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尚产业的空间组织演化及其动力机制

2014-03-19 16:54孙莹,汪明峰
世界地理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产业链纽约

孙莹,+汪明峰

摘 要:时尚产业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而备受瞩目。纽约是公认的全球时尚之都之一,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从最初的“血汗工厂”发展至今,其中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产业的发展伴随其空间组织的演化,最终影响城市结构形态。本文对纽约时尚产业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成衣兴起阶段、产业集聚阶段、设计显露阶段、时尚进化阶段的产业形态和空间组织进行了归纳,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四个行为主体出发,探讨了这一过程的动力机制。最后还对中国城市的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纽约;时尚产业;产业链;空间组织;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1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的嵌入到全球网络关系中,城市作为空间节点,变得日益庞大和重要[1]。时尚产业为城市这一重要的地理空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时尚产业与后工业经济紧密相关,高度依赖于知识、创新和社会网络[2],在全球化、知识经济、创意城市以及社会发展方面均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3],并通过塑造形象辅助构建全球城市地位[4]。不仅如此,发展时尚产业也是城市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国内外游客,重塑商业空间的重要途径,为重新创造一个有生机的、包容性的、有趣味的城市空间提供了可能性[5]。作为时尚产业的主体,服装是全球化产业的一个典型案例,产业的生产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设计和销售集中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全球城市中,服装产业推动了许多国家的产业化进程[6]。

纽约不仅是美国的时尚中心,而且是世界时尚领域的风向标,在全球时尚产业中具有三个中心地位,即设计师及时尚企业中心,批发贸易和商店的总部中心,时尚媒体、营销和零售中心[7],可谓名副其实的全球时尚之都。纽约市时尚、服装、纺织集群区位商为3.12,列全市16个产业集群之首[8],呈现出明显的外向型特征。但纽约的时尚产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其空间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二者相互影响,并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产业升级和空间组织两个角度,梳理了19世纪60年代以来纽约时尚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四个行为主体在此过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进行归纳,为城市时尚产业的规划发展提供经验。

1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1 时尚产业及其产业链

时尚产业由多个环节组成,既包含传统的制造部门,又涉及设计、销售等服务部门,是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结合。根据传统价值链理论,时尚产业可以划分为时尚概念与时尚样品、时尚再设计与生产、时尚产品宣传与消费体验三大模块[9],包含时尚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过程,而时尚产品是以服装为核心的,以鞋帽、皮草皮具、珠宝饰品、化妆品、香水为主要内容的产品体系。根据纽约经济发展局的定义,时尚产业分为批发设计、零售以及制造三部分,对应北美产业分类中的35个产业类别(表1)。

时尚产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三大环节:研发设计—加工生产—市场营销(图1)。研发设计主要包括面料研发和成品设计,集中在少数时尚程度较高的城市,如米兰、巴黎、纽约等。这些时尚城市能够为身处其中的人提供良好的情境知识(contextual knowledge),这种知识源自当地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根深蒂固,难以被环境之外的人获得。当前时尚产业作为传统的以制造为基础的产业也正在发生变化,其充当设计产业的角色日益凸显,Aspers就提出应该通过发展设计占领地方化的市场,达到时尚产业升级的目的[10]。

加工生产呈现全球化特征,分布在全球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越南等。但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对各国产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产业格局呈现出重构的趋势,后工业化国家出现“再工业化”浪潮。美国近几年便采用相关政策,鼓励制造部门回归本土,美国制造业数十年的衰退趋势正发生着改变。

实体营销是时尚产品在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方式,也塑造了传统的城市商业空间。对于时尚市场来讲,创新和差异化对企业和品牌经营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采取不同的方式接近消费者是必需的,而B2C的电子商务手段显然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它让消费者更多的了解产品,同时又减少购买的障碍。

