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规划分析

2014-03-16 09:50阎玉伟王凤书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4期
关键词:盐碱盐碱地吉林省

阎玉伟 王凤书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21)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规划分析

阎玉伟 王凤书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21)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规划可分恢复草原区、以稻治碱商品粮区、连通河湖泡塘生态区及草原、湿地绿色旅游区,规划比例按4:3:2:1分配。本文阐述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概况、盐碱地形成原因、规划治理方案等,论述了吉林省西部盐碱荒地,通过科学规划治理变成水草丰美、良好生态湿地及沃野良田的可行性。

盐碱地 治理 规划方案 分析 可行

1 自然概况

吉林省总土地面积18.74万km2,其中平原面积5.62万km2,丘陵面积1.09万km2,山地面积6.75万km2,台地及其他5.28万km2。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可划分为东部长白山区、中东部低山丘陵区、中西部丘陵平原区,西部平原区四部分。

西部平原区,属松嫩平原,地势平坦,绝大部分属于白城市、松原市。总土地面积4.3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15%。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是科尔沁草原的延伸带,区内地势低洼,光、热条件较好,是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

近几年,吉林省开展哈达山松原灌区、西部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区建设,对吉林省西部前郭县、大安市、乾安县及松原市辖区土地类型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内总土地面积3.607万km2,其中盐碱地面积0.3408万km2,占调查面积的9.45%,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数据见表1,严重影响吉林省西部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建设。

2 盐碱地形成原因

吉林省西部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南部,霍林河、洮儿河、嫩江、松花江下游平原区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气候干燥、降雨稀少、日照强烈、蒸发量大,低洼处多年形成盐碱土壤和泡塘,拥有温带湿地和丰富的草原资源,该区年降水量400mm,年蒸发量1030mm,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完全依赖于北部山区和松嫩平原西部的地表供水。因地势低洼、泡塘众多,又处于松花江、嫩江下游,是两江洪水蓄滞洪区,受松嫩平原的季节性洪水影响较大。自六十年代以来,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逐步退化,盐碱荒地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有自然气候因素、社会人口发展、人为经济生产破坏、缺失科学规划管理等多方面因素。2.1 自然气候因素

该区位于亚湿润亚干旱的气候区,年平均温度4.6℃,大于10℃的期间为152天,年日照平均为290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降雨量的2.5~3.0倍,近50年来,年均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年均蒸发量则有增加趋势。

2.2 社会人口发展、人为经济生产破坏

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基本生活资料需求的扩大,使人们掠夺有限的自然资源,过度的滥垦、放牧、伐薪、采药等行为导致草原碱化、沙化,草原面积退化缩小。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对开垦土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用养脱节,使土地盐碱化、贫瘠化,导致地力枯竭。在1958-1981年的23年中间,有1/3的草地被垦为农田,1/3的草原退化。人口发展变化见图1。

表1 西部项目区土地类型调查表

2.3 缺失科学规划管理

不科学水资源规划利用,破坏生态环境。吉林省西部干旱缺水,主要依赖区内霍林河、洮儿河上游山区来水,因霍林河上游修建向海水库、洮儿河上游修建察尔森水库,为区域发展,储蓄水量,不科学合理放水,导致河道下游常年断流,影响水库下游广大地区地下水补给,使地下水位下降,下游河床边滩及河滩经常性裸露,水体中的盐分无法在汛期被洪水携带出平原,在强烈的蒸发条件下,水体矿化度升高,甚至干涸,产生次生盐渍化。

大中型灌区相继建设,排水工程不配套,无法排出,经大量蒸发,水质浓缩,大量盐碱积聚,次生盐渍化大面积发展;大量开垦土地、破坏土壤结构、出现板结;过度放牧、严重破坏地表植被,草原面积由60年代的190.51万 hm2,退化减少了近一半,羊草草原面积已经退化70%以上;土地权属归属国家,没有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使农牧民没有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急功近利,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3 规划治理方案分析

对吉林省西部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发展演变过程综合分析,从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科学可持续发展角度,规划治理吉林省西部盐碱荒地,弥补自然气候不足,跨流域引水灌溉;科学规划畅通的排水沟道,排出积压土壤内的大量盐碱;充分利用区域内外季节性洪水,补充地下水,并冲洗带走盐份;科学改良盐碱荒地,以稻治碱;使盐碱荒漠为草原绿洲、鱼米之乡、湿地生态旅游基地。

