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014-03-19 11:33马从龙
甘肃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礼县石桥遗址

马从龙

〔关键词〕 历史教学;农村中学;课

程资源;乡土历史资源;

影视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2—0070—01

农村中学大多地处偏僻地区,不少教师眼界狭窄、信息闭塞且经济力量不足,各种教学材料非常匮乏,在面对新课改时往往不是驻足观望,就是走极端。怎样才能让农村中学历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呢?笔者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课堂活动。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开展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活动必须要符合新课标理念,应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活动过多、活动过滥的现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确保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并合理利用。对于农村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乡土历史资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绝不是几本薄薄的教科书所能承载的。不同的地理区域,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及历史名人与事件,这些都可以归纳为“乡土历史”。“乡土历史”是学生生活中最鲜活的历史。仅以礼县为例,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上)有关联的就有以下一些资源。如,原始社会晚期的盐官、永兴、永坪、城关(两处)、石桥等乡镇的六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石桥乡石碑下村的齐家文化遗址,距今约四千年左右;雷坝乡蒲家垅坎的寺洼文化遗址,距今约三千年左右。礼县是秦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与出土文物。其中出土的文物包括,石桥乡高寺头村出土的人首形器物盖(生动地塑造了母系氏族社会一位可爱的少女头像,堪称我国原始雕塑的优秀代表作);石桥乡圣泉村石沟坪出土的双耳平底彩陶瓶;石沟坪和江口乡堡子上出土的肩型斧与普通石斧;盐官镇郑家磨出土的陶锉和骨鱼钩;高寺头村出土的骨锥;城关镇雷神庙出土的骨笄等。这些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章节的教学提供了实物支撑。

除了陶器外,礼县境内还出土过不少青铜器,像秦编钟、秦公鼎、四轮车形妆盒及磬等,这为《灿烂的青铜文化》提供了事实依据。在讲到《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节时,笔者就将其与礼县大堡子山秦西陲古陵联系起来,讲《北方民族大融合》时以关中西迁村落的崖城乡马河村及马援家庙为例,将遥远的历史拉近,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礼县三国古战场遗址又为《三国鼎立》一节提供了史料。其中,祁山堡位于礼县县城东45里,是诸葛亮出祁山屯兵之地,周围还有点将台、假粮堆等遗迹;铁笼山在礼县县城南30里,是姜维大战魏军之地,至今有箭矢被发现;卤城位于今礼县盐官镇,距县城东60里,是诸葛亮出祁山收麦之地,历史上这里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用马匹交换茶叶的地方,因治内有盐井而得名。

这样的遗址、文物等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分布和留存,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通过参观、探访等多种途径去获取历史信息。这对开拓师生视野,激活历史教学,激发师生深入挖掘历史课程资源,活跃课堂气氛,是十分有益的。

二、挖掘影视资源

西部山区虽然经济和文化生活比较落后,但VCD和彩色电视机在学校已相当普及,多媒体教室也都开始装备。因此,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选择地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影视剧,也是一种绝好的课程资源的挖掘形式。它的信息容量会远远大于教材,是丰富课堂活动最有效、也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如,动画片《中华上下五千年》《哪吒传奇》等都是可以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形象而生动的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电影《马陵道》,可以直接用于第二单元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的教学;电视剧《汉武大帝》《三国演义》可分别用于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及第四单元第18课《三国鼎立》的教学之中。让学生课前观看,能增强他们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和感受。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它能让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课程资源的挖掘还有其他多种方式,但笔者认为,挖掘这两种资源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历史教学颇具现实意义。

编辑:孟 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礼县石桥遗址
村行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论碳审计主体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驰援
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