1.2 时尚产业发展和空间组织

时尚产业链中各环节对区位的要求不同,同一环节在不同阶段对区位的要求亦不相同(图2)。时尚产业起源于制造部门,此时产业集中在劳动力价格低廉,交通运输便捷的地区。后福特生产时代的来临,使得刚性生产向柔性生产转变,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获取隐性知识,产业在空间上形成柔性集聚,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地理空间。

在完善的经济体系中,存在两种典型的生产活动,一种是高度程序化的生产,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经过编码,可直接实现机械化,对劳动力技能需求低;另一种是个性化的生产,具有不确定性,需要随时监控变化的市场,以及强大的网络关系作为支撑,要求生产者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1]。高度程序化的生产利用全球化优势,选择成本低的区位进行大规模生产,而靠近消费市场的个性化生产通常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高,或者作为大规模生产的补充,满足及时化的任务,在市场周边进行小规模生产,形成专业的地区化集聚。

时尚产业在本质上是都市产业,其形成和生存都依赖于都市资源,如时尚媒体、金融资本、时尚市场、时尚展示等。为了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大型时尚企业内部实现了按地域分工,其设计、营销和决策依赖城市资源的部门与该类型的小企业共同集聚在城市内部,形成都市化集聚[11]。全球设计和时尚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充当时尚销售中心的作用[4],各类消费中心是时尚产业空间组织的重要环节。目前,以消费文化为导向的符号经济正逐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种现代的消费模式促进了新型消费空间的产生。除此之外,网上购物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市传统的消费空间[12,13]。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更是如此,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消费者通过电脑在线购物花费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②。

1.3 时尚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时尚是一个“集体”过程,包括众多个人和机构的参与[14]。宁越敏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行为主体出发,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5],石崧认为政府、城市经济组织、居民三个动力主体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来源[16]。作为能够做出决策的个人或组织,行为主体除政府、企业和个人之外,还包括行业协会。美国具有十分成熟的行业组织体系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17]。

政府是时尚产业发展的指挥官,着重解决时尚产业中市场难以自主解决的问题。时尚创意之都苏黎世的发展之路表明政府应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建立正确、合理的产业网络,不能过分沉溺于细枝末节,而应在核心问题,支持维护产业内部交流合作方面发挥其优势[18]。在法国,许多部门的发展(特别是电影产业)都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劳动力和文化政策促进了这些部门的发展[5]。巴塞罗那也采用“软性”的城市策略培育当地时尚产业,使其成为时尚之都,强调了公共政策对时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19]。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地位日益凸显,良好的行业组织能够有效解决“国家失灵”与“市场失灵”,促进行业和经济增长[20]。其对内、对外职能还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对内职能包括规划发展、设计研发、品牌创新和市场营销,对外职能包括对外交流合作和与政府部门合作等[21]。美国的国家社会关系决定了其行业组织主要充当游说者,在政策过程之外施加压力,寻求影响和改变公共政策[20]。同时,行业协会所举办的各类交流活动,有助于设计师的快速成长,促进时尚设计的发展。

企业是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产品之间存在不可改变的循环关系[5],企业作为产业的微观组成得益于区域内产业的品牌效应,同时有助于塑造和维护区域品牌,有利于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在许多全球时尚城市中,时尚品牌的旗舰店和展示厅以及众多商家集聚的时尚购物区,是这些城市构建全球城市形象的重要渠道。这些品牌的集聚状况也影响了城市的商业地位和商区分布的空间格局。除此之外,大型核心企业的存在有助于集群吸引和聚集价值链的上游或下游企业,其竞争力也是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个人对时尚产业的发展同样不容小觑,如时尚设计师、引领时尚的社会名流以及追随时尚的消费者。在时尚产业中,设计师能引起大众和媒体的关注,创造新闻价值。不仅如此,设计师还通过品牌店的全球扩张,影响时尚产业的形态和城市空间的布局。“时尚买手”机制是时尚产业驱动力之一,买手是贯穿产业链的活跃要素,他们以获得利润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参与产业链的多个环节,是联系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桥梁[22]。在信息化的今天,除了传统的时尚买手之外,网店买手(e-buyer)也在时尚产业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除此之外,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同样促进了时尚产业的发展[23]。