3.1 规划建设原始的天然牧场

图1 人口发展变化

多年前,吉林省西部草原面积广阔、牧草丰富,种类齐全,可利用的牧草资源为29科127属343种,禾本科牧草占到90%以上,豆科、莎草科牧草均占到70%以上,水草肥美、适合放牧。自然形成的牧草草原,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为科学可持续发展,建议恢复原始生态,使现已盐碱荒漠的原始优良草场,通过灌排系统建设,恢复形成大面积牧草肥美的草原,这个比例建议占面积的40%。并注意科学管理,合理放牧。

3.2 开发盐碱荒地建大型灌区,建成商品粮基地

区域内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处,土壤类型主要为淡黑钙土、草甸淡黑钙土、石灰性草甸土、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及少量的盐碱土,中度以上盐渍土面积占10%以下,大部为轻盐化土壤,如有充足灌溉水量,根据前郭灌区种稻经验,可规划种植水田;地势较高的现有中低产旱田,可发展旱田节水灌溉;通过已建的哈达山输水总干渠,跨流域引松花江水,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水田、旱田布局和种植比例,这个比例建议占面积的30%。并优先建设排水通道及设施,保证灌排系统运行畅通。

3.3 连通河湖泡塘,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建生态湿地、渔业基地

吉林省西部湖泡众多、星罗棋布,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点缀在这片原始的美丽草原上。具统计自然湖泡共1253个,水面面积大于1km2的养鱼湖泡,大于3km2的养苇、产碱湖泡,大于5 km2的间歇性湖泡共167个;其中水面面积大于10 km2的大型湖泊共27个,最大的查干湖水面面积为266.6 km2,水深可达5.0m。

这么多的泡塘湖泊,对当地区域干旱气候调节起到积极影响,充分连通、科学规划洪水出入口,可有效利用霍林河、洮儿河、嫩江、松花江季节性洪水资源,进行冲洗盐碱荒地,并必要的、充足的、蓄留洪水,开发渔业养殖、降碱芦苇种植等生态湿地建设,回归自然,这个比例建议占面积的20%。前提条件也必须先建设好排水系统,洪水时才可引用,形成良性水循环。

3.4 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和景点,形成草原、湿地绿色旅游区

经过天然牧场、商品粮基地、湖泡连通、湿地建设各项规划的实施,区域内盐碱荒地得到科学规划的治理,形成水草丰美、禽鹤云集、稻香四野、鱼蟹嬉戏的自然天籁之景,外加蒙古族朴实好客、马头琴悠扬动听,必然吸引国内外大批游客的到来。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和古迹景点,呈现美丽的草原文化和鹤鸟追逐的湿地风情,这个比例建议占面积的10%。要注重管理、不可重经济、轻生态,重蹈覆辙。

4 规划可行性分析

吉林省西部现今出现大面积的盐碱荒地,并呈逐步加剧态势,不是原始自然就如此,而是参杂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为破坏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要想科学、彻底的根治盐碱地,就必须追本溯源,找到盐碱地成因,对症下药,科学治理。

该区盐碱地有可治理好的先天土壤、有充足灌溉的松花江水源、有可科学规划排水通道的地势、有可充分容蓄洪水的湿地湖泊泡塘、有勤劳聪慧的西部人民。在科学的规划下,利用良好的条件,具备改良的勇气和魄力,吉林省西部的盐碱区域,必可变贫瘠为肥沃,变贫穷为富饶。

※ 彩页P2-3 工程简介

星星哨水库是饮马河右岸支流岔路河骨干工程,控制流域面积845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为2.65 ×108m3,兴利库容为0.95×108m3,调洪库容为2.04×108m3。土坝全长510m,最大坝高33m,坝顶高程254m,坝型为粘土心墙坝。灌溉面积16.5万亩,除涝面积1.5万亩。电站装机容量1600kW。

两江水利枢纽工程为大II型工程,位于二道松花江上,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引水隧洞和电站厂房组成。大坝为砼面板堆石坝,坝长270m,最大坝高54.9m;全长295m;引水隧洞长1313m,洞径最大7.5×7.5m,为马蹄形。

石头口门水库位于吉林省饮马河中游,水库坝址在吉林省九台市西营城子乡石头口门村西南500米处。工程建设目的是以防洪除涝、城市供水、农田灌溉为主,总库容12.64亿立方米。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王沁涧供稿)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4.002

TV212.5+5

B

1672-2469(2014)04-0005-03

阎玉伟(1973年—),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盐碱盐碱地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盐碱胁迫对三种西藏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