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四性”要素探析

2014-03-20 23:58:52
关键词:职业指导精细化职业

苏 忠 钊

(厦门理工学院学校办公室, 福建 厦门 361021)

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四性”要素探析

苏 忠 钊

(厦门理工学院学校办公室, 福建 厦门 361021)

就业难、压力大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克服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强化“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这是当前高校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 “精细化”职业指导包括“四性”要素,即规范性的职业指导系统、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可操作性的职业指导举措、可持续性的职业指导过程。

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

高校职业指导是指根据社会就业情况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引导学生明晰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但从高校的探索和实践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为更好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一些院校借鉴世界名企的管理经验,引入精细化理念,要求精准、完善、周密、高品质、细致,进行精细化职业指导,取得较好效果。精细化职业指导理念,渐渐成为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随后高校职业指导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三十多年以来,一方面,学界在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个体研究、国内外对比研究、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指导的改革、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高校职业指导的原则、内容、策略、意义达成了一定共识。另一方面,高校职业指导的整体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一些新建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种深层次的、全程化的教育体制,职业指导还处在起步阶段[2],缺乏一个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临时性、随意性现象时常出现;部分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象单一,以政工干部和行政人员为主,专业教师参与很少,“职业指导教育脱离学科专业教育”[3],没有真正融入学校整个教学体系中,职业指导专业理论研究不够,职业指导工作形式多于内容,以致使职业指导教育成为“被架空”的教育。在这种现状下,精细化职业指导步履维艰。

近几年,高校职业指导研究的重点从宏观转向微观,个案研究、精细化研究开始受到研究者们关注。人们充分认识到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重要意义,认为可以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促进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系统化、促使学校职业队伍的系统化[4],有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5]。在具体做法上,有研究者认为精细化职业指导应建立立体化、多元化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实施“全程跟进式”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包括专业设置实现“双对接”、专业课程强化职业性、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毕业设计注重应用性等[6];有的则更强调职业指导内容、对象、过程、方式、队伍的精细化[4]。

但从现有学界对精细化职业指导研究的资料上看,仍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从中国知网网络平台查阅当前对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研究,以篇名为“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查询,没有搜索到相应的研究文章;以篇名为“精细化职业指导”查询,搜索到的研究论文仅有7篇,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独立学院、艺术类院校上,从“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和以个别学校为例角度进行研究的,寥寥无几。

职业指导的精细化过程,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发展需要,也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所致。高校不得不深化职业指导,走精细化道路,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注重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今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趋势,人才培养质量将备受关注。在此新形势下,深入精细化职业指导研究,对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内涵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精细化是现代工业化时代诞生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企业。作为一种精致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很受企业管理者青睐,也逐渐被借鉴到其他相关管理领域中。

精细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追求“精”和“细”。被誉为“中国精细化管理第一人”的汪中求教授认为,“精”是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细”是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精细化管理就是系统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关键环节及其主要控制点的匹配性[7]。重细节、重过程、重效果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精细化”职业指导是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大学生教育管理领域的表现之一,其本质就是“因材施教”的延伸。具体来说,“精细化”职业指导是指在进行常规的、共性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指导的基础上,对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具有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一步进行分类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就业指导、职业辅导,让学生更明晰自己的就业方向,增强职业认知感,培养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强化职业技能,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择业就业。精细化职业指导,是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实践贯穿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各环节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8]。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规则、服务、细节、全局、系统意识要求更高,对于广大教师转变服务理念,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精细化”职业指导从主要职业指导阶段(大专集中于三年级、本科集中于四年级)向前反向延伸和向后持续引导,其内容更加全面和丰富,涉及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开展精细化的职业指导,内容应该包括学涯规划设计、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政策导向解读、就业需求信息指导、职业观念指导、就业观念引导、就业心理辅导以及学生的个体特征分析等。

“精细化”职业指导应该坚持四个原则:个性化原则,要充分考虑个体的特征和社会职业分类多样化需求,通过测评、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专业化原则,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应的专业知识,并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性原则,涵盖所有的学生,并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信息化原则,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信息,进行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分析处理,特别是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行业动态、职业测评等内容。

三、“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四性”要素分析

综合上述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含义、内容、原则等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职业指导“精细化”的核心“是由过去的粗放型指导向系统化指导的转变,由传统经验指导向科学化指导的转变”,个性化和专业化是其基本特点,最后的落脚点是“细”、“实”和“精”[9]。针对目前职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界对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核心要素集中体现在规范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四性”上,这“四性”是“精细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精细化”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尺。反过来,以“四性”特征为导向,深入开展职业指导,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不断丰富和充实“精细化”理论内容,彼此相得益彰。

(一)规范性的职业指导系统

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实现学生“就好业、好就业”的目标,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规范性职业指导系统,主要内容包括:

1.组织机构。学校领导要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统筹安排,对职业指导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学校要把职业指导工作纳入到现有的就业工作组织管理体系中,成立相应的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学校职业指导工作。

2.课程设置。把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成长的阶段性需要,合理设置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必修课或公共选修课),规范实施。