2 纽约时尚产业发展历程

2.1 纽约时尚产业的发展阶段

根据产业形态,纽约时尚产业经过四个发展阶段。由于技术因素限制,最早的成衣兴起阶段以小作坊式的服装定制为主;而后实现了产品的批量生产进入产业集聚阶段;设计显露阶段更加重视本地设计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时尚设计,各部门间合作也日益密切;现已进入时尚进化阶段,市场进一步细分,相对独立和个性的设计师品牌得到发展。

从小作坊式的全产业链加工发展为规模化的部门生产,纽约时尚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链也不断完善。其中制造部分优先发展起来,主要进行时尚产品的大规模加工和制造,目前纽约时尚制造仍占制造整体的近1/3[24]。而后,由于二战的历史原因以及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时尚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的时尚设计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其中近50%的设计室位于纽约、加利福尼亚和新泽西三个州,特别是纽约,一直以来都是大牌设计师和时尚品牌的大本营[25]。近年来,大量生产向海外转移,时尚产业开始经历大量新的集聚。与以前不同,新集聚主要是中小规模企业的集聚,特别是那些20人以下的企业。这些小企业主要服务于利基市场,具有高速度、弹性化和高质量的特质[26]。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包括:一为比较优势,进口增加导致公司规模缩小,就业萎缩;二是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减少,发展设计和营销[27]。纽约是城市去工业化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20世纪60年代纽约时尚产业仍然是生产—消费型经济,70年代起开始向服务型经济转变[28],纽约时尚产业实现了产业内部的升级转型。

受移民和航运的影响,纽约时尚产业最初分布在曼哈顿东南部的下东区[29]。便捷的水运条件有利于时尚产业所需原料和成衣的运输,并可带来大量的移民,包括服装商和廉价劳动力,这也决定了产业在城市中最初的空间布局。而后,城市向西北扩展,出于产品推销的目的,销售和制造部门亦随之转移,集聚至曼哈顿中城西侧,至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服装区(Garment District)初具雏形。由于地租和管理的原因,这种程序化的生产从纽约服装区转移至周边州市,如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随着全球化分工的影响,产业的低端部分开始大规模地转移至第三世界国家,个性化的生产和产业链的高端部分,产品设计、零售营销等产业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部分被保留在纽约。曼哈顿中城的服装区仍是产业集聚的中心,但曼哈顿房地产的发展不断将服装生产推向具有移民飞地经济特征的布鲁克林、皇后区等[30]。

2.2 纽约时尚产业发展现状和方向

目前,纽约时尚产业呈现出大量离岸生产和少量小的生产商服务于利基市场并存的局面。利基市场主要由于太小或太具时间敏感性而无法外包。一类是高等级的时尚产品,需要及时更新高技术,若干中小规模的企业集聚在靠近市场的区位;另一类是中低档专业化市场,如手术服装、特大尺寸服装、制服、邮购产品、紧急订单(海外生产延迟或修复运送损坏)和返工产品。纽约这样的小公司具有高速度、弹性化和高质量的特质[26]。

纽约时尚产业、服装制造部门以及曼哈顿中城社区三者的发展史紧密相连。从产业的空间组织来看,纽约时尚产业目前仍主要集中在服装区内,约占50%,在曼哈顿的中城、下城,皇后区的长岛、瑞吉屋和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亦有较密集的分布(图3)。作为时尚制造业日渐式微的城市,纽约传统的时尚产业聚集区内涌入越来越多的非时尚企业,如四大广告公司之一的IPG集团已进驻纽约服装区,占据了原来的几十个小型展厅的空间。目前,纽约服装区内非时尚相关的劳动力数量已高于与时尚相关的劳动力数量。

3 纽约时尚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3.1 政府

纽约时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分区制对时尚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其二,政府在各发展阶段对产业内不同部门的扶持。

