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对朝政策新思路

2014-03-20 04:55:33
关键词:朝鲜半岛朝鲜政策

刘 儒 鹏

(中共中央党校 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 100091)

二战结束以后,朝鲜一直是世界的热点。作为朝鲜的邻邦,中国对于朝鲜问题的政策对朝鲜半岛的局势有着重要影响。2010年以来世界形势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保证中国继续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有必要在对朝政策方面做出调整。

一、中朝关系面临的新形势

(一)中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从中国方面来看,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改变了东亚以及世界的经济格局。中国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表明了中国经济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一直以来施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以及为经济服务的一系列外交政策是正确的。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经济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有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贫富分化问题,等等。因此,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安定的国内外环境。

(二)朝鲜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0年以来,朝鲜半岛纷争不断。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火箭发射问题等不断把朝鲜半岛推向风口浪尖,2011年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去世更是给朝鲜半岛蒙上了一层阴影。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恩能否稳定朝鲜局面、朝鲜是否要继续先军政治的政策等等,都是人们猜测的热点。两年多过去了,金正恩似乎已经顺利地巩固了权力,世人都满怀期待,希望金正恩能够放弃其父亲所奉行的先军政治路线,关注民生,进行经济改革,逐渐融入到国际社会中来。但是2013年的春节刚过,就传来了朝鲜成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消息,举世震惊,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损害了中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利益,核扩散的风险会进一步扩大,“这可能会鼓励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从而威胁中国的安全。北京担心韩国、日本甚至是台湾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从而用于对付中国以及朝鲜”[1],“同时,这也加大了东北亚地区战争的风险,一旦美朝之间发生军事冲突,中国可能被拖入战争,朝鲜甚至有可能用核武器威胁中国”[2]。

(三)美国从金融危机中稍作喘息之后高调宣布战略东移,重返亚洲

“2010 年 1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发表演说时,高调宣布‘我们回来了,我们将留下’,正式吹响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重返亚太的号角”[3],此番言论被外界解读为对中国崛起的围堵与遏制。“美国认为,中国在亚洲和全球日益增长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存在及影响,提高了许多国家对中国终极目标——给他们带来威胁的关注。这些地区性关注可能催生地区或全球制衡的努力”[4]。美国确实存在着一种矛盾心态,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美国经济疲软之时需要中国这样的国家为其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但同时中国的发展势头不可避免地挑战了美国的霸权。虽然中国一再强调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无法打消美国的戒心,美国有着深深的危机感,过去对于德国、日本也有同样的感受。本能地对中国进行防范,不断地制造麻烦,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而东北亚为美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利用钓鱼岛争端问题挑唆中日矛盾;通过军事演习等活动使本已松散的日美联盟得以加强;朝鲜问题则是美国牵制中国的另一张牌。众所周知,朝鲜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美朝两国,但是美国并不愿与朝鲜单独谈判,虽然朝鲜拥核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朝鲜的核问题在其控制之下,况且朝鲜远离美国本土,不具备对美国攻击的能力。朝鲜局势的恶化倒是为美国在朝鲜半岛的驻军提供了合法性。2010年天安舰、延坪岛等事件发生以来,美韩举行了数次军事演习,加强了美国军事力量的存在。“由于美国过于关注的是中国的强大和军事进展,其主要意图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在这种思维影响下,美国将战略重心放在亚太和东亚会对中国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会增加中国解决自身问题和发展与周边国家之间关系的难度,这不利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长期的和平与稳定”[5]。

(四)其他周边国家的态度也因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介入有所变化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受到冲击最大的当属日本。“作为亚洲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日本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始终在实力上强于中国,而在近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时间里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出现了中日同强的局面,这在中日关系史上尚属首次。这种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再加上中日地理相近、双方关系跌宕起伏等使得日本对于中国崛起的感受比其他国家更加敏感,并带有感情色彩”[6]。拿钓鱼岛问题不断做文章也成了日本的发泄方式,虽然其策略对日本并没有带来多大好处,甚至是拖累了在华日资企业,但是的确牵扯着中国的精力。

对于韩国来讲,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以及第一大顺差来源,且在解决朝鲜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影响力,韩国搭乘中国的经济便车的同时对中国也充满防范。历史上朝鲜是中国的属国,这被看做韩国不光彩的历史,他们担心对中国的过度依赖会失去灵活性,对强大起来的中国会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充满疑虑,因此,其在安全上则是依赖美国,防范中国。“根据皮尤全球态度调查( 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polls) 显示,自 2007 年至 2010 年韩国对中国正面印象分别为 52%、48%、41%、38%,韩国民众对中国崛起的印象呈下降趋势。许多韩国民众面对中国崛起害怕中国成为韩国身边的霸权,担心韩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优势”[7]。

