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記茶莊位於十月初五街,是一家有八十年歷史的老茶莊,更見證了澳門的興衰與變遷。1939年老掌櫃盧瑋鴻先生從廣東順德走難到澳門,當時只有十歲,現在年紀大了,茶莊已交予後輩打理。店舖裝修似乎幾十年沒有動過,都是保持著上個世紀的風貌,正如英記掌櫃盧石麟先生所言,“我們總在尋找以前的味道”。
英記茶行在十月初五街開辦了八十年之久,定是有其獨特的經營之道,盧先生笑語:“如果和其他茶莊一樣的話,我們是做不下去的,一定是要有一點不同,客人才會長期來買。我們對茶葉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甚至說是有一些固執,經營之道的關鍵是要找到價錢合適又好的茶。”盧先生熱情地遞過來一杯茶,續說:“以前有學生來參觀文化遺產和舊店鋪。他們問我這些茶有什麼不同,我告訴他們,好茶你喝一口就可以感覺出來有什麼不同。你的喉嚨會告訴你什麼茶才是好茶。茶主要做的是口味。以前的茶都是由制茶師傅手工做出來的,現在的茶大部分都是經過機器加工,批量生產,製作上市,與昔日茶葉的口味大大不同。很多老顧客來茶行都希望可以喝到曾經的茶味。”
談到茶行今後的發展,盧先生淡然地說:“我們比較隨意,也沒有太高的要求。我們一直堅持著一個標準,就是一定要賣好茶,但現在的貨源和以前都不一樣,要找到達標的茶很不容易。”的確如是,社會在改變,連茶的味道在變,而這一座八十年老茶行做茶的理念就是帶給顧客以前茶葉的味道。雖然時過境遷,但是老味道卻最讓人懷念。
結 語:
中國人飲茶的文化已有千年之久,茶文化伴隨中國文化的興衰,歷史的變遷依然流傳至今。哪怕在澳門這塊曾被殖民過的土地上,中國茶文化的精髓依然深深地烙入每個澳門人的心中。現在澳門的茶行顯然沒有幾十年前多,但是他卻可以依然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使生存狀態各不同,但都各有特色,有把茶文化市場化、規模化的華聯茶行,也有堅持追憶老味道,傳統製作的英記茶行,同樣也有把茶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和信仰的大唐茶行。
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堪為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在澳門,不管在哪裡,來人待客都會先捧上一杯熱茶待君飲,它不僅是一種華人文化的傳承,更是每個澳門人與生俱來的習慣。華人都好品茶,喝的是茶,品的卻是人生,正所謂:“茶如一生,淡雅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