1916年,纽约确立了第一部综合区划法,将用地划分为住宅、商业和非限制区(包括制造业)三类,并规定了新建筑的类型。这一法案迫使许多服装工厂转移至邻近服装区的非限制区内。20世纪20年代,有超过125座用于服装制造的高层建筑在第七大道与第九大道、35街与41街之间的区域内建成。纽约是美国最早采用分区制(zoning)的城市,利用片区—分区—地块的方式管理用地类型。对地块的控制是纽约分区制的核心,每个地块都在土地利用强度、停车要求、建筑体量等多个方面受到管制。1961年的分区制决议强调纽约人口的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多样性需求,采用激励机制,对建造公共广场的开发项目放松层高限制,这样既保障了开发商的利益也维护了公众的权益。服装区内非限制区的范围向东扩大,但大规模生产被精英设计师的高端服装生产所取代,制造商的数量和工作岗位下降,区域内增加的样品间和媒体使得时尚产业向高端化发展。1987年,政府为挽救日益衰退的制造业,设立了服装中心特别区(Garment Center Special District),同时禁止业主将大楼从制造转为办公或其他用途,帮助服装业免受地租价格的挤压,维持了区域内必要的生产功能。2005年,政府再次调整规划,允许第八大道和第九大道之间,西30街至42街内(原制造区)发展新的办公、住宅、酒店和零售[31],这块可发展区域被称为P2,剩余的原保护区被称为P1(图4),这一政策上的改变带来了中城内酒店和住宅发展的新浪潮。纽约政府对时尚产业在服装区内集聚的政策经历了“自主发展—调控—保护—融入新行业”的转变。

3.2 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的特点,能对产业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快速反应。20世纪初,第五大道34街以北地区形成了高端购物区,然而一些服装制造商的进入带来了交通、移民、消防和安全等问题。为保护该区域良好的购物环境,当地商人和居民于1907年成立了第五大道协会(Fifth Avenue Association)[32],发起运动抵制区域内的制造商,推动了1916年纽约综合区划法的确立,影响了时尚产业的空间组织。1980年,纽约时代广场实施更新,抬升了周边的地价,一些行业协会,如Gar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成立,通过与政府的沟通影响政策制定,从而保障城市中心制造部门的用地。

除了充当游说者影响和改变公共政策之外,纽约时尚产业的行业组织还通过各种活动鼓励时尚设计,推动了纽约从“血汗工厂”到设计之都的转变。二战期间,巴黎设计消失,纽约时尚产业缺少了设计来源,于是一些行业协会开始通过时尚大奖鼓励本地设计,并举办时装周,给予设计师们展示的平台,促进了纽约设计的成长。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FDA)于1962年成立,协会通过设立时尚大奖和慈善晚宴的方式促进了行业内的沟通,这些社会活动同时标志着时尚产业正在从商业模式向艺术模式转型。CFDA还与Vogue杂志共同创办时尚基金,为初出茅庐的时尚设计师提供商业指导,鼓励他们追求独立设计,并在版权、消费等方面开展活动,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3.3 企业

6500余家与时尚相关的企业和组织集聚在纽约时尚产业集中的Fashion Center BID③,共同推动了纽约的时尚产业,特别是服装行业的发展,这种都市化集聚也塑造了纽约时尚产业在曼哈顿中城地区集中分布的空间形态。

Fashion Center BID内有服装企业1485家,纺织面料企业419家,饰品配件企业417家,切边企业137家,这些主体企业构成了一条完善的时尚生产链(表3)。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活力,在这里设计师可以找到任何布料样品,生产商之间可以进行明确的分工,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各种档次的时尚产品,产业链各环节有机地运转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企业,如艺术工作室、演艺中心、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它们吸引了商店和服务设施的发展,共同营造了区域内的时尚氛围,支持时尚产业发展。

