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宁
〔关键词〕 家长;小学生;学习习
惯;重要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2—0025—01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该起怎样的作用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要点。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小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其终身受益,而且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家长省去为孩子学习不主动而产生烦恼等。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优良素质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年级抓起,只有从入学起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家校结合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1.家长应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育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家长要诚心、细心、耐心、全心的对待孩子,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首先要真诚地和孩子交心,得到孩子的认可,得到孩子信任,探到孩子内心深处。尽量对孩子全面了解,假如最了解孩子的不是他的父母,那家长就不是称职的家长。其次,要细心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捕捉孩子每一个动作,发现孩子每一个动向。并且和孩子相处时,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言行,身教与言传并重。再次,小孩子玩性大、自制力差、易反复。教育孩子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一定要有耐心,静下心来坚持不懈。第四,用全身心的爱投入到孩子身上,多留点时间给孩子。需要强调的是在家庭里要时常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比如父母与孩子一起读读书,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长期坚持,孩子就会喜爱读书,爱上学习。
2.从入学开始,家长与老师配合共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如果说学校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主导方面的话,那么家庭教育环境则是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方面。有人可能认为,学生学习习惯主要靠学校、靠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大,因为学生的主要活动时间在学校。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科学的。应该说,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确很重要,但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学生的心理依赖、行为方式的定型等方面来说,家庭和家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极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若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型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了。所以要从一年级开始,甚至于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自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形成自觉行为。
3.家长积极行动从点滴抓起,从细处入手。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对于孩子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有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有的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就要特别强调家长的作用,在每次家长会上都细心地教家长怎样辅导监督孩子。一年级的数学很简单,有些家长很不以为然,但时间一长,部分积极行动、与老师密切配合的家长有了收获,因为孩子很快适应了老师、适应了全新的学生生活,并养成了坐姿端正,书写规范,仔细认真的好习惯。这就是:“从点滴抓起,细心,耐心,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