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朋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57-02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主要阵地,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能掌握学习的技巧和策略。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需要奠定基础。以此为出发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努力实现上述目的,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所体会和感悟。
一、备好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要备好学生。要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特征及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观察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习性等情况。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2.要备好知识的起点。只有正确地定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把握新的知识在原有知识上的生长点,才能使学生愿意学、能学会。起点过低学生觉得没意思,很难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起点过高,学生尽力地“跳”也“够不着”,学生就没法学。3.要备好知识重点。重点是知识和能力的主体部分,是一节课的“课眼”,整个一节课的问题设量、层次的安排要以重点为中心、为灵魂。4.要设计好突破难点的具体方案。有时要准备两种或多种突破难点的方案,这样,才能使课上得更富有挑战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要充分备好学生疑点。对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要心中有数,课前要准备好一套或两套应对方案,并配以相应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二、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触动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最好动力,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开始积极思维,使思维处于活跃和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能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在对数学有兴趣、有信心的心理基础上,才能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学习生活必需的数学知识。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设计一个好的开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伊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游戏,或者用数学史实和人物、或者用教师能快速得到结论的神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
2.设计教学实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入数学知识获取过程中。例如,教学《频率与概率》时,可以让学生先分组实验,再全班汇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并体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利用多媒体现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用flash、ppt、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要抓住知识的本质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先抓住这个本质,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学起来既省劲,又有趣。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的教学中,我看到,学生最感到困惑的是分析题目的过程。我发现,虽然题目千差万别,难度不一,但从本质上看,分析过程不外乎三大步:(1)读题,划出包含等量关系的两句“原话”。(2)把两句“原话”转化为两个等式。(3)把两个等式转化为两个方程,(需要设什么就设什么,而不是问什么设什么。)不论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只要按这三大步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本质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并且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应用题不难。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创造潜能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著名的“罗森塔”效应证明,对学生充满期待,不仅教师“教”得信心倍增,而且学生“学”的信心也会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永不气馁的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让学生鼓励自己不断地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有效策略。
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才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能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会学、会用知识,并在学习和应用中能够有创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1.选择趣味性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层次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创始问题情境,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知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
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自己提出的问题需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更需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探索,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七、充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快速、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课堂容量大增,教学效果大大地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比如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总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时,如果亲手操作很难执行,而让学生通过屏幕观看就会一目了然,验证总结得出特征。
八、让学生经常反思,在思维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教师的思维方向和方法,及时总结自己学会了什么知识、方法和思想,在每个知识点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自己的习题练习中,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每天睡前总结当天所学习内容,每周复习本周所学习内容,每章节学完系统复习每章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逐步养成反思习惯和能力,在错中求得进步,在思维总结中提升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