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秀春
(定西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甘肃 定西 743000)
老年患者安全输血护理体会
庄秀春
(定西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甘肃 定西 743000)
老年患者;安全输血;护理体会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治疗手段。由于输血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安全输血是输血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安全输血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1]。如何安全有效输血、降低输血风险是老年患者输血护理的关键,正确的护理在安全输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笔者通过多年观察现对老年患者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1 老年人的界定
我国对老年期的年龄划分标准:45~59岁为老年前期,即中老年人;60~89岁为老年期,即老年人[3]。
1.2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机体到一定年龄阶段会出现老化即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组织器官储备功能逐渐降低、衰退,出现各种慢性退行性变。
2.1 悬浮红细胞输注与护理
悬浮红细胞储存温度为2℃~6℃,保养液保存期35天,体重60 kg的患者输注1单位的悬浮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5 g/L或压积0.015。输注悬浮红细胞前必须做输血前检查、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试验。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液充分混匀。用输血器输注悬浮红细胞,输入速度应根据输血者的年龄、贫血程度、身体状况及心肺功能等决定。
2.2 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与护理
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温度为2℃~6℃,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以免输血器堵塞,若已出现输注不畅,则可将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Y型管(双头输血器)注入血袋中加以稀释并混匀,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先慢后快,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 h。需要注意的是其内不能添加任何药品,尤其是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否则会发生凝固、凝集或溶血。
2.3 洗涤红细胞输注与护理
对ABO新生儿溶血症患儿应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慢性贫血性疾病、有输血反应史的患者应输注洗涤红细胞;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血红蛋白<60 g/L,血细胞容积<0.2伴缺氧症状患者,应选择输注洗涤红细胞,每周输注2 U,滴速2 ml/(kg·h);尿毒症晚期可输注洗涤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应用输血器尽快输注,如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条件下保存24 h。
2.4 血浆输注与护理
新鲜冰冻血浆在-30℃以下环境中保存,输注前必须检查血浆外观,正常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次冰冻保存,如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条件下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 h。新鲜冰冻血浆在37℃水浴箱中融化,最好用融浆机。水浴箱融化血浆时一定要控制好水温,将血浆置入水中,水温很快下降,此时要加热使水温始终保持在37℃,否则,温度不恒定,融化的血浆易产生絮状物。血浆原则上须同型输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时应补充凝血因子(10~15 ml/kg),输注速度一般为5~10 ml/min,用输血器输注。普通冰冻血浆在-25℃以下环境中保存,输注与护理注意事项同新鲜冰冻血浆。
2.5 血小板输注与护理
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剂量为2.5×1011,保存条件为(22± 2)℃,保存期为3~5天。血小板输注要足量,反复多次输注会导致输注无效。要用带滤网的输血器以输血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临床上拿到血小板制品后应立即输注,不能立即输注的应在(22±2)℃条件下保存,并轻轻摇动血袋以防血小板聚集。输注前也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浮,切忌剧烈摇动以免损伤血小板。ABO血型同型输注,Rh阴性患者有条件时尽量输注Rh阴性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时需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路,否则,血小板与药物混合会造成管道内凝血、阻塞导致输注失败。
2.6 冷沉淀输注与护理
冷沉淀是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制备的,其容量为20~30 ml,输注时可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15 ml,在37℃水浴箱中快速融化(温度不宜超过37℃),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中放置过久,不宜于4℃条件下保存,也不宜再次冰冻,必须在4 h内输注。冷沉淀用输血器静脉输入,原则上应同型输注。
2.7 机采粒细胞输注与护理
一个治疗剂量机采粒细胞为1.5×1010个,一般每天至少输注1.5~3.0×1010个粒细胞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主张连续输注4~5 d,或至体温下降、感染消失、骨髓功能恢复。输注前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制备后应尽快输注,从血液分离开始到给患者输注(输血器输注)最好能在4~6 h内完成,如未能及时输注,可于室温下暂时保存,但不能振荡,保存时间不超过8 h。输注过程中如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注,并给予药物治疗。
老年患者输血速度宜慢,滴速控制在1 ml/min左右,应根据其心功能以可以耐受的速度输注。
3.1 输血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输血前的心理护理包括告知患者输血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其紧张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1.2 血液制品领取 到输血科(或血库)取血,与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血袋信息、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仔细检查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
3.1.3 血液制品核查 认真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3.2 输血中护理
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严格无菌操作,确保用合适的输血器材输血,血袋轻拿轻放,避免剧烈振荡,输血前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道。控制输血速度,先慢后快,输血开始前15 min要慢,若无不良反应可根据病情需要、血液成分调节滴速,老年患者宜控制在15~25滴/min。输血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的面部表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排尿情况、皮肤黏膜,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尽早发现异常情况。输血时,护士应在患者床头双人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昏迷、意识障碍的患者,必须反复核对,确认受血者无误后方可输血,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
3.3 输血后护理
输血后护理包括穿刺部位的处理、关爱输血者、输血记录、迟发型输血反应的观察和输血相关医疗废物处理等。输血后,输血器材保存在2℃~6℃条件下至少两天。翔实填写各项输血记录,并妥善保存,以便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追查原因。
3.4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输血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若发现患者有寒战、发热、头痛、腰背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报告,暂停输血,保证静脉通路畅通,做好抢救前准备。
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改善了众多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液安全作为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取得这些成就的前提之一[1]。尽管临床输血相比其他疾病发生的医疗纠纷很少,但是,考虑到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后果严重、危害大,输血安全目前仍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维护老年人健康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项治疗手段,因此特别要重视老年患者输血和特殊人群的输血问题。输血治疗选择不当,会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红细胞免疫、输血免疫抑制等,因此,输血更应符合医疗规范,患者输血前要知情同意。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变化,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较高,要严格控制输血指征,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就少输。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输库存血,应尽量输注库存一周之内的新鲜血液,输注成分血液是最佳选择。输血是风险较大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从患者输血的准备,标本的采集送检,血液的领取输注,到输血后护理,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会影响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老年患者输血的全过程要进行实时监护,在输血前中后进行护理管理。卫生部卫医发[2000]184号文件指出,Hb<100 g/L、血细胞比积<0.3属输血指征[4],无指征输血会给患者造成严重损害。
[1]朱永明.血液安全——WHO的观点[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0):760-761.
[2]谭延伟,张亚平,王毅,等.临床供血护士输血相关知识调查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76-177.
[3]张小燕.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
R473.5
A
1671-1246(2014)13-0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