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108-01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走进语文课堂,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读《春》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微露嫩绿的草地、开满各色野花的草地、孩子们在草地上踢球的画面及小草、野花的特写等,伴随着优美的钢琴曲,学生们先聆听了录音范读,再自由朗读。由于有了视觉、听觉的体验,学生朗读的有情有调、如痴如醉,沉醉于一片春色里。此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仅仅局限在字面意思了,而是有了更深入的感悟。
再如教《小池》这首诗,我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小池那美丽的景色。然后打开计算机请学生欣赏一个小动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从池塘那小小的泉眼中缓缓涌出细细的泉水,绿树那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荫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叶刚刚冒出小小的