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珍 蒲宏伟 郑瑞花 符气炳
海南省儋州市农垦那大医院门诊,海南儋州571700
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效果
杨丽珍 蒲宏伟 郑瑞花 符气炳
海南省儋州市农垦那大医院门诊,海南儋州571700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优化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1月期间在海南省儋州市农垦那大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42例,给予常规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优化组(B组)42例,给予优化后的左心衰急救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在患者出院6个月后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为标准,评定两种护理方法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作用。结果B组疾病知晓率为97.6%,依从性为88.1%,两项指标均高于A组(8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8.1%,B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7.6%,B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DL评分平均为(59.1±3.2)分,显著高于A组[(47.3±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措施相比于常规急救护理能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临床干预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患者由于心肌严重损伤或心脏负荷骤然加大,导致左心室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骤然减少、肺部急性淤血以及组织灌流不足。据调查,近年来我国的急性左心衰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对其也有具有促进作用,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急性左心衰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早期致死率高等特点,且急救时护理困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强迫坐位、咳粉红色泡沫痰等[1]。该病一旦发生,可在短时间内进展为心源性休克、昏迷等,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若抢救不及时,急性左心衰患者往往会在发病数小时后猝死。在强调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及时正确的急救护理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2]。在常规的急救护理过程中,护士仅仅按医嘱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并没有具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制订护理目标以及对应的急救护理手段,导致患者的急救效果因此受到了急救护理专业水平和能力的较大影响。因此,为选择更加有效的急救护理方法,海南省儋州市农垦那大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对比了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护理及优化护理,探讨两者对于患者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以及2012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其诊断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3],如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的早期临床表现,严重者不能平卧,常表现为突发的胸闷气促,患者常感呼吸困难,极度烦躁,且伴有大汗、皮肤湿冷,同时可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查体可见患者心率增快,肺部满布湿啰音等,需排除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且所有患者在进行该项研究前均已进行了解,并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2009年5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A组),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4±2.4)岁;2012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设为优化组(B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62.8±1.9)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以及其相关处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救治时均给予相同急性左心衰临床救治程序,具体如下[4]: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立即予以高流量鼻管给氧,病情严重者给予面罩并用麻醉机加压给氧;给予5~10 mg吗啡静脉缓注使患者镇静,减少患者因躁动而引起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舒张小血管、减轻心脏负荷,老年患者可酌情减少吗啡剂量或改为肌内注射[5];于2 min内快速静注呋塞米20~40 mg,达到利尿及舒张静脉作用;以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静脉滴注扩张血管,并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药;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选用洋地黄类药物可考虑用毛花苷丙静脉给药,但对于24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二尖瓣狭窄所致的肺水肿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
A组:在紧急救治的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措施[6-7]:①严格室内消毒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动;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予以心电监护;③患者心肺功能较差者采用半卧位或坐位;④控制静脉输液流速,观察尿量及详细记录出入量;⑤保持大便通畅;⑥予以低盐低脂饮食等。
B组:在A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措施如下:①以护理小组为单位实施急救护理:处置护士熟悉各项操作;监护护士可在短时间内判断病情并依据左心衰急救程序实施急救措施;当班医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②完善急救程序:紧急启动急救护理小组,明确分工,相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实施院前急救[8],到院后由监护护士协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若呼吸困难立即给予坐位,双腿下垂,一般患者给予低流量(1~2 L/min)吸氧,急性肺水肿患者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6~8 L/min),保持呼吸道畅通,在吸氧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进行患者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检测,每小时观察尿量、颜色及比重,记录出入量;处置护士采血行血氧饱和度、电解质监测;密切观察药物作用;控制静脉输液速度;护理小组派主管医师及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情绪等。③后续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继续予以检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电解质,观察药物的反应,保持大便通畅。④卧床患者定时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活动四肢,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9-10]。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测定两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知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知晓率情况。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依从性情况,将其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评价标准为完全依从:患者完全按照主治医师指导,进行全程治疗及按时服药;部分依从:患者治疗及用药不完全遵从医嘱,次数或剂量不规律;不依从:患者治疗及用药不遵从医嘱,期间自行停药、间断用药等情况。急救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评价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ADL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11-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病情知晓情况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比较
B组疾病知晓率为97.6%,依从性为88.1%,两项指标均高于A组(8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病情知晓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急性救治成功率比较
A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8.1%,B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7.6%,B组救治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比较
A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平均为(47.3± 3.6)分,B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平均为(59.1± 3.2)分,B组ADL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s)
组别例数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A组B组t值P值4 2 4 2 3 6 . 7 ± 5 . 1 3 5 . 8 ± 4 . 9 0 . 4 7 5 0 . 6 4 7 4 7 . 3 ± 3 . 6 5 9 . 1 ± 3 . 2 5 . 3 4 8 0 . 0 4 2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危急重症疾病之一,具有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患者起病急骤,且病情往往凶险,临床治疗中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病情迅速进展从而对患者生命造成较严重的威胁。及时有效地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根本,而快速、合理、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救治率、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一大保证,一个称职的护理人员对于急性心衰的早期发现对该疾病的发现及治疗起关键作用[13]。
