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超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
□周建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以及胡锦涛同志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瞻远瞩,提出了关于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教育公平的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育的国际视野等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 教育思想 教育公平 人才培养 教育对外开放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教育,提出“教育必须适合目前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①《毛泽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4页。,“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二者间的不配合现象亟应免除”②《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五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19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③《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40页。,认为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江泽民同志针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提出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页。。新世纪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相继围绕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宏观目标和总体要求,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⑥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对于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培养优秀人才、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⑦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37页。2007年第23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再次强调:“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①《习近平会见优秀教师代表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节日问候》,《文汇报》2007年9月8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②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10月22日。而教育是人才培养之基和立国之本,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③《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人民日报》2013年9月27日。。事实上,“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④《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⑤《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人民日报》2013年9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的论述,既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出发,深刻揭示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表明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又从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局高度论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形势下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理论创新和重新定位。
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首要任务,是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的具体体现。因为,教育改革发展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个总目标,是立足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进行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不断探索和把握教育规律,牢牢扭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这个关键点,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青年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⑥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充分体现了党对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调“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想提供强大动力”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页。。他强调,青年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承载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⑧《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人民日报》2013年10月7日。。
同时,从青年学生来说,只有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并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因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⑨《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探求新知,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才能尽快地使自己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⑩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要“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⑪《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既然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发展就要更多地关注青年,帮助青年更加努力地锻造自己,使自身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①《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总之,当代青年学生“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②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一方面,青年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由于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④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另一方面,青年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到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绚丽的光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所必须秉持的基本政策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还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状态亟待改变。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这里所指的“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改变了我们过去只有国家对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机会的教育使命的认识,表明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人“享有”,以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⑦《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重要言论汇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83页。所有这些,都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对教育使命认识的不断深化,努力构建有利于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体系的决心和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
针对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平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关心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强调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认为“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要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人民日报》2013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关心广大学生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而且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就业极为关注,强调大学生要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⑩《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努力保障改善民生》,《人民日报》2013年5月16日。他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个梦包含着我们每个人都享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因此,只有把民族命运与个人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广大人民得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①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页。。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青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②《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所以,尽快完善人才发展机制,造就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一,从高校来说,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造就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传递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教育能把一般的劳动力转化为拥有先进知识的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特别是高等学校学科设置齐全,专家学者云集,有利于开展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课题的研究,使高等学校成为高端人才培养的集散地。但由于主客观原因,高等学校在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方面还缺少良好的环境与机制。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有利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机制。
第二,“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③《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在推动生产力方面的具体体现。作为青年学生,面对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实践,既要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练就过硬的实践技能,又要坚持学以致用,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把自己在学校和书本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第三,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用好用活人才,为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形成一个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④《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日。因此,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随着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快速发展,习近平同志还特别关注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与使用,曾指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资源”,“加快从海外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层次人才,是顺应世界科技进步、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壮大我国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⑤《习近平强调坚持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光明日报》2010年7月30日。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①《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人民日报》2013年9月10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因此,需要一大批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离开了教师,要达到科教兴国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师工作,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次强调,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关键在老师,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②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因此,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③《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人民日报》2013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还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塑造心灵的神圣工作。而人的灵魂的塑造,说到底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工作,奉献自己的才华,这样的人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现代化建设本领,严格履行职业道德,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把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④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
第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制定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力量,同样需要加强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如果我们教师满足于已有知识,不能及时汲取新的知识,那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夯实扎实的知识功底,练就高超的师艺,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刻苦钻研,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育方法,并主动适应教育国际化潮流,培养自身主动适应全球化挑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第三,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⑤《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育创新,根本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断加强学习和科学研究,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第四,牢固树立仁爱之心,用真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努力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学生喜欢和敬佩的好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⑥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受中国传统文化“师道尊严”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在“尊师爱生”方面还停留在理想的层面,因此,把“师道尊严”与“关爱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当务之急。一方面,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伦理意识,爱岗敬业,尽心尽职地教书育人,把责任心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实践中,“老师的责任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①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
作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中向前不断发展的。1983年邓小平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充分显示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那深邃的世界眼光。2010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惠灵顿出席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发表即席讲话,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③《习近平出席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光明日报》2010年6月20日。同月,在堪培拉出席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赠书仪式时,习近平同志表示:“中方将积极鼓励中国学术、教研机构同中心深入交流,加强两国学界和智库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④《习近平出席向澳中华全球研究中心赠书仪式》,《人民日报》2010年6月23日。这表明,坚持世界眼光就必须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走出去,请进来”,这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方面,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⑤《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新华网,2013年9月26日。。另一方面,“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⑥《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4日。。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又指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⑦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事实上,“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⑧《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人民日报》2013年3月25日。。这是文化交流的特性与魅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通过广大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这一载体,来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各领域的交流合作。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和国家将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⑨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10月22日。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教育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以及胡锦涛同志的教育思想,又站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前沿高度,回应了当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推动中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武器。
责任编辑:宋雪玲
作者周建超,男,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