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男
今年第一个下雪天的清晨,手机突然响起,我打开一看,是学生王冰发来的短信:“老班,今天下雪了,你上班要注意安全啊,我已经到教室了,没迟到,嘿嘿。”看到这条短信,我心里一阵温暖,往事历历在目。
去年我开始担任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班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正在组织同学们相互介绍,突然门口有人大喊了一句:“Everybody,我来了!”一个头发很短穿着中性化的学生站在门口。“啊?我们班还有男生啊……”一名学生小声嘀咕着,只听她淡定地说:“不要迷恋哥,哥是个女生。”所有同学哄堂大笑,我也乐了,这是王冰和我的第一次见面,我想这也许是一朵需要重点关注的“花朵”。
果然,没过多久,她的名字就频频在我面前被提起:班委汇报她上课经常迟到;班长反映她脾气坏、动作粗鲁;同桌反映她身上有难闻的烟味;授课老师也向我反映她上课时喜欢弄点状况引人注意。这孩子究竟有怎样的成长经历呢?
通过走访我了解到王冰父母在她三年级的时候离异,她和父亲一起生活,其父再婚后,王冰就和奶奶一起生活。从小学起她一直中性装扮,言行举止标新立异,个性倔强,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在初中就有抽烟的历史。父母试图纠正她,但父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责骂,而母亲为了弥补她,又对她非常溺爱。了解到这些背景后,我对王冰有了更多的痛惜,这确实是一朵需要精心呵护的“花朵”。
我试着走近她,和她沟通,但她却只是应付,不愿多谈自己,还很豪放地说自己智商不低,考试成绩肯定能保证在班级平均分左右,不拖班集体后腿,还主动保证不犯大事,小事努力改正。但实际上她仍是状况不断,学习不求甚解,身上还有隐隐的烟味。该怎样走进她心里,帮助她解决这些问题呢?
有一天早上王冰没来上课,我很着急,立刻给她打电话。她说妈妈出车祸骨折了,在医院住院,她需要请假。我忙问她现在情况如何,要不要老师帮忙。她说已经办好住院手续了,她只要做好陪护工作就行了。我眼前一亮,陪护病人正是她们学习的内容,何不让她利用专业知识护理妈妈呢?下班后,我带着教材和专门梳理的每日护理指南去医院看望她,手把手现场教会她一些关键步骤,并和医院的主管护士悄悄打好了招呼,让她给王冰一些指导。
妈妈住院期间,王冰不仅照顾好了妈妈,还帮助病房的其他病人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大家都交口称赞。她主动打电话感谢我,我趁机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你就帮我一个忙,老班下次课内容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需要肺癌不同发展阶段的片子,现在我太忙,没办法去医院收集病例资料,你正好在医院,你帮我去呼吸科收集一下行吗?”她很干脆地答应了,过了几天她回来上课,带来了图文并茂的病例。她滔滔不绝地和我说着这几天的事情,说着妈妈对她的依赖、同房病友对她的夸奖、病房护士对她的帮助,又细心地拿着她拍的相片,给我介绍她收集病例的具体情况。我静静地听着,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感谢了她的努力,并用她带给我的资料上了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课后,我又单独向她表示感谢,一向大大咧咧的她突然忸怩起来。在周记中她写道:“吴老师,我只做了一点点事情,您就一直感谢我,但我知道我妈住院期间,您为我做了很多事情,我才是需要向您感谢的人。我现在真的明白学习和健康的重要性,也明白要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一技之长。您放心,我会给您长脸的。”
在这以后,她自告奋勇当了我的课代表,帮班级绘医学图谱,主动到医院去收集病例,还去医院当志愿者。她偶尔还是有些小错,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提醒、一次沟通,都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其实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班主任工作正是要研究孩子,让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我们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单位:南京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