3.师资队伍。职业指导工作参与对象面广,并不局限于政工干部。学校领导、部门领导要以身作则,做好统筹组织工作;任课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日常职业指导与咨询工作;辅导员、班主任是职业指导的坚实力量,要把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做好就业能力的培养、就业心理的辅导、就业情况的跟踪等工作;家长要积极参与,让家长了解就业、重视就业、支持就业,共同营造一个全员参与、人人讲就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通力合作的行之有效的职业指导系统。

(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

在精细化职业指导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尊重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

首先,以学生为本。学生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知识结构、综合素养等各不相同,职业指导应是针对每个学生的指导,要按照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认识就业,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就业方向,从而在专业学习与提高能力方面更具主动性与目的性。

其次,贴近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的要求不同,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工科类的学生,职业指导要侧重强化其实习实训意识,这是了解专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另外,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对职业与就业准入要求、形象设计、面试指导、礼仪训练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再次,走进用人单位。目前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学生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脱节或滞后于社会人才需求。因此高校职业指导要紧扣社会需求变化的脉搏,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得到职业指导[9]。具体做法有: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等平台,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职业需求,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文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提前体验求职之旅,开展就业宣传教育活动;挖掘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特别是优秀校友现身说法,介绍经验,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可操作性的职业指导举措

精细化职业指导除了理论上的完善外,更关键的还是落实。积极的职业指导措施讲究多样化,更注重可操作性。职业指导措施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策划、就业能力提升等,常见的做法有:

做好职业心理咨询。可通过倾听、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学生在职业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学会选择和判断,提升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健全学生的就业实习制度,组织学生参加市场调研活动,了解社会的行业需求、职业特点,积累职场经验。

拓宽就业渠道。主动出击,了解企业的需求情况,建立企业数据库;培育重点用人单位,加强平时联系,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创新就业指导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典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训练等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体验性、情境性的指导为主,寓学习于体验之中,提升学生的互动性和动手能力。在课堂之外,举办就业训练营,点对点开展就业指导,包括简历制作指导、模拟面试体验、就业情况跟踪等。

规范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根据毕业生平时学习工作情况建立个性化的“毕业生个人信息档案”,把毕业生在校时的学习表现情况、成长过程与就业工作相连接,把学生教育管理与就业工作相结合。这样在就业推荐中,就更具针对性,避免“千人一面”。建立优秀学生特色“就业档案”,采用“优生优就”的方式,分类进行毕业推荐。

(四)可持续性的职业指导过程

有不少高校将职业指导教育与毕业生职业指导混为一谈,职业指导“重阶段”而“轻全程”[10]。实际上,职业指导是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精细化”职业指导不仅是学生全员参与、内容全面的多方位指导,更是要把它放到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考虑,是全程性的指导,贯穿于入学、在校学习(含课堂学习和实习实践)、就业、毕业全过程。

高校的职业指导最早要追溯到学校的招生宣传阶段。学校的招生宣传包括对学校办学成效、专业介绍、就业情况等考生关注热点问题,这是对准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启蒙阶段。

大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大学学习情况、对专业形成一定的认识,培养专业兴趣。重视并做好大学生的入学教育,特别是专业教育,意义重大。要通过专业导论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以及对今后专业学习、就业方向有个初步的理解。

大二、大三阶段,主要是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素质养成阶段。此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时期,这是就业能力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应及时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如职场礼仪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思想品德、职业指导课程的系统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规范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素质拓展、就业大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训练,为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准备。

大四阶段,主要就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对外要积极主动地深入企业进行宣传,鼓励更多的用人单位到学校来开招聘会。对内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包括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同时对于考研升学的、出国留学的、选聘生、选调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自主创业的,要分类指导。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化”的职业指导将是今后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和方向,但距理想目标还有较长的一段路程要走。高校应该立足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大力度,加强探索和研究,不断推进“精细化”职业指导向纵深方向发展。

[1]孙社红.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J]. 运城学院学报,2008(26): 87-90.

[2]杨军.高职院校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2-103.

[3]熊义志,王丹.彩虹计划——精细化就业引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2):83-84.

[4]钱琨.高职院校精细化职业指导的作用与实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5):40-41.

[5]周广阔,寇建中,孙德祥.高职院校精细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探索与实践研究[J].就业指导,2013(22):37-41.

[6]施红斌.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探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3(3):165-167.

[7]赵连章.日本高校职业指导的系统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0-12.

[8]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6):89-91.

[9]蔡立丰.试论“精细化”理论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2(9):164-166.

[10]徐春艳.高职院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6):89-92.

责任编校:汪沛

FourKeyElementsofDetailedCareerGuidanceatCollegesandUniversities

SU Zhong-zhao

(Office of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1, Fujian, China)

Employment crisis and intensive stress are crucial problems in current situations among graduates. The key to the arrangement of employment work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overcome deficiencies and provide detailed guidance in career instruction. Detailed career guidance consists of four key elements: standardized systems, pertinent service, feasible measures and sustainable process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ing detailed; career guidance

2014-04-03

苏忠钊,男,福建泉州人,厦门理工学院学校办公室讲师,硕士。

时间:2014-10-28 14:1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32.html

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32

G647.38

A

1003-4730(2014)05-0141-04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精细化职业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02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11-17 13:04:02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我爱的职业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公民与法治(2016年7期)2016-05-17 04:11:03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