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物制剂专业为示范的校企融合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4-03-18 14:10:05王艳艳王团结任红兵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校企实训

王艳艳,王团结,任红兵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2.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更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目前,着力构建以产业为引领、校企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已成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办学服务,同时职业学校为企业输送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组织等方面全面渗透企业的理念和需求,以此来推进“教育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1]。

本文以我校药物制剂专业多年来校企融合办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为主线,以学校药物制剂实训工厂为合作平台,建立课程体系共定、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人才质量共评等的教学管理体系,形成具有可行性、符合我校实际的校企融合办学模式。

1 制订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体系

专业课程的开发应考虑专业课教学与生产的同步、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同步。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和实训实习目标。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特别是药学类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要求在课程开发上紧紧围绕企业需求,以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为准则。基于以上情况,我校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通过与合作企业沟通交流,总结出开发的课程应具备如下特点。

1.1 课程结构模块化

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为基础,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研究与制订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任务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如五年制高职药物制剂专业课主要划分为药剂生产的基本操作、固体制剂制备技术、液体制剂制备技术、半固体制剂制备技术、制剂包装简介等10个模块教学,每个大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子模块,以固体制剂制备技术模块为例,可以划分为颗粒剂的制备、胶囊剂的制备、片剂的制备和丸剂的制备等几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之间相互联系,又与大模块息息相关,构成结构体系。

1.2 课程内容综合化

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比如,我校近年来针对即将面向工作岗位实习的四年级高职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利用校内药物制剂实训工厂对其进行为期两周的项目教学综合实训,以完成生产实训项目和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梳理。通过两周的综合实训,为已经结束的专业课学习做了总结并进行了实践应用,为学生即将到企业实习做好了准备。同时,综合实训也充分体现了我校高职教育“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方针。

1.3 课程实施一体化

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3个方面,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结合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

1.4 课程评价开放化

课程评价开放化是指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特别是作为学校的特色活动,邀请我校历年来在企业实习工作的优秀实习生和工作人员来校给予生产一线的反馈评价。

2 共同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多年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与企业一线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搭建师资队伍成长平台,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专长的专业教学团队。团队的师资在结构组成、业务素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工作经验等方面优势互补,团队内部相互合作,分工明确,各自发挥专长。特别是近些年不断引进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我校积极开展校企融合创造了条件。此外,结合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以重点专业为创新平台和依托,以团队专业带头人为指导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以优秀专业指导教师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培训、讲座和进修深造,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组织安排了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几十人参加省级、国家级以及出国培训,每年专业课教师利用暑假到制药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为期1个月的暑期实践。暑期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专业课教师通过调查研究、访谈、实践锻炼,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发现校企融合的契机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我校积极探索校企融合提供了保障和第一手资料。

3 共同搭建实训基地合作平台

我校新建立了制剂实训工厂及GMP仿真模拟车间,提供了一系列相关实验设备和中试生产设备,为校企融合中试平台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在此基础上,拓展教育教学、人才联合培养及订单式培养的工作[2-3]。

学校通过建立一批能够满足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所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学校也积极探索与各企业一线生产厂家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相互交流等模式,培养学生及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近年来,学校的药物制剂专业与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正大天晴药业班”,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源药业有限公司等一起建立了“科研中试平台”。此外,我校还与日照援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实训基地,与连云港云台林场合作建立了药用植物调查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项目等。这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学校引入了企业合作项目,还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带来了更加贴近生产一线的素材。通过接触一线生产操作,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好地掌握了最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了保证。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为企业生产服务,从而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

4 教育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教育资源的共享途径主要有从实训师资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从实训教学实现物力资源的共享;从吸纳教育经费实现财力资源的共享;从制度保障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我校通过成立药物制剂实训工厂资源平台,为创建行业共享型公共实训品牌提供了资源保障,通过组成药物制剂公共培训团队,与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开发药物制剂工社会公共培训项目,自2006年以来已经连续为社会提供药物制剂高级工千余人。此外,还为本市其他兄弟学校进行药物制剂高级工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经培训考核,使百余人拿到了药物制剂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依据连云港市政府的医药产业规划,在连云港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市经信委)的支持下,以我校为牵头单位,联合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港口学院和连云港市中医院药学部,成立了连云港市药物研发共性技术中心。同时,学校成立了创新攻关项目组,搭建了科研与创新活动平台,定期邀请社会和企业专家进行讲座、交流、参观。

5 校企文化共融

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依托于企业并服务于企业,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与企业发展之间具有与生俱来的共性,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积极地将现代企业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人才培养模式、职工职业素养等纳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高职院校的文化主要代表了高职院校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其形成的过程。企业文化是企业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原则,以培养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为核心内容,以争取企业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从表现上看,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两种差距较大的文化,但在本质上两者又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比如,在高职校园里常见的订单式培养、双师型师资等;在企业也存在鲜明的职教文化,如岗位培训制度建设、企业的学校战略等。

我们通过药物制剂实训工厂的仿真模拟教学,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包括知识、情感、体质、应变力和创造力在内的多种职业能力。提供学生实训的仿真车间,开发一系列生产实训模拟软件,模拟药厂生产操作,让学生在仿真的职场环境里体验职业生活,在实际操作和生产实践中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树立纪律观念,形成符合企业需要的生产节奏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等,使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6 人才质量共评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评价是关键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评价过程主要包括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可以很好地将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相结合。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我校根据行业需求,对药物制剂专业学生采用了工厂化管理模式,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每个季度一次,以小组的实训操作成果如产量、工作效率、质检合格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然后学期末邀请企业同行协助进行总评,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更好地与生产接轨奠定了基础。

7 结语

从我校建立以药物制剂实训工厂为平台的校企融合办学模式的实践证明,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强化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由于现实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时,还有不少困难,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克服和解决,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职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1]邓才彬,谢庆娟.医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18):2443-2445.

[2]张宝华,史兰香,王惠.地方院校构建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14(6):122-124.

[3]宋振国,王元犇,张敏. 高职医药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状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2(4):49-50.■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校企实训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保健文汇(2021年6期)2021-06-16 09:00:50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化工管理(2017年2期)2017-03-04 03:10:48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