3.4 个人

从20世纪60年代的Ralph Lauren,Calvin Klein,70年代的Diane von Furstenberg,Perry Ellis,到80年代的Donna Karan,Isaac Mizrahi,90年代的Michael Kors,Marc Jacobs,再到新生代的Phillip Lim,Prabal Gurung,设计师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提升了美国的设计水平,加强了纽约时尚之都的美誉[29]。设计师还通过自己品牌店的选址影响着纽约时尚产业的空间组织,Fernie[33]通过限定条件筛选出105位国际时尚设计师,其中有12位来自美国,50位在纽约设有自己的店铺,主要集中在麦迪逊大街和第五大道。除了时尚设计师的推动,各界时尚偶像的引领作用也十分重要,纽约市市长Michael R. Bloomberg和美国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先后在2008年和2009年获得CFDA的时尚特别大奖。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梳理了纽约时尚产业的4个发展阶段:成衣兴起阶段、产业集聚阶段、设计显露阶段和时尚进化阶段,各阶段的产业形态和空间组织不尽相同。纽约时尚产业兴起于制造部门,而后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重视设计和营销,完成了传统产业的链内升级。鉴于航运优势,产业最初分布在曼哈顿岛的东南部,而后向北发展集聚于服装区内,目前,服装区仍是纽约时尚产业的核心地区。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了这一发展过程,政府通过法律、政策引导纽约时尚产业的发展;行业协会关注现实问题,影响政策制定,鼓励设计本土化,增强了纽约的活力;企业作为产业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对时尚产业的发展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人力量同样不容小视,设计师、时尚人士、消费者推动了纽约时尚产业的发展之路。

当前,中国许多城市都已提出发展时尚产业,打造时尚之都的口号,如上海、北京、重庆等。纽约的发展启示我们,时尚城市的打造应结合本城市的历史和定位,寻找适合的发展道路。首先,植根本地文化,发展时尚设计。对于纺织、服装制造业基础好的城市可通过原有产业的升级发展时尚产业,向本地文化汲取创作灵感,促进设计本土化。纽约的时尚设计便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如二战期间出现的Polo衫和衬衫裙,青年大骚动时期(Youthquake)流行的迷你裙等。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合理空间布局。时尚产业作为都市型产业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便捷的沟通网络和顶尖的展示平台,其核心部门宜保留在城市中心地区,而制造部门可保留小部分在城市中心,以满足及时化和专业化生产需要,大规模生产布局在成本较低的城市外围区或采用全球化生产策略。其三,增加交流互动,发挥主体力量。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个人代表了时尚产业内不同参与者的利益,它们的博弈和互动能够促进时尚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发挥行业协会灵活多样的纽带作用,加强各主体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Scott A J, (ed.) Global City-Regions: Trends, Theory, Polic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 Weller S. Fashion as viscous knowledge: fashion's role in shaping trans-national garment produc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7, 7(1): 39-66.

[3] Lewis N, Larner W, Le Heron R. The New Zealand designer fashion industry: making industries and co-constituting political projects[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08, 33(1): 42-59.

[4] Jansson J, Power D. Fashioning a global city: global city brand channels in the fashion and design industries[J]. Regional Studies, 2010, 44(7): 889-904.

[5] Scott A J..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997, 21(2): 323-339.

[6] Palpacuer F, Gibbon P, Thomsen L. New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country suppliers in global clothing chains: a comparative European perspective[J].World Development, 2005, 33(3): 409-430.

[7] New York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 (NYCEDC). Fashion NYC 2020[R]. 2012.

[8]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Labor Division of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Bureau of Labor Market Information. Industry clusters in New Yorks economy: a statewide and regional analysis[R]. 2012.

[9] 颜莉, 高长春.模块化视角下上海时尚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人文地理, 2012, 27(3):60- 66.

[10] Aspers P. Using design for upgrading in the fashion industry[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0, 10(2): 189-207.

[11] 顾庆良.时尚产业导论[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2] 汪明峰,卢姗.网上零售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以“当当网”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6):965-976.

[13] 汪明峰,卢珊,邱娟.网上购物对城市零售业空间的影响:以书店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11):1835-1840.

