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爱与伦理的家庭史诗

2014-03-15 11:11
民生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伦理观温情亲情

导演的目的,就是要撕开那被冷漠和麻木茧丝般裹缠的心灵,让观众从这个温情的故事中,回忆起自己青春时对情感的纯真与向往。

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父母爱情》,很容易让人们想起父辈一代的爱情与婚姻。

与那些充斥了利益争斗或爱情背叛的家庭剧不同,从《父母爱情》中,你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爱情、亲情和良知的责任。它是在温情的氛围中,讲述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虽琐碎却充满亲和力。

从那些同事间的餐聚和玩笑、温文儒雅的家 庭聚会、安杰一家的故事,你能体会到那个年代与今天有很多不同,虽然“无产阶级专政”已成当时社会主流意识,但在一个民间社会,仍然是夫妻和睦、长幼有序、真诚宽容这些传统情怀的天下。即使有一些冲突,最终也是以亲情、爱情或友情的胜出告终,处处洋溢的仍是古老东方的家庭伦理观。即便岁月峥嵘,但老一辈人身上的这种情怀却没改变,对爱情和家庭的价值坚守也从未变过。

与过去一些年代剧不同,《父母爱情》更多地是从生活与人性的视角,对我们经历过的年代,进行一种反思与审美式的观照。剧中有对右派知识分子的描写、有红卫兵抄家的细节,但表现那个时代的荒唐,并不是导演的目的。诚实的民间视角,全剧弥漫的温情氛围,人们内心潜藏的亲情与爱,更像是对过往年代中人性的重新辨认与确定再重大、再残酷的历史事件,落到这些血肉鲜活的人身上,会留下了印记,但却无法改变他们骨子里对家庭的爱与信仰。它们才是这部年代剧的真正主角。

《父母爱情》既像对老一代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原生态展示,但又是高于原生态的,能引领观众反观自身的生活,同反思自己的家庭伦理观。导演的目的,就是要撕开那被冷漠和麻木茧丝般裹缠的心灵,让观众从这个温情的故事中,回忆起自己青春时对情感的纯真与向往。

如果说当下国人缺乏爱的教育,对爱情和亲情的感受与体悟简单粗陋,不善于表达爱,我想反对的人并不多。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有对家庭和情感最丰富的伦理认知。它与西方以智性为主导的哲学完全不同,儒家的目标是由智性来完成性情,而不是由性情来完成智性。儒家把家庭、亲情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所以儒家说 “仁者爱人”、“亲亲为大”、“立爱自亲始”,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

在儒家思想中,家庭与家族不仅成为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也体现为一种道德关怀和宗教情怀。因为只有在家族观中,个人才能被看作是家族血脉的一环,一个人生命即便逝去了,因家族在延续,意味着他的生命仍存在世间。

由于对家庭与情感的传统哲学认知,与我们的教育与主流话语基本隔绝,才使得当下国人变得对爱与家庭的伦理观,变得淡漠。家庭对个人生命和社会秩序的积极价值,不仅需要现代人重新研究与认知,同样需要传播来理解和表达。

当电视剧成为传播最为广泛的文化样式时,它对重塑一个社会的家庭伦理观,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点,《父母爱情》的导演显然意识到了。

猜你喜欢
伦理观温情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清明话亲情
黑格尔财富伦理观述论——兼论社会转型期国民财富观的问题与重构
探析《佛教格言》中的伦理观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
世界大战与西方近代战争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