俄国方面,2012年普京再次主政俄罗斯,普氏外交风格我们已经领略,即实用主义色彩浓重。普京担任总理期间,对于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关闭就是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体现。强人普京主政一个一直以来有着大国梦的国家,让俄罗斯人充满期待。中俄虽然有着传统友谊而且现阶段也有许多共同利益,但是中国的强大必然使同样有强国梦的俄罗斯倍感不安。“对于中国这个邻居,俄罗斯有时候更愿意当作玩转对美关系的筹码。当面对美国和西方时,中国可以增强俄罗斯讨价还价的能力,有时候还可以共同向西方发起挑战。当寻求‘出海’的中国与‘重返亚洲’的美国在西太平洋和东亚展开竞争的时候,俄罗斯可以‘坐山观虎斗’”[8]。

综上所述,中朝关系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的崛起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恶化,而中国正处于崛起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安定的国内外环境。朝鲜则不顾中国的利益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东北亚局势的动荡牵扯了中国的精力,因此有必要调整中国的对朝政策,确保东北亚局势的稳定,为中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交环境。

二、中国的对朝政策回顾

(一)中国对朝鲜的政策

朝鲜半岛对中国的安全至关重要,中朝两国有着1 300多公里的边界。朝鲜一旦发生动乱必定对中国的安全环境造成影响,大批难民涌入中国将会对中国东北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往往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因此,朝鲜是中国的安全屏障,中国在朝鲜半岛的主要目标是要保持半岛的和平稳定,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国的对朝政策是要为此目标服务的。

一直以来,中国对朝鲜的政策有三条主线:“1.安全上强调‘和平-稳定’;2.政治上主张‘协助-自主’;3.经济上坚持‘合作-繁荣’。这三条主线是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执行的对朝鲜半岛政策的不变的原则”[9]。这在对朝政策中有着明显体现:

(1)在安全方面,朝鲜战争后,中朝两国签订的《朝中友好协作及互相援助条约》至今有效,这对于保障朝鲜的安全有着法律上的义务。无论从现实的利益还是法律的角度看,朝鲜的安全与中国息息相关。2010年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以来,西方大国虽对朝鲜实施制裁但也不敢轻易动武,朝鲜之所以敢如此挑衅国际社会也是仰仗中国的保护。

(2)在政治上,中国积极协助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在处理朝核问题上,中国依然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使得朝鲜的对外政策有着自主性。为了推动朝鲜核问题的解决,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着积极的斡旋作用。中国意识到单靠美朝两国不能解决朝鲜核问题,对朝鲜进行说服工作,在朝美两国之间穿针引线,2003年4月成功举办了美朝中三方会谈,为朝核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此后,中国派出使者出访有关各国,促使有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朝鲜参加的六方会谈,至今六方会谈已经进行了六轮。

(3)在经济方面,中国坚持“合作-繁荣”的原则。一方面,中国对朝鲜提供大量援助。“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朝鲜最大的援助国、投资者和贸易伙伴,新中国的第一笔援助就是向朝鲜提供的,朝鲜也是获取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几十年来,中国对朝鲜的经济援助不仅包括官方的无偿援助、‘友谊价’基础上的贸易、意在促进朝鲜经济复苏的投资,还包括民间非政府组织、个人的人道主义援助。冷战结束后,朝鲜40% 以上的粮食和 80% 以上的能源是由中国提供的”[10],这为维持朝鲜的稳定和百姓的生活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中朝两国的贸易也取得了巨大发展。在食品、医药、轻工业等行业双方展开了许多合作,“2011年,中朝双边贸易额达56.39亿美元,同比增长 62.4%。其中,中国出口3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进口2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7.2%。2012 年1至6月,中朝双边贸易额达31.35亿美元,同比增长 24.7%。其中中国出口18.3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12.98亿美元,同比增长22.2%”[11]。除此以外,两国合作开发了朝鲜罗先经济贸易区和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对于进一步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以及对朝鲜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影响巨大。

中朝关系虽然几经波折但是两国依然沿着友好的方向发展,朝鲜核问题依然在可控的范围内。过去的对朝政策保证了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中国能够集中精力搞建设,因此中国对朝的政策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

