尸体,竟然默不作声。但是他的猎犬死了,他就命令宫外供给猎犬棺材,令宫内供给猎犬祭品。有一年,大雪三日不霁,景公被着白狐之裘,坐在朝堂侧边的台阶上,他竟好奇地说“怪啊!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三日大雪,他没有感到寒冷,更遑论他能关心人民疾苦了。齐景公想长享富贵安乐,很担心齐国会发生江山易主之事。他参观淄水,对晏子表达长保国家传之子孙的愿望,之后齐景公与晏子也多次讨论齐国的前途命运。他问晏子:“将来谁会掌握齐国政权?”晏子答:“大概会是田成子吧。”
田成子,即田常,是田氏代齐的关键人物。晏子直言不讳地告诉齐景公,田氏将代替齐国。甚至,当晏子出使到晋国时,晋国大臣叔向问齐国的前途,晏子就大胆地说:“目前齐国处于末世,前途命运未卜,齐国将来大概会变成田氏的吧!”这就是说,《晏子春秋》认为,齐国会发生田氏代齐。
三 、田氏亲于百姓、让利于民
田氏为什么能代齐?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田氏太富。文献记载,田氏家族几代都有功于齐国,积累钱财,分给穷人。田常为相,爵位俸禄都是最高的,私家之富,几乎与公家相当,这是战国秦汉时人们普遍的看法。田氏富可敌国,能让利于民,并最终取代姜姓齐国。在晏子、韩非子、李斯等人看来,臣富主亡,田氏太富,是田氏代齐的根本原因。
第二、让利于民,得齐民心。田氏在经济上给予人们恩惠。田氏家族,大斗出,小斗进,用私家大量器向穷苦人民借出粮食,用公家小量器向人民征收粮食,有意地让利于民。田乞、田常都用此种方法让利于民。有研究说,姜齐每斤约合198.4克,而田齐的度量衡与周秦晋楚一样,每斤合今250克左右。另有研究说,当时姜齐的度量衡是1钟=10釜=160 豆=640升,而田齐的度量衡1钟=10釜=50区=200豆=1000升,1升合今205毫升。后者是前者的1.5625倍。田齐让利于民,而齐景公征收重税。
第三,救济灾民。文献记载说,说田氏救济灾民,像父母爱子女一样;老百姓归向田氏,如水向低处流一样。齐国曾发生大饥荒,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父子相牵,扶老携幼,都奔向田氏,这些穷困人民都得到生路。无怪乎《晏子春秋》说,本来应该是君主向人民施恩惠,现在却变成臣子向人民施恩惠,这样公室能不衰微吗?
第四,亲于百姓,争取公族和士的支持。古有四民:士农工商。士,在春秋中期以后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阶层,他们兼通文武,明了天下大势,具有相当号召力。田氏家里,杀一头牛,他自己仅仅食用一豆肉,其余的都用来招待士人。豆,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每年,田氏家的帛很多,但是他就裁制两套样式的衣服,其余的帛都给士人做衣服用。所以,那些士人都扶老携幼到田氏家,就像水向下流一样。这争取了士和国人的支持。齐景公十六年,当田常战胜栾、高氏后,田常召回公子山等贵族,归还其封地、财产。对国都的贫困孤寡老人,田氏私下分给他们粮食,这又争取了公族的支持。可以说,亲于百姓、让利于民是田氏代齐的主要原因。
当然,田氏代齐还采取其他政治和外交措施,如,抓住齐国执政大权。当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田常自立为相,逐步掌握齐国国政,以后田氏三代都为姜齐的国相,牢牢抓住政权;再如,田氏一方面消灭齐国原有的强宗大族,另一方面扩大田氏宗族的力量。齐国公族主要依靠高氏、国氏两家,国、高同出于姜姓,为齐太公姜尚之后。在齐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天子所任命,齐国形成高氏、国氏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田氏每次都两面三刀,挑起公族内斗,借刀杀人,渔翁得利,逐步地消灭了这些公族。
齐康公十九年(前387年),田和与魏文侯,在浊泽(今山西运城)会见,求为诸侯。魏文侯派使者到周天子和其他各国诸侯那里游说,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按照早先承认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先例,正式承认田和的诸侯地位。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开始新的纪元。姜姓齐国终于被田姓齐国取代,齐国历史开启了田齐时代。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这就是田氏代齐事件,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发生的非常著名的一家一姓政权被取代的事件。
田氏代齐给今人最大的启示是:与民争利,与民为雠,可以亡国;让利于民,亲于百姓,可以兴国;没有永恒的江山,只有永远的人民。
四、泱泱大国之风
田氏代齐,对齐国的历史进程来说影响不大。姜齐社稷绝祀,山东半岛的政权依然存在,政权高层发生变动事件,但是普通人民则安居乐业。田氏代齐,只是上层掌权者发生变动,齐国的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在田齐的威王、宣王时代,齐国国力强盛。到齐湣王时,齐王与秦昭王并称东帝、西帝,可以想见齐国力量是多么强盛。
齐威王为王后,开始他不亲自治理,把国政委任给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来征伐。于是齐威王把即墨(今山东平度)大夫找来,说:“自你为即墨大夫后,我天天都听到对你的贬损诋毁。但是我派人到即墨巡视,田野垦辟、家给人足、政事处理及时、地方安宁。你受到贬损诋毁,是因为你不奉承我身边的人,来求取虚名。”于是赐给即墨大夫万家封户的租税。齐威王又把阿(今山东东阿县西南)大夫找来,说:“自你当了阿大夫,我天天都听到对你的赞誉。但是,我派人到阿巡视,土地都荒芜了,人民生活很困苦。这都是因为你贿赂我身边的人,让他们在我身边替你美言。”当日,就烹杀阿谀奉迎的阿大夫。因此,齐国震慑,人人不敢文过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
齐威王二十三年,齐威王与梁惠王相会。梁惠王问:“大王你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无有。”梁惠王说:“像我国这么小的国家,尚且有直径一寸的珍珠几十枚,而大国齐却没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我的宝物,与大王的宝物不同。我有臣檀子,我派他守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来朝。我有臣田朌,我派他守高唐(今山东禹县西南),赵人不敢东渔于河。我有吏黔夫,我派他守徐州(今河北徐水),燕国、赵国之人民迁徙而来者七千余家。我臣子中有叫种首的,我派他防备盗贼,管理治安,临淄城中,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像我国的宝物,光耀千里,岂只是照耀十二乘战车!”梁惠王惭愧,不高兴地离开了。所以二十多年间,齐国力强,社会稳定,诸侯不敢跟齐国兴师动众。齐在诸侯间是最强大的,自称为齐威王,号令天下。
齐宣王时,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国应允救援。齐宣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围魏救赵,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解救了韩国。齐宣王九年,齐宣王与魏襄王会徐州(今山东滕县南),诸侯相王,互相承认对方为王,他们都取得与天子同等的地位。
在姜尚开国之初,齐国人民少,太公苦心经营,到齐桓公时霸业极盛,再到田氏齐威王时,临淄之中七万户,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秦汉时,齐地有七十余城,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比长安还要殷富。汉武帝时,司马迁说:“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应该说,汉朝齐地的富裕,与田氏齐国的发展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