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焕星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保育仔猪和部分母猪,以高热、呼吸困难、母猪流产、仔猪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给养殖业造成了极大地损失。现将高热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介绍一下。
本病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以夏秋季节为高发季节,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等特点。它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径,另外可通过配种、分娩等接触传播及垂直传播。
2.1 病原因素 病毒病主要是由变异性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其次是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细菌病主要是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原虫病为猪弓形体。
2.2 非病原因素 营养比例失调;原料品质低劣,特别是玉米发霉,霉菌毒素导致猪只免疫抑制;各种应激和免疫抑制因子共同作用,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病死猪处理不当;环境污染和滥用药物导致猪只处于慢性中毒的亚健康状态,使猪只对很多病原易感;疫苗接种不到位,或者免疫失败,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猪高热病。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发绀;腹下、臀部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干硬,先便秘、后排脓性血便,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最后全身抽搐而死。部分母猪在怀孕期出现流产、产死胎。仔猪、生长猪发病多,死亡率高。
猪的疾病预防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4.1 加强饲养管理 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做好驱虫及环境卫生工作,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饲喂优质的全价料和维生素等,提高猪体的抗病力;同时应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猪无名高热的发病率。
4.2 定期消毒 猪舍及环境须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尤其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蚊、蝇等对疾病的传播。尤其在疫病流行期间,应提高消毒液的浓度对猪舍内部环境每天进行一次严格的消毒。
4.3 强化免疫接种 “猪高热病”主要是由变异性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及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综合症。可以预防控制,但难以治疗,因此,养殖场应加强对蓝耳、猪瘟等疫苗的免疫注射,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并及时补免新进生猪,确保免疫效果。
4.4 合理用药 减少损失 对已发病的猪只应隔离饲养,严格消毒。根据发病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辅以治疗,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并使用增强抵抗力的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