(二)中朝关系发生的新变化

中朝两国的联盟关系淡化。从现实来看,两国既彼此需要又时刻提防,中朝并不是铁板一块,两国的关系并不像西方国家间的联盟关系那样亲密。

朝鲜的对抗行为时有发生。朝鲜半岛虽然总体和平,但是朝鲜的挑衅行为不时地把中国推向风口浪尖。2010年以来,朝鲜半岛多次发生动荡,韩美等国责难中国对朝鲜没有施加足够的压力,把中国对朝鲜的态度称为“变脸不翻脸”,朝鲜甚至在没有通知中国的情况下进行火箭的发射,让中国在外交上极为被动。朝鲜“三番四次挑战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底线,完全不顾中国对国家利益与地区安全的关切,且一直以来都想抛开中国,直接与美国对话;而每当朝韩、朝美关系陷入僵局或国际社会加大对朝制裁时,朝鲜又急于靠近中国,寻求中国的援助与支持。这既伤害了中国的感情,更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利益”[12]。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总体政策虽然成功,但是基于新的形势以及对过去对朝政策的评估,有必要做出局部的调整,使对朝政策更好地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三、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对朝政策在维护中朝友好关系大局的前提下做了微调。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出席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之际,对金正恩表达了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的立场。2013年4月,朝鲜决定重启核反应堆,就此问题,外交部长王毅在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进行了沟通后说道,朝鲜半岛是中国近邻,我们反对任何一方在这一地区的挑衅言行,不允许在中国的家门口生事,这再一次表明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将坚定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中国人民对战争和动荡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将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同有关国家的分歧和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坚持劝和促谈,为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作出不懈努力”[13]。

(一)中朝两国的共同利益

如何调整对朝关系才能更加符合中国的利益?我们首先要找出两国的共同利益。

对中国来讲,目前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是中国在此地区的最大利益。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稳定的内外环境,任何破坏朝鲜半岛稳定的行为都对中国不利。中国的崛起使得周边国家一方面想搭中国经济的快车,另一方面又对中国未来的走向充满警惕。中国仍需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精神,专心于国内事务,避免卷入周边冲突,避免分散经济建设的精力。因此,中国需要一个更负责任的朝鲜,需要朝鲜顾及到中国对国家利益以及地区安全的关切,而不是我行我素,不时挑起事端。

对朝鲜而言,其目标主要是维持金氏政权的统治,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朝鲜统治者世袭式的统治方式已完全不符合国际社会的规范,为了加强其统治,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实在不可思议。显然,这种逆世界潮流而动的行为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尤其不会得到美国的承认。朝鲜感觉其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开始发展核武器以保护本国安全,同时不断挑起事端逼美国就范,其不按国际规则出牌的行为方式以及不负责任的作风加强了其行为的灵活性,也在国内赢得了统治的合法性。但是,多年的封锁已使得朝鲜极为贫困,在经济上需要依靠中国援助。

中国需要东北亚的安全稳定,需要朝鲜这个安全屏障,而朝鲜政权的存在需要中国为其提供必要的安全、政治、经济支持,这就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在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应该说中国对朝鲜依赖性更大一些,因为朝鲜作为东北亚地区中国“唯一”的安全屏障,有着不可替代性。中国是处于崛起中的大国,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建设上,经不起过多的折腾,因此,在对朝政策上缺乏灵活性是必然的,而朝鲜则不同,其经济援助不只是来自中国还来自韩国以及国际社会,在与中国关系恶化时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朝鲜把准了中韩两国惧怕朝鲜动乱的脉,敢于以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抗国际社会,因此,其政策的灵活性大。

(二)中国对朝政策新方向

长期以来的对朝政策要保持。实践证明,过去的对朝政策整体上是对的,确保了朝鲜半岛整体局势的稳定。中国崛起的关键时期只能在某些方面做出牺牲以顾全大局,为中国的发展换来宝贵的机遇期是值得的。朝鲜第三次核爆以来,许多学者认为要考虑放弃一直以来的对朝政策。的确,当前的对朝政策并没有完全实现东北亚的稳定,但是中国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如果放弃对朝鲜的援助,切断其经济命脉造成朝鲜国内的动荡,会进一步刺激金氏政权,且不说政权崩溃后朝鲜半岛的走势,单单是金氏政权的狗急跳墙行为或者大批的难民涌入中国造成的动荡就已经远超出中国的控制能力了。“如果朝鲜军队解体,那么核设施、生化武器基地、导弹生产设备、军民两用化学品生产基地、化学品储存设备以及武器研究中心由谁来控制”[14]。“观察者把这种情形叫做‘互为人质的情形’,尽管朝鲜有一系列的挑衅行为,中国被迫继续支持它”[1]。因此,对朝政策的调整要在保持当前对朝政策的基础上进行。