[14] 汪明峰,孙莹.全球化与中国时尚消费城市的兴起[J].地理研究,2013,32(12):2334-2345.

[15]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53(5):470-477.

[16] 石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1):50-52.

[17] 胡萌.发达国家行业组织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3(7):24-26.

[18] 海德,考-施耐森玛雅(著),周勇(译).苏黎世——从保守的银行总部到时尚创意之都[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3):30-35.

[19] Chilese E, Russo A P.. Urban fashion policies: lessons from the Barcelona catwalks[R]// University of Turin EBLA Working Papers, 2008, 3.

[20] 张建民,江华.国外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2(2):80-83.

[21] 郁建兴,沈永东,吴逊.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类型及其实现机制——一项多案例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6):23-35.

[22] 赵洪珊.时尚买手机制与我国服装产业链的融合[J].纺织导报,2010(3):20-22.

[23] Okonkwo U. Luxury fashion branding trends, tactics, techniques[M].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24] NYCEDC. New York City fashion industry snapshot 2011[R]. 2011.

[25] IBIS. World. Fashion designers in the US[R]. 2012.

[26] Doeringer P, Crean S. Can fast fashion save the US apparel industry?[J]. Socio-Economic Review, 2006, 4(3): 353-377.

[27] Palpacuer F. Subcontracting networks in the New York garment industry: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in a global era[A] Gereffi G, Spener D, Bair J. Free Trade and Uneven Development[C].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8] 卞向阳.国际时尚中心城市案例[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9] Rantisi N M.. The ascendance of New York fash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4, 28(1): 86-106.

[30] Hum T. Mapping global production in New York City's garment industry: the role of Sunset Park, Brooklyn's immigrant economy[J].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3(19): 294-309.

[31] Design Trust for Public Space. Making midtown[R]. 2012.

[32] Dolkart A S. The fabric of New York City's garment district: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ment in an urban cultural landscape[J]. Buildings & Landscapes, 2011, 18(1): 14-42.

[33] Fernie J, Moore C M, Lawrie A.. A tale of two cities: an examination of fashion designer retailing within London and New York[J].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1998, 7(5): 366-378.

Spatial Organization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in New York

SUN Ying, WANG Ming-feng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direc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post-industrial age, the fashion industry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New York City is a recognized global fashion capital, developing from “sweatshops” to now under the impetus of multilateral force, which the experience is worth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lo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its spatial organization finally affects urban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Summarize industrial pattern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4 development stages: origin of ready-to-wear industry, consolidation of the industry,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design, and the evolution of New York fashion. At last,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fashion industry i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4 actors: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enterprise and individual. At las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the fashion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New York; fashion industry; industry chain; spatial organization; dynamics

[15]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53(5):470-477.

[16] 石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1):50-52.

[17] 胡萌.发达国家行业组织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3(7):24-26.

[18] 海德,考-施耐森玛雅(著),周勇(译).苏黎世——从保守的银行总部到时尚创意之都[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3):30-35.

[19] Chilese E, Russo A P.. Urban fashion policies: lessons from the Barcelona catwalks[R]// University of Turin EBLA Working Papers, 2008, 3.

[20] 张建民,江华.国外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2(2):80-83.

[21] 郁建兴,沈永东,吴逊.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类型及其实现机制——一项多案例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6):23-35.

[22] 赵洪珊.时尚买手机制与我国服装产业链的融合[J].纺织导报,2010(3):20-22.

[23] Okonkwo U. Luxury fashion branding trends, tactics, techniques[M].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24] NYCEDC. New York City fashion industry snapshot 2011[R]. 2011.

[25] IBIS. World. Fashion designers in the US[R]. 2012.

[26] Doeringer P, Crean S. Can fast fashion save the US apparel industry?[J]. Socio-Economic Review, 2006, 4(3): 353-377.

