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陈冬梅,李新鸣,王 岚,刘 兰,刘 新,景汇泉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创立,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开展。我国部分高校亦在某些课程中开展了PBL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我院于2013年3月至6月,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全部学生开展整合课程式PBL教学,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以我院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5个班、2010级六年制(英文班)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5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013年3月至6月(即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选取4个整合课程式PBL案例,依次在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5个班、2010级六年制(英文班)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中开展。
2.2.1 教师方面 PBL课程开始前一个月,由PBL案例组长(案例编写主要负责人)对PBL授课教师进行培训,组织集体备课,熟悉案例,对案例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对案例中涉及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
2.2.2 学生方面 PBL课程开始前两周,案例组长召集参与整合课程式PBL教学的全体学生召开动员大会,让学生对PBL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案例组长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班(以30人为例)分为3个组。例如将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1~6班学生分为18个小组,参与编号为2201案例的PBL课程(2——大学二年级,2——下半学期,01——案例序号)。每个小组选出3名学生作为轮值主席。
每个PBL案例授课12学时,第1学时:PBL授课教师与所负责的PBL小组学生见面,介绍课程具体实施办法,发放第一幕案例材料;第2~10学时:每幕讨论课结束前,发放下一幕材料及讨论题目。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进行PBL课程讨论;最后2学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课程总结。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案例为依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科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PBL课程而言,完善、合理的案例对于PBL课程取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开展PBL教学的医学院校多是针对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儿科学、外科学等某些学科单独开展,案例设计多局限在某一学科或是对该学科知识进行适当扩充。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全能型的医学人才,这种PBL课程设计必然有学科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开展PBL课程的过程中,尝试性地引入整合课程式案例。我们以临床实际病例为起点,将案例设计为3幕,每幕设上、下半场,以剧情的形式描述病例,每幕附讨论题目,以疾病相关医学基础、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为线索,落实到不同案例可能有所区别。整合课程式案例打破了学科界限,彻底改变了以往基础教学重基础、临床教学重临床的局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极为有益。
3.2.1 指导教师的作用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下面学,学生学习相对被动。PBL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法,其主体是学生,学生以案例为载体进行充分讨论;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或当学生对某些问题讨论不够充分时,指导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指导。
3.2.2 学生的作用 PBL课程中学生是主角,小组中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在课前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等途径查阅文字或视频等资料,制作PPT课件。在PBL课堂上,学生围绕案例相关问题充分讨论、畅所欲言,最终获得正确答案。
3.2.3 轮值主席的作用 我国部分高校,包括我校在以往的PBL课程中未安排轮值主席,通过与现行PBL教学法的对比,我们觉得轮值主席能起到师生助手的作用,不可或缺。每次PBL讨论课,均有一名学生担任轮值主席,在小组讨论时,他是一名普通的参与者。轮值主席的作用是掌控时间,简单汇总学生讨论不充分及未解决的问题,留给学生课下查找答案。
传统教学法多是“填鸭式”教学,教师通过PPT或板书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机械地记笔记,常采取闭卷或开卷的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多是迫于结业考试的压力,即使通过考试,也不表示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良好。PBL课程将时间和空间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具有主动权。我们将案例材料的准备工作放在课前,学生只要充分准备,课上就可以积极参与讨论。PBL课程的最后两个学时发放问卷,填写评价表,评价表包括学生自评表、小组学生互评表、学生评价指导教师表、学生评价案例表、教师评价学生表等。填写评价表时学生按闭卷考试座位就座,有效避免了打人情分、草率评分的现象。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出勤情况、学生自评成绩、学生互评成绩、教师评价学生成绩构成,其中教师评价学生成绩占比较大。
我们在此次PBL课程改革中,开办了PPT课件大赛,每个PBL小组集全体成员之力,上交一份完整的、包含3幕案例内容的PPT课件,其中可以含有图片和视频材料。以2011级临床专业1~6班为例,共上交参赛PPT课件18份,由指导教师进行盲评,汇总成绩,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并对获奖小组的每位学生给予物质奖励。
3.4.1 学生方面 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合理筛选,挑出有价值的材料,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PBL课堂上,每名学生都是集体的一份子,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团队精神得到培养。此外,在讲述PPT课件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4.2 教师方面 PBL指导教师中,有的是讲授医学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师,有的是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在参加PBL课程前,他们常年从事本学科的临床和基础工作。整合课程式PBL案例集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于一体,指导教师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将案例相关的知识全面掌握,从而使教师探索新知识的动力增强,业务水平随之提高。
(1)我校率先在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学生中开展整合课程式PBL教学,我们认为,案例撰写是否合理是决定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案例在设计上应具有故事性,不要过于简单,提出的讨论问题不应是简答题式的问题。
(2)以往某一学科开展PBL教学,多半是为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因此,讨论题目较少涉及其他学科。而整合课程式PBL教学,讨论题目可能会涉及高年级课程的内容,在低年级开展一度使我们很犹豫。但是通过近半年的实践,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认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已完全有能力自学高年级的医学课程,并且兴趣颇高,效果良好。
(3)在临床医学专业全体本科学生中开展整合课程式PBL教学,对学校的硬件条件要求较高,学校的教学条件必须符合课程要求。
[1]方芳,刘新,刘兰,等.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实施PBL 的尝试[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059-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