在对朝关系中要加大主动性,对朝鲜的挑衅行为进行有力制裁。朝鲜多次在没有通知中国的情况下进行挑衅行为,让中国承受来自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使中国极为被动,即便会通知中国,中国的劝阻也往往起不到作用,朝鲜依然我行我素,然而国际社会却认为中国对朝鲜有着足够的影响力。比如第三次核试验后,联合国副秘书长扬·埃利亚松说,“外界希望中国能够利用它的影响力,至少在阻止事件升级方面发挥积极影响,并把信息传递给北朝鲜的领导人,让他们知道局势的发展是多么的危险”[15]。因此中国有必要加大对朝政策的主动性,在挑衅行为发生后及时做出反应,向国际社会表明态度,同时对朝鲜做出必要的制裁,制裁是为了让朝鲜感觉到切身的疼痛。中国已多次支持安理会的制裁,但是私下却没有切断对朝鲜的援助,这样的结果是朝鲜不但没有感受到疼痛反倒是毫不领情。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去年年底发射卫星时,中国做出了巨大努力使得决议删去了许多限制条款,但是朝鲜却发表强硬声明斥责中国:“连应当带头建立世界公正秩序的大国也被美国的专横和强权所压抑,糊涂得甚至不惜抛弃必须坚持的起码的原则”。中国的制裁方案不妨进行适当地整,比如,不支持安理会的制裁决议,但是私下里大幅度削减对朝援助,关闭边境贸易。这样既能在国际社会上给朝鲜留有面子又达到切实制裁朝鲜的目的。

始终坚持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导向,而不是革命友谊等意识形态的导向。中国对朝鲜的援助或者制裁都始终要坚持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原则,不能因为中朝有着革命友谊或者同属社会主义国家就有援助的义务或者是不制裁的理由。朝鲜的行为也不是从顾全中朝友谊大局出发的,其毫不顾忌中国利益的行为应当受到中国的制裁。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从意识形态出发制定的外交政策只能使中国的利益受损。

朝鲜半岛的局势可能会持续动荡,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局,中国只能委曲求全。或许,朝鲜内部的改革或者美朝关系的和解会使朝鲜问题得到解决,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从中国方面来看只能是保持朝鲜半岛局势在可控的范围内,抓住和平发展的大好机遇迅速强大起来。只有中国自身强大了,才能在未来应对朝鲜半岛变局时有更大的主动权,更加从容。

[1] Weitz, Richard.Parsing China’s North Korea policy[N].World Politics Review,2013-02-19.

[2] Chan Yul Hu.North Korea’s resurgence and China’s rise: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northeast Asian security[J].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2008,25(3).

[3] 韦宗友.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对东亚秩序的影响[J].国际观察,2012(6).

[4]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1[EB/OL].[2014-02-08].http://www.defense.gov/pubs/pdfs/2011_cmpr_final.pdf.p.14.

[5] 刘胜湘,李明月.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与中国的应对之策[J].国际观察,2012(6).

[6] 张云,喻常森.日本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J].国际论坛,2012,14(4).

[7] 韩发展.建构主义视角下韩国对中国崛起的反应[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9).

[8] 陈晓晨.当俄罗斯复兴遇到中国崛起[J].领导文萃,2012(7).

[9] 巴殿君.中韩对朝政策的相似性及其作用[J].韩国研究论丛(第十七辑),2007(4).

[10] 燕玉叶.中国对朝经济援助悄然转型[J].世界知识,2011(16).

[11] 邓丽娟.中朝经贸合作新征程[N].中国联合商报,2012-11-19(B01).

[12] 黄河,吴雪.新形势下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1(5).

[13]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4-03-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4/07/c_115296416_3.htm.

[14] Robert D Kaplan.If North Korea falls[J].Wilson Quarterly,2011,35(3):55-56.

[15] 常务副秘书长埃利亚松结束访华 希望中国对朝核问题施加更大影响[EB/OL].[2014-03-20].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19328,2014-2-14.

猜你喜欢
朝鲜半岛朝鲜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7:26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0
朝鲜半岛汉文学中的“羲之换鹅”探究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环球时报(2018-09-10)2018-09-10 04:10:44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南方周末(2016-01-07)2016-01-07 15:47:28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环球时报(2012-01-09)2012-01-09 09: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