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与健康管理系,江苏 淮安 223003)
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研究
刘凯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与健康管理系,江苏 淮安 22300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形式灵活多变,毕业生党员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强,给高校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明确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程序、建立毕业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制定流动党员相关管理制度等形式,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党员管理水平与管理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校毕业生党员 组织关系管理 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
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是我党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党员数量逐年增多和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工作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切实做好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生党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包括毕业大学生党员数量)迅速增多,造成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盲目就业、岗位不适应而频繁地跳槽,也大大增强了毕业生党员的流动性。毕业时由于未及时落实单位,或工作单位根本没有建立党组织等原因,而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或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的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加[1]。毕业生党员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对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工作形成严峻挑战。
(二)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党性不强。
学生党员党龄较短,在校期间接受党组织教育时间不长,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缺乏,组织观念不强,党性意识淡薄。离校后,大部分毕业生党员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但在新的环境中,特别是面临较强工作压力下,有些毕业生党员往往忽视党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导致组织关系介绍信长期自行保管,超过转接有效期(也有少量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现象)。某些毕业生党员将组织关系转接到其亲戚朋友居住地的街道、乡镇所在党组织,造成其本人与组织关系分离,出现所谓的“空中党员”现象[2];有些“空中党员”无处交党费(大部分连续6个月以上没有缴纳党费),没有机会参加组织生活[3]。对于预备党员而言,没有定期进行思想汇报,党组织无法评价其思想动态;预备期满后,若未能及时提交转正申请,党组织就无法对其进行党性教育和管理,不能按照程序如期转正。
(三)部分高校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
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不到位,认为学生毕业以后,学校就没有义务了,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应该由社会责任,不应该由学校负责。有些学校甚至强制毕业生党员毕业后立即将其组织关系迁出高校,对于留在学校的组织关系材料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加之高校相关部门的监督不力,造成部分毕业生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毕业生党员则无法定期过组织生活,无法按时缴纳党费,更不能有效地履行党员义务,甚至与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4]。由于个别高校党组织的监督不力,这种违反党章的行为时有发生。
(四)组织关系转接程序繁琐,地方党组织重视不够。
党组织架构的级别设置及隶属关系繁冗也造成了组织关系转移流程过于复杂。由于党组织关系结构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必须层层办理,这种手续操作相对繁琐。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不仅要耽误大量的时间,还要消耗大量精力、财力,假如毕业生党员对接收地党组织隶属关系不了解,很可能出现开错组织关系介绍信等情况,人力、物力上都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对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现象,也造成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不及时转接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目前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党务管理者应积极研究新对策,使毕业生党员自觉主动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重视毕业前引导,持续强化教育。
强化教育是树立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提升党性修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毕业生党员在以后的各个领域里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除了在校期间的入党教育外,还应该做好大学生毕业前和离校后两个阶段的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全程教育体系。
1.毕业前的针对性教育。毕业前的教育主要以增强党员意识、树立党员形象、明确组织关系接转程序、了解延误接转的责任及后果、如何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为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和教育,高校毕业生党员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熟练掌握组织关系接转流程。
例如,在毕业离校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及各二级院系党组织会对全体毕业生党员进行一次专题教育活动,使其明确组织关系的转接程序(见下图),多年来取得理想成效。
图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流程图(省内互转)
2.离校后的动态跟踪教育。离校后的动态跟踪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沟通手段、方式,针对流动党员为主、兼顾其他稳定的毕业生党员的跟踪管理教育。通过动态跟踪教育,随时掌握毕业生党员个人情况,旨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政治觉悟、强化党性意识等。除此之外,也包括对毕业生中的预备党员继续进行组织考察,使毕业生党员在学校的组织教育与毕业后的发展相互衔接,切实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工作。
(二)建立毕业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网上教育管理。
在学生毕业之前,高校要做好毕业生党员个人信息统计工作,建立毕业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对所在支部、入党时间、组织关系流向、联系方式(包括通讯地址、手机号码、家庭电话、QQ号码、E-mail)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定期对毕业生党员的信息进行检查,做好党员身份核实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毕业生党员信息化管理与交流的平台,建立“网上党校”和毕业生党员QQ群,加强学校和毕业生党员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5]。对于一些多年没有办理转接手续的毕业生党员,党支部要及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QQ交流群等)通知本人及时办理组织关系手续,并给予批评教育;对于符合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或自动退党条件的,应根据《党章》规定,及时通知本人,并按照相关程序严格处理。
(三)制定毕业生流动党员相关管理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
加强毕业生党员之间的沟通,应制定相应制度把流动党员“转出、管理、转入”等具体过程进行规范,包括《毕业大学生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和学习制度》、《毕业大学生流动党员扶贫助困制度》等制度和办法。第一,发放“流动党员活动卡”。要求流动党员凭卡参加各种组织生活,参加的每次活动,活动卡上及党组织都要做好备案。同时,必须接受定期的党的理论学习,要求定期向党组织进行思想和工作汇报,尤其是对长时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不交党费的,必须以不合格党员严肃处分。第二,设立“扶助基金”[6]。对以前有过特别贡献的生活困难党员要及时提供相应照顾;对自主创业的流动党员提供资金帮助,以帮助克服创业中的实际困难。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组织关系管理服务水平。
在党组织关系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天候”的服务,充分利用短信、邮件、QQ等新媒体,努力形成与毕业大学生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群体的双向互动。针对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落实难等问题,设立“流动党员关爱中心”、“流动党员联系中心”等机构,对于暂时无法确定工作单位的党员要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应积极指导和帮助毕业生流动党员尽快找到新的基层组织。通过加强党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提升服务水平,高校毕业生党员更好地进行组织关系接转和克服其他具体的实际困难。
例如,我院党务部门梳理编制了《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地去向指南》(见下表),解决了组织关系“转到哪?”的问题,方便毕业生党员进行组织关系接转,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表1 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地去向指南
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高校各级党委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对于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特别是毕业生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党员建设的伟大工程,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毕业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加强组织教育,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总结经验,促进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工作更科学有效。
[1]张永先.对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行政管理,2008(5):245-246.
[2]祖勤.浅议如何建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1):61-63.
[3]陈阿卿.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2):139-140.
[4]钟桂安.加强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J].科教文汇,2008(3):33.
[5]于慧芳.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党史博采(理论),2006(8):45-47.
[6]卢建,王志跃.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9(6):20-22.29.
本文系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党建与思政课题“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300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