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宏
【摘 要】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由于新能源行业前期投入高,投资周期长,风险高,对其金融支持存在政策扶持有限、融资渠道狭窄等很多问题。太阳能小镇模式拓宽盈利渠道,与大型能源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克服了一部分难题,但融资模式仍可以创新。光伏项目的高成本、贷款担保等资金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介绍了新能源产业金融支持现状,并具体指出了太阳能小镇金融支持现状及困境。我国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投资商依然以银行等大型贷款商为主,投资项目主要局限在国家扶持的较大型项目,这样单纯依靠目前以信贷模式为主的融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探究更多的金融支持方式,以第三方融资模式为主的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应是主要的金融配套产品。美国光伏发电融资模式中的第三方融资模型对我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新能源;金融支持;第三方融资
一、新能源产业金融支持现状及困境
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往往能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但同时,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估测,从投资的需求规模和资金的投入规模来看,新能源行业将会有巨大的资金缺口。
首先,新能源产业缺少扶植政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托于政府的激励政策,如补助、税收、低息贷款等。我国各级政府虽然已经转变认识,但对新能源行业的投入十分有限。有必要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健康发展,解决新能源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其次,新能源企业缺乏融资能力。能源产业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开行和商业银行贷款,其他融资模式所占比例较低。新能源行业对银行贷款过度依赖,融资渠道狭窄,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资本市场不完善。新能源行业中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远远落后于新能源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在投资主体方面,政府专项资金必不可少,同时应该引进外来资本作为重要补充,与国际大型能源企业的合作不仅能缓解资金短缺,还能提升技术水平。大型国企和民企也应介入其中,在填补资金缺口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再次,贷款发放方向需要转移。目前贷款主要发放于矿化能源,这加速了矿化能源的消耗与枯竭。循环经济最大限度的应用了有限的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能源产业金融支持的重心应该由传统能源行业逐渐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行业转移,最终应该形成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行业为主导的永续发展模式。并且我国新能源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在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方面没有大型企业顺利,相对处于弱势地位。
最后,新能源行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由于国家政策尚不明确,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不确定,新技术容易对刚投资的技术产生冲击,从而产生较高的风险。前期投入高,投资周期长和没有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对新能源企业的融资过程产生重重阻碍。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在进行新型城镇化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将会消耗土地及各种资源,西方国家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总体而言节能环保和工业协调发展,我国也应尽量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高新科技企业不仅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而且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太阳能小镇将光伏技术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可以给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以及小城镇的建设带来一些启发。
二、太阳能小镇金融支持现状及困境
在《国家中長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快的是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所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有望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新能源行业。近年来,许多太阳能企业希望通过太阳能发电占领农村市场,但都由于成本过高没有成功,太阳能小镇缓解了一部分难题。
太阳能小镇模式以光伏产业为纽带,融合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利益,将农民的自用土地及耕地流转给企业,由企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依托光伏科技大棚项目,推广“棚顶光伏发电、棚下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特色现代设施农业。光伏技术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一、二、三产联动,形成光伏产业链条,拓宽盈利渠道,并且与大型能源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不仅解决了发电的上网问题,而且获取了大量的前期投资,同时还有了资金、技术等全方位的保障。
几乎在所有新兴科技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融资困境。金融配套服务设施为西方国家光伏产业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融资能力是开发商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种种现象表明光伏产业融资需求难以满足。
大棚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补助和企业投资。国家重点扶持的是风电方面,对于光伏发电等其他方面缺乏重视。具体政策包括光伏建筑一体化补贴、农业清洁能源补贴、度电补贴、当地财政补贴等等。但国家有限制地发放补助的指标,并不是所有项目都有补助。企业投资方面,新能源行业的前期投入过高,比如光伏发电,光设备每亩成本大约为60万元,以此算来,万亩棚的前期投资需60亿,且七八年才能收回成本,一般企业难以维继。民企在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项目上存在着承受能力的限制等问题,因此项目只能选择中央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存在着融资渠道狭窄的瓶颈。
三、光伏产业第三方融资模式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光伏产业的项目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必须有完备的金融支持来保证光伏产业良性发展。目前单纯依赖于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远远不够,需要探索更多的融资方式。虽然一些金融机构、国企和一小部分民企参与了新能源企业的投资,但资金数量较少,对于外来资本的引资力度不够。个别企业发行过短期债券但在融资中所占比例很小,期货和保险等金融工具基本没有被利用,甚至一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经验基本为零,新能源产业急需拓宽融资渠道。
从国外对光伏产业金融支持的案例来看,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政府补贴,在国家层面推出系统性政策;美国根据地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发展模式,传统的融资模式包括大规模电网系统购电协议模型和中小型业主所有制模型。典型的第三方融资模型包括租赁模型和购电协议模型。租赁模式中,用户不需要支付前期费用,只需按月或季度支付租金。购电协议模式是指用户在屋顶安装光伏系统,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屋顶装置所产生的电能。另外,金融市场竞标式融资模型是企业在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并与用户进行后续结算。分散投资社区化融资模型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社区化融资平台来综合和吸纳分散的个体投资者。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融资依然以银行为主,并且投资项目局限于国家扶持的大型项目,而对于中小型项目或未被国家列入示范工程的项目,则由于回收成本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原因很难融资。另外,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不够成熟,法律体系和行业结构不完善,导致一些尝试做第三方融资服务的公司信用评级很低,投资商没有信心对其进行投资。依照国外经验,第三方融资模式的创新金融支持在未来应该是主要的配套金融产品。借助第三方融资方可以让使用者免于交纳初始系统的安装费用,仅支付后期使用费用,这种第三方融资模型对我国光伏产业的金融支持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为了解决融资难题,国家应该首先加强补贴政策,除了大中型示范工程项目,尤其加强中小型光伏发电项目。这样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第三方融资模式才有可能逐渐发展起来,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其中,使中小型光伏企业融资越来越顺利,有利于光伏装机的规模化和跳跃性增长。同时还要尽快实现“平价上网”,降低发电成本是在居民用户中发展小型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保证。
以政府激励政策为基础,光伏企业可以尝试发展成为第三方融资商,为用户提供租赁模式或购电协议模式,在融资平台上进行融资,以社区为单位为分散的投资者提供社区化融资模式,加快光伏产业发展进程。通过融资,企业可以盘活现有资产,获取更多资金来进行电站的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第三方融资公司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光伏企业负责屋顶电站的研发及安装,发展新客户,双方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得光伏企业可以长期运营电站,突破融资瓶颈。
欧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比中国早很多,可以借鉴其政策法规和融资模式,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出适合我国市场的新型融资模式。我国和西方国家各方面背景不同,不能简单套用和复制其融资模式,中国光伏产业的金融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參考文献:
[1]高小琼.加快推进金融与新能源产业互动发展[J].中国金融,2010
[2]蒋先玲,王琰,吕东锴.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路径分析[J].经济纵横,2010
[3]梁猛.节能减排的金融支持之道[J].中国金融,2009
[4]中国人民银行新余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以金融创新促光伏产业集群式发展[J]. 中国金融,2009
[5]马晓微.能源部门融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能源,2010
[6]顾海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理性建构研究[J].上海金融,2010[7]郑婧渊.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8]严长德,孙杨.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国际经验及启示[J].金融纵横,2007
[9]张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金融经济,2007
[10]李正雄,杜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问题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
[11]新时期中国城镇化融资模式实践与创新[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
[12]Jason Coughlin & Karlynn Cory, Solar Photovoltaic Financing: ResidentialSector Deployment.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