[27] Palpacuer F. Subcontracting networks in the New York garment industry: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in a global era[A] Gereffi G, Spener D, Bair J. Free Trade and Uneven Development[C].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8] 卞向阳.国际时尚中心城市案例[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9] Rantisi N M.. The ascendance of New York fash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4, 28(1): 86-106.

[30] Hum T. Mapping global production in New York City's garment industry: the role of Sunset Park, Brooklyn's immigrant economy[J].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3(19): 294-309.

[31] Design Trust for Public Space. Making midtown[R]. 2012.

[32] Dolkart A S. The fabric of New York City's garment district: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ment in an urban cultural landscape[J]. Buildings & Landscapes, 2011, 18(1): 14-42.

[33] Fernie J, Moore C M, Lawrie A.. A tale of two cities: an examination of fashion designer retailing within London and New York[J].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1998, 7(5): 366-378.

Spatial Organization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in New York

SUN Ying, WANG Ming-feng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direc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post-industrial age, the fashion industry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New York City is a recognized global fashion capital, developing from “sweatshops” to now under the impetus of multilateral force, which the experience is worth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lo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its spatial organization finally affects urban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Summarize industrial pattern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4 development stages: origin of ready-to-wear industry, consolidation of the industry,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design, and the evolution of New York fashion. At last,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fashion industry i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4 actors: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enterprise and individual. At las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the fashion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New York; fashion industry; industry chain; spatial organization; dynamics

[15]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53(5):470-477.

[16] 石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1):50-52.

[17] 胡萌.发达国家行业组织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3(7):24-26.

[18] 海德,考-施耐森玛雅(著),周勇(译).苏黎世——从保守的银行总部到时尚创意之都[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3):30-35.

[19] Chilese E, Russo A P.. Urban fashion policies: lessons from the Barcelona catwalks[R]// University of Turin EBLA Working Papers, 2008, 3.

[20] 张建民,江华.国外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2(2):80-83.

[21] 郁建兴,沈永东,吴逊.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类型及其实现机制——一项多案例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6):23-35.

[22] 赵洪珊.时尚买手机制与我国服装产业链的融合[J].纺织导报,2010(3):20-22.

[23] Okonkwo U. Luxury fashion branding trends, tactics, techniques[M].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24] NYCEDC. New York City fashion industry snapshot 2011[R]. 2011.

[25] IBIS. World. Fashion designers in the US[R]. 2012.

[26] Doeringer P, Crean S. Can fast fashion save the US apparel industry?[J]. Socio-Economic Review, 2006, 4(3): 353-377.

[27] Palpacuer F. Subcontracting networks in the New York garment industry: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in a global era[A] Gereffi G, Spener D, Bair J. Free Trade and Uneven Development[C].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8] 卞向阳.国际时尚中心城市案例[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9] Rantisi N M.. The ascendance of New York fash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4, 28(1): 86-106.

[30] Hum T. Mapping global production in New York City's garment industry: the role of Sunset Park, Brooklyn's immigrant economy[J].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3(19): 294-309.

[31] Design Trust for Public Space. Making midtown[R]. 2012.

[32] Dolkart A S. The fabric of New York City's garment district: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ment in an urban cultural landscape[J]. Buildings & Landscapes, 2011, 18(1): 14-42.

[33] Fernie J, Moore C M, Lawrie A.. A tale of two cities: an examination of fashion designer retailing within London and New York[J].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1998, 7(5): 366-378.

Spatial Organization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in New York

SUN Ying, WANG Ming-feng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direc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post-industrial age, the fashion industry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New York City is a recognized global fashion capital, developing from “sweatshops” to now under the impetus of multilateral force, which the experience is worth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lo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its spatial organization finally affects urban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Summarize industrial pattern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4 development stages: origin of ready-to-wear industry, consolidation of the industry,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design, and the evolution of New York fashion. At last,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fashion industry i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4 actors: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enterprise and individual. At las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the fashion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New York; fashion industry; industry chain; spatial organization; dynamics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产业链纽约
纽约地铁突发枪击案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纽约,纽约!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