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凡
“寒冷的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心里的寒。想一想,几场飞雪过后,春天还远吗?”2013年12月19日,营口地区下起了大雪,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冠华”)总经理刘学智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上面一段话。作为业界公认的智慧领袖,刘学智带领着大族冠华,一直为行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悉数近两年印刷界发生的几大重要事件,其中肯定少不了大族冠华的海外并购一事。民营企业收购日本百年印机商,刘学智的胆识与魄力着实令业界为之瞩目。自2012年7月正式完成对日本筱原公司的收购以来,大族冠华的“双品牌”战略也为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时隔一年多的时间,当再次谈起这桩海外并购案时,或许更多人关注的是大族冠华如何有效整合双方资源,实现“冠华”与“筱原”的双剑合璧。记者怀揣着同样的疑问,参观了大族冠华设在营口的“筱原中国工厂”。
一进工厂大门,旁边的白色告示板上整齐地贴着几张工作提示卡,中间最为显著的三行字是“精心、精细、精致”,在它下面的白纸上,一段有趣的话吸引了记者:
“把不洁净的零部件装配到机器上就相当于随地吐痰;把有毛刺的零部件装配到机器上就相当于不刮胡子;零部件随意摆放就相当于随地大小便。筱原先生是一位绅士,非常要脸面,非常讲究品质。”
刘学智坦言,在对筱原品牌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自己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的差距。他把原因归结为人、装备、原材料、标准以及配套环境五个方面,并着重分析了“人”这一因素。他认为,相比于日本产业工人,国内生产者普遍缺乏三种精神,即“死板式的认真精神”、“狂热式的责任意识”、“魔鬼式的细节精神”,这些基本素质的差异拉大了中日制造之间的距离。
因此,在实施收购的过程中,大族冠华将筱原的核心职员全部聘任,并将筱原铸造厂整体搬迁至营口,铸造工艺完全采用筱原的原有工艺,由筱原公司原来的技术专家团队全面管理,以此保证筱原机器铸件的生产与过去完全相同。零部件则由筱原日本子公司负责采购,并在新进的高精密加工中心进行加工。通过一系列举措,大族冠华使筱原这一百年品牌重新焕发了生机。
综观2013年印刷装备行业的经营形势,刘学智的“双品牌”战略为大族冠华创造了新的契机。在行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大族冠华凭借“筱原”品牌,发力高端大幅面印机市场,加上原有的“冠华”优质小幅面胶印机,形成了更为丰富的产品线,实现了逆势增长,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对于2014年3月即将在伦敦举办的Ipex2014,刘学智也是信心满满。当许多欧洲厂商纷纷宣布退展之际,大族冠华却激流勇进,高调宣布参展,刘学智表示,“大族冠华将有20%的产品销往美国、日本和欧洲。”
而对于那80%的国内业务,刘学智也一改他五年前提出的“野狼战术”,提出了新的营销模式。从2013年下半年起,刘学智逐渐将重点放在“引导市场逐步转型,帮助企业转变思路”上,通过主题演讲等方式,帮助印刷厂理清思路,正确认识现状,从而找到转型升级的出路。正如他的另一条微信所言:“优秀企业能够活下来的能力是什么?思考再三,我认为就是企业‘化危为机的能力。即用开拓创新的差异化选择顽强地进行转型升级,并在逆境中、低谷时、极端困难下,能坚忍不拔地挺住、坚持!”
“我们的信心决定了我们追求的高度。我们的坚持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思多远我们就能行多远。”2014,大族冠华意气风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