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平
2014年春,偶然到了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冯玉祥先生的旧居,白墙青瓦,雕檐画栋,与15年前我看到的景象相比,恍若隔世。旧居的室内陈列着相关史料,不少游客来到这里,回味历史,缅怀将军。
冯玉祥作为爱国将军,虽然戎马一身,却留下许多细腻温婉的故事。首先,他酷爱读书。当士兵时,他把木箱开一个洞,然后把头伸进木箱里看书,为的是不影响营房中的其它军人休息。当旅长时,虽然不用钻木箱了,但又怕别人打扰自己读书,于是读书时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
冯玉祥乐于帮助百姓。1939年,他在重庆买下一大户的房屋,即位于今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白鹤村7社的“冯玉祥旧居”,时值抗战时期,冯玉祥率部住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轶事。
传闻当地有一个单身汉,游手好闲,冯玉祥想帮助他自立,于是送他两只羊,本意是让他将羊养大,再生小羊,发家致富。过了一段时间,冯玉祥再遇到这个单身汉,询问他羊养得如何,单身汉不好意思地告诉他,两只羊早被他杀来吃了。冯玉祥闻听,哈哈大笑,并不以为忤。
对于治军,他甚为严格。冯玉祥1917年接受基督洗礼,他以基督教义治军,提倡节俭,反对奢华,要求官兵洁身自好。他与士兵一样,穿灰布军装,睡稻草地铺,每餐仅一菜一汤,数十年如一日。在冯军中严禁吃喝嫖赌,严禁穿着绸缎,甚至严禁抽吸香烟,冯玉祥自己也从来不用烟酒待人。他可能是我国在公共场合禁烟的第一人。
冯玉祥对家人要求也极为严格。他的结发妻子刘德贞身为官太太,在家中与孩子们都是吃粗茶淡饭,衣服也都是粗布制作,出门从不坐轿,被人们称为“平民夫人”。冯玉祥对儿女管教也极为严格,“要平民化,要节俭”。这是他的家风。我和他的二儿子冯洪志恰好有一面之缘,对此感触颇深。
那是在1999年,冯洪志先生在几位亲朋好友的陪同下,来到沙坪坝区陈家桥镇专程查看父亲的旧居。60年过去了,房屋早已破败不堪,室内杂草丛生,屋顶的瓦片和木板大多不知去向。他在现场向国内的亲属提出一点愿望:把破败的房屋修葺两间,用于存放与父亲有关的历史资料,其余的房间就不要浪费人力和财力去做修缮。
我受一位民间文化人士的邀请,全程采访冯洪志先生。冯先生当时已是高龄,终日需要打点滴维系。我将这次采访的内容制作了一条新闻,大意就是讲冯洪志先生回重庆,希望修葺两间旧房陈列与父亲有关的物件。领导认为这不是什么新闻,未允稿件发表。
节约,在当时不算大新闻。然而,浪费,在今天绝对是一个热话题。从近年见诸媒体报道的,我们知道有天安门造型的镇政府办公大楼;有贫困县耗巨资修建的“白宫”政府大楼;有某市公安局长个人办公室超过200平方米。最近广为流传的是军中蠹虫谷俊山,在老家大兴土木,斥巨资修建将军府。
官员对楼堂馆所的态度,折射出为官的德性——是追求官本位还是坚持民本位?是追求享乐主义还是力求节约公帑,多为人民办实事?官场风气令人担忧,客观上影响着我们的世风。好在中央政府已经看到这一点,对公务员的办公面积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一位副厅级干部就对我说,按照规定,他的办公室应该是18平方米,而目前,他实际使用面积近40平方米。这间办公室即将被隔成两间。对此,他认为太形式主义了。也许作为一名副厅级干部,他觉得自己超标一点无伤大雅。但现实生活中,并非仅仅是副厅级干部存在超标现象。几年前,我到某区税务大楼办事,该区地税局和国税局各一栋大楼,两个普通职员就有4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
我想起冯洪志先生十多年前对于他父亲旧居的态度,愈发敬佩他的为人。要说地位,他是国际著名的核子物理学家。要说成就,他积极为改善两岸关系而奔走,促成了台湾和大陆的“小三通”,为两岸关系缓和打开了一扇窗。要说财富,他在美国有自己的泰山公司,规模也不小。但他那次探望父亲旧居,不仅衣着朴素,而且一路轻车简从,甚至没有惊动本地的官员。对于父亲留下的2000多平方米的旧居,他仅要求修复两间即可。他对于排场毫无兴趣。冯将军节俭的风气,他一脉相承。
冯玉祥言传身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勤俭、节约,严禁吃喝嫖赌,强调军民一体,对于期待民族复兴、渴望实现“中国梦”的我们,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