在急性左心衰竭救护中,要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标准的左心衰护理模式可迅速启动,在较短时间判断及评估患者病情,开启护理程序实行紧急救护,有利于提高该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提高改善患者ADL。常规护理方案中,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时的护理工作者对于各项抢救措施的处理均需要遵照主治医生的医嘱严格执行。在科室内存在急救的护理措施不规范、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加之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患者的救治效果之间的差异。例如在常规护理中,单腔鼻导管的面罩及酒精湿化吸氧代替灭菌蒸馏水湿化吸氧以改善抢救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缺氧时间的延长,影响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预后,甚至会使患者的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14]。又如在常规护理措施中,护理工作者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时,多采用小型号的钢针,这样不仅会容易使患者输液部位出现局部肿胀,若护理工作者本身技术水平较低,一次穿刺不成功概率较大,多次穿刺就会造成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而在优化的急救护理措施中,接诊时可以使用轮椅使患者处于坐位状态,这样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可以使抢救时患者耗氧量大幅降低,缩短了患者抢救时间,降低诱发患者疾病的外部因素,同时杜绝了患者出现坠床的风险[15]。优化后护理措施对患者建立的静脉通路采用易于保留固定的留置针,从而使患者减少由于多次穿刺造成的身体的痛苦。在整个抢救过程中,也应注意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护理,并贯穿治疗始终,做到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在治疗期间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病情稳定后以及出院后全程对患者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自身疾病得到更好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避免出院后反复发作,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16]。
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早期急性心衰急性救护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其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低于采用优化后急救干预措施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其病死率较优化后的急救干预措施明显增加;在优化了急救干预系统后,可以看出,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大幅度的提高,且对比两段时间的患者ADL也可以发现,优化的急救护理系统与以往的常规护理系统相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示优化急性护理措施在实施后可以使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时间得到明显缩短,降低患者处于危险期的危险度,同时也可以节约医疗资源。优化组对疾病的知晓率及在治疗期间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实施优化急性护理措施后,可以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了解到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控制的能力,促使患者以积极主动乐观的心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中,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优化组在出院6个月后,其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短期内使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良好,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总结经验可以得出急救干预措施的优化之所以能够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以及提高患者ADL,是由于以护理小组为单位实施急救护理,小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救治经验及熟练的操作能力,且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协调能力,当紧急启动救护时,可根据自己的分工,规范、快速、标准地实施救治,分工明确,目的清晰,极大地缩短了救治时间,并减少了紧急救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成功提高了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救治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标准、规范、快速的优化急救干预措施在基层医院亟待推广。
[1]胡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48-149.
[2]洪蝶玟.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36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3):284.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4]谭春兴.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 7(6):107.
[5]杨林,李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158-160.
[6]高爱华,吴婷婷,王连红,等.急性左心衰竭57例急救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6(8):755.
[7]卢凤燚.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4):5045-5046.
[8]张小红,孙立琴.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163-164.
[9]张荣华.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19(8):114-115.
[10]陈海莹.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59.
[11]Katz S,Down TD,Cash,et al.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ex of ADL[J].Gerontologist,1970,10(8):20-30.
[12]Lawton MP.Assessment of older people self-maintaining and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J].Gerontologist,1969,11(12):17-19.
[13]徐霞,徐标.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88-90.
[14]夏莹,关柏秋,王翠丽,等.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40-142.
[15]耿华.谈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84-85.
[16]贺利.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广州医药,2013,44(5):69-70.
Effect of optimizing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YANG LizhenPU HongweiZHENG RuihuaFU QibingClinic in Farming Nada Hospital of Danzhou City,Hainan Province,Danzhou5717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optimizing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emergency care of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patients.Methods In the period from May 2009 to November 2010 in Farming Nada Hospital of Danzhou City,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group A)was received conventional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emergency care,the optimal group(group B)was given the optimized left heart failure emergency nursing.Treatment success rate of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as recorded. Effect of two nursing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 was evaluated with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ADL)out of school after 6 months ability for standard.Results The disease witting rate and compliance in group B were 97.6%and 88.1%,two indicato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83.3%,61.9%),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all P<0.05).The success rates were 88.1%in group A and 97.6%in group B,the success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DL was (47.3±3.6)scores in group B,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59.1+3.2)score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nursing of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after optimization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and i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first aid nursing,and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of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Emergency nursing;Clinical interventions
R473.5
B
1673-7210(2014)11(b)-0115-04
2014-08-01本文编辑:卫轲)
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编号:琼卫2012-LX-24)。
杨丽珍(1973.12-),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