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凤茂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易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师的教,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倾情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针对性更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易位思考;知识基础;情感需要;个性差异
易位思考,本来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易位达到对对方的理解或谅解. 后来,在管理学中,易位思考也成了人本管理的有效手段. 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易位思考是以学定教的体现.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教师的教. 可是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心智模式和思维能力去揣摩学生、要求学生.
易位而思,准确把握学生的学
习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新知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清晰的了解,“在最近发展区的射程内组织儿童的学习活动”.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由题意可以想到把两种量相互替换,并能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教者认为,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大的难度,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者用两道可以使用替换策略的习题对全班学生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进行新知的教学. 测试结果,第一题的正确率达到88.89%,其中68.52%的学生使用替换策略解决了问题;第二题的正确率达到72.23%,其中57.41%的同学使用替换策略解决了问题. 这样的测试结果大大出乎教者的意料,教者也因此对教学思路重新进行了调整.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是“目中无人”,总以为对学生非常了解,其实知之甚少,总是用自身的思维模式替代学生的思维模式,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这种“目中无人”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 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不同,但他们必须使用同样的教材,练习同样的习题,统一学科的教学进度;教学比赛时,只允许参赛教师赛前10分钟至30分钟接触学生,在保证竞赛公平性的同时,忽略了班级学生知识基础等个性因素.
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而准确把握这种起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学生,我们应注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前馈”的研究,让教者对未发生的数学课堂有正确的预见和指向,对即将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对课堂教学的可能影响,并根据预见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教学之前我们可以设计学习单,在预习的基础上填好学习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尚未学习过的数学新知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单上写上自己的发现,还可以在数学学习单上表明自己的困惑或疑问. 教学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单进行批阅,这样,教师在问题发生之前就会对可能要发生的差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其实,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设计学习单仅仅是其中的一种.
知识基础是学生学习基础的一个部分,学习基础还应包括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等. 对学生学习基础的把握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课前的了解,学生诸多方面的学习基础通常会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观察者,需要及时对自己的数学观察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备课的依据之一.
易位而思,倾情关注学生的情感
需要
叶澜教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学生生活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课堂教学蕴涵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课堂才有真正的生命. 其实这种生命的活力应融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其中情感是生命的火花.
教学活动伴随着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和教学是无法割裂的. 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心理活动中的情感需要,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相互撞击、产生共鸣,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融合情感的教学才是美丽的.
不妨看看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对两位不同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数学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这种深是老师的凶和我们的恨. 全班同学都怕他,数学课上的气氛一直死气沉沉,只能听到他讲题的声音. 他不高兴时,只要看不惯就会骂,数学课上,我忐忑不安,充满了恐惧,心情不好,阴沉沉. 由于他的原因,我的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于是我开始讨厌数学. 直到来到这所学校,数学老师讲课的方式让我感觉很轻松、很满足. 老师会耐心地一遍一遍地给我们讲题,不厌其烦,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课上的气氛活跃、生动,让人感到亲切. 虽然,我总是很少问他数学问题,但我有了问问题的勇气. 老师不仅教我们如何做数学题目,还教给我们许多道理,教我们做人需要有坚定的信念,这让我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对数学重拾了信心. 老师,你的人格魅力远远超过在数学方面的造诣. ”
由此看来,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获取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伴随着情感的需要,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有时教师不经意间就忽略了和孩子年龄相对应的心理特征,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经意间,我们就误会了孩子;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不经意间,就疏远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数学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愉悦身心的过程、是积极思考的过程、是主动探究的过程. 因此,数学学习中,情境的创设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童趣;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激励性,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情感除了源自教师的教之外,还源自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美,数学教学内容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是科学性、逻辑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学生既能直观感受到数学的这种美,也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这种美. 情感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呈正相关,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情感因素,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易位而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智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和智能优势,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独特的.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学生观,多方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并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决定了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难度,但不能因此就让我们的教育变为蒸包子的教育. 数学教学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从数学教学内容看数学教学的设计. 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同一条河流对于老牛来说是那么的浅,对于松鼠来说是那么的深,对于小马来说不深也不浅. 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类,老牛、小马和松鼠,教学时,教师不妨分别站在小马、老牛和松鼠的位置上来设计,不同的学生可以为之提供不同的数学河流,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从影响学习的因素看数学教学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特点和遇到的困难是不同的,这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气质特点、思维方式等.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应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因材施教.
从学生的学习水平看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 对于数学教学要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达成度. 例如,在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别提出能正确计算、能熟练计算、能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计算的速度上也可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距,教学中还可以分层布置作业,无论是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还是测试,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在题型和题量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距,教师的评价也应不同. 同样的达成度,不同的学生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做出的评价也应具有差异性.
数学教学中,易位思考的角度除了从知识基础、情感需要和个性差异切入外,角度还很多.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同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