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阳,刘 伟,宋建国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源头分类收集是当前处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1],要求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而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相对较高,因此采用源头分类方式符合现状。据调查,目前校园生活垃圾组成见表1[2]。
?
由表1可知,排除不可回收的餐厨垃圾,优先选择了所占质量分数较高的前4位,并将废电池扩大为有毒类,即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和有毒类。但调查过程中有毒类几乎为零,后期省略了对有毒类的数据处理。
试点区域:目前校园在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垃圾种类也有所不同,据相关调查,目前校园生活垃圾组成见表2。
?
表2可知,宿舍区的垃圾成分最为丰富,产生量大,易收集,且教学区与食堂受拾荒者[4]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选择在宿舍区进行以塑料、废纸、废玻璃收集为主的试点。
调查以现场试验与调查问卷为主的方式,并辅助进行宿舍间深入访谈,整个调查期间以查阅文献资料为基础前提。
现场试验: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及已有数据成果,推断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环境意识,并以各环境意识为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具体的管理办法依次进行现场试验(即一定周期内在指定现场地点称量每日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质量),根据各因素在确定周期内3种分类垃圾质量数据对比,了解目前学生的环境行为现状及各环境意识影响程度。
调查问卷及深入访谈:在现场试验期间针对出现的问题或受条件限制无法采用现场试验的影响因素,采用调查问卷及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做进一步了解。根据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数据,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与宿舍访谈结果相结合,总结各意识因素的影响程度。
体系构建:将影响强度较大的意识因素排列,利用结合因素后具体化的一系列管理办法,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模式的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管理体系。
根据文献资料及收集的数据,归纳总结出强制性因素、攀比心理、懒惰心理(本课题以垃圾分类源头远近为主要原因)、习惯性因素、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和盲从心理6个因素,针对每个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依次调查验证。
烟台大学初次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在男、女宿舍楼随机选取一层进行调查作为对照组。且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影响因素对男女生的行为影响程度不同。
通过现场试验总结出对女生影响程度较大的有懒惰心理、强制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见表3)。
?
由表3可知,初次实行垃圾分类试点所得分类垃圾质量不高,总体表现为,纸类产生量较玻璃类、塑料类垃圾高。懒惰心理实施的分类垃圾产生量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纸类、塑料类的产生量分别高达53.81、47.08 kg。强制性因素实现的分类垃圾产生量较对照组有一定的提高,纸类、塑料类的产生量提高较玻璃类明显。在分类试点运行较长时间后,在不采取任何管理办法的情况下,适应性因素实现的可回收垃圾产生量中,玻璃类、纸类产生量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女生自觉性不高,在垃圾分类试点运行中,为保证可回收垃圾产生量,应采取一定管理办法,且懒惰心理影响程度高于强制性因素。
对男生影响程度较大的有攀比心理、强制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见表4)。
?
由表4可知,在男生宿舍初次试行垃圾分类试点的垃圾产生量不高,且低于女生产生量,总体表现为纸类、玻璃类产生量较高,塑料类产生量最低。攀比心理实现的各类垃圾回收产生量均高于其他因素,纸类、玻璃类产生量最高,分别为4.39、3.87 kg。强制性因素实施的产生量仅次于攀比心理。适应性因素实现的纸类、玻璃类产生量均高于对照组,塑料类仅低于对照组0.03 kg。表明男生的自觉性较女生高,但采取办法后的产生量仍有所提高,因此有必要采取管理办法,且攀比心理影响程度高于强制性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得出:91%的同学(男、女生总体)认为盲从心理对大学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有一定的影响,其中50%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大;97%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对垃圾分类行为有影响,其中81%认为影响很大。根据现场试验数据,实际操作中仅2%的同学对可回收垃圾种类完全识别。通过深入访谈,大部分同学认为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影响程度大于盲从心理,与调查问卷结果相符。由此可见,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和盲从心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且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影响较强。
依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借鉴瓜尼亚诺等构建的关于主体行为、态度和外部环境共同影响的基本框架 (A-B-C model)[5]。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目标管理体系(见图1)。
学校作为一级管理目标,为促进学生垃圾分类行为,依次针对强制性因素、攀比心理、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因素及盲从心理,分别采取的管理办法有添加校规,在校园网定期公示分类回收结果报告,增设垃圾分类知识课程或讲座及提高科研力度等,以提高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
学院作为二级管理目标,针对垃圾分类知识缺乏、盲从心理、强制性因素及攀比心理,分别采取增设垃圾分类体验活动(如:通过分类回收模拟操作了解未分类的混合垃圾的复杂回收过程,并补充垃圾分类知识;通过举办辩论赛、广告设计比赛等,体现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由学校下设督导员定期督促指导,加入宿舍评比项目,定期公示分类结果报告等办法,以促进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深入了解并体现垃圾分类在学校实施的必要性。
班级作为三级管理目标,对男女生分别采取不同管理办法,女生针对懒惰心理、强制性因素及盲从心理,相应办法有借鉴上门收集系统[6]进行宿舍内垃圾分类,增加班级环保委员定期督促,定期召开宿舍会议讨论克服盲从心理方法等;男生针对攀比心理、强制性因素及盲从心理,相应管理办法有定期将学院公示分类结果与女生进行对比,环保委员定期督促,召开宿舍会议讨论克服盲从心理方法等。
图1 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管理体系
烟台大学可定期与烟台市环保局、环卫服务中心及垃圾回收厂等进行经验交流及成果汇报,不断完善产业链;在校内通过与环保协会、广播台及后勤集团合作举办相关活动,逐步完善行为管理体系的构建。此外,男、女生宿舍产生的各类可回收垃圾均在宿舍楼底集中收集后统一外售。外售企业除回收废品的商贩外,应多联系大、中型回收企业如建筑材料公司、造纸厂等,只有产生固定产业链,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并将部分效益投入到管理体系中,才能形成稳定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1)男、女生针对相同的环境意识因素所表现的环境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生的自觉性低于男生,且两者环境行为表现均较差。因此有必要构建垃圾分类行为管理体系对大学生环境行为进行管理。
2)男、女生环境意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因素影响程度从强到弱排列,其中,女生分别为懒惰心理、强制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男生分别为攀比心理、强制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此外,调查问卷结果得出,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及盲从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投放行为影响较大,且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影响程度较高。
3)以三级模式保证体系的管理顺畅,校规作为根本保障,外售环节形成的固定产业链作经济支持,通过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与意识的研究,构建、实施并推广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管理体系,以推动高校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胡秀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1(3):41-43.
[2]霍保全,曾现来,李金泽.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2):28-30.
[3]郭延柱,王艳艳,王聪杰.绿色学校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设及运行[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81-183.
[4]马诗院,马建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7,15(1):12-14.
[5]Ölander F,Thegersen J.The A-B-C of Recycling[J].Eur Adv Consum Res,2006 (7):297-302.
[6]Favoino E.Sorting food waste in Italy:Optimising costs and benefits[J].Warmer Bulletin,2000,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