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洪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源环境系, 福建南平353000)
高职旅游管理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国内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合作过程中“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一般只提供实习场所,较少参与授课、培养方案的制订或开发教材等,而且一般只在旅游旺季用工紧张时,才会希望学校派学生参与实习。其结果是双方合作层次不高,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干扰[1];旅游企业为实习生提供的多是低技术含量的岗位,且很少轮岗。这使得学生无法对企业内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及部门间的配合和协作有整体了解。其结果是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的厌倦,造成毕业生流失到其它行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于师资紧张、实习单位分散、实习经费缺乏等原因,使得校方对实习管理和指导力不从心[2~4],导致了“放羊式”的管理。其结果是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实习态度不满,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在这些情况下,实习内容和教学内容难以衔接,实习质量难以控制,不能达到培养“面向旅游服务行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博弈论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相互制约下策略选择时的理性行为及相应结局。本文通过运用博弈模型分析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行为选择,揭示校企合作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般来说,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学校关心的主要是改革培养模式、获得自身不具备的实习实训条件用于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问题;企业关心的则主要是自己的经济效益,即通过合作解决自己经营中的困难[5]。当双方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校企合作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囚徒困境”的现象。如图1所示,假设在校企合作博弈中,院校和企业有两种选择:合作或违规。学校和企业在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并不知道对方的行为选择。通过简单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双方都选择“违规”是该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解。这也解释了在现实中出现的校企合作不可持续的现象。
图1:校企合作单次博弈收益矩阵
在现实生活中,旅游企业对自身的经营都有一个长期的计划,这意味着企业愿意为长期利益暂时牺牲短期利益,这就使得双方的“合作”行为变为可能。为分析方便,本文假设在合作过程中,双方收益的贴现率均为δ;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采取“触发战略”,即首先选择合作,在后续阶段,如果前期所有阶段双方的行为选择都是(合作,合作),则继续选择“合作”,否则选择“违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校企双方的行为受到其所选策略的收益和收益贴现率的影响。这为我们解决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改变博弈双方在博弈中的收益、提高双方在重复博弈过程中收益的贴现率,从而引导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自觉选择“合作”策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假使“合作”行为将得到一定奖励,而“违规”行为将受到一定惩罚,即提高R而降低T,直至R>T,则该阶段博弈的纳什均衡将转变为(合作,合作),双方的收益为(R,R),从而实现了整体收益的提高。
因此,从宏观调控角度,可以采取措施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往良性的方向发展: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校企合作双方合作成本的补偿。比如,拔出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培训;对职业院校校办产业和校企合作的股份制企业予以税收优惠等等[6];其次,对认真履行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和学校要多方面进行宣传和奖励,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再次,要建立学校和企业的责任机制。要尽快制定出校企合作责任机制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实施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式等,做到鼓励性政策与惩罚性政策并举,以实现学校与企业、教育行政部门与行业组织、校企与学生等各方在明确的政策规定下协调互动,使合作双方的行为有法律法规上的约束,一旦出现违约行为有处理的依据。
相关的分析表明,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从合作中获得的实际收益通常很小[7],比如大多数学生在酒店实习结束后便纷纷转行或到其它酒店就业,使企业有一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而本文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合作的稳定性受到双方收益大小的影响。因此,应努力提高企业方在合作中的收益,特别是收益的内部化[7]。对于实施订单式培养的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关系中,学校方应尽力突出企业专用技能的培训,使企业的投入能真正在将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比如可以请企业中的领导、岗位能手参与到学校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制定工作中,增强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从上述的博弈模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重复博弈中,则双方会为了长期的收益而放弃短期的投机行为,使合作出现了可能。根据双方“合作”条件δ>便可知:合作的稳定性除受到收益的影响外,还受到双方收益贴现率的影响。据此,在校企合作的双方博弈中,为确保合作的延续:首先,注意选择那些真心诚意与学校合作、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与本专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以此实现互惠互利和核心能力共享的效果,将合作建立在坚实的共同利益和追求基础之上,自发形成长期合作的激励驱动机制;其次,校企合作可以从教育到产学研全面合作,从而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比如,学校方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旅游专业的师生可以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咨询、人力资源培训等。
“触发战略”虽然能够促使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选择“合作”策略,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市场环境总是纷繁复杂的,存在着较多的干扰因素。这就导致在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有可能因误解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首先,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或由专人负责校企合作的规划与协调,定期或不期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化解在合作中负面影响;其次,双方领导要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中国社会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相关研究也表明,个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的形成能够改变组织间的信任水平,抑制投机行为,进一步巩固双方在组织层次上的合作关系[8]。
[1] 杨香花,余琳,廖晓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与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1,28(7):27-28.
[2] 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143-145.
[3] 王天英,赵欣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0,(8):60-61.
[4] 杨芳.构建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平台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1):38-40.
[5] 贾建忠,李君.高职校企合作中利益不一致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3-14.
[6] 方丛蕙.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7] 程培堽,顾金峰.校企合作的外部效应和企业合作意愿: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J].教育学术月刊,2012,(6):87-97.
[8] 李垣,谢恩,廖貅武.个人关系、联盟制度化程度与战略联盟控制——针对中国企业联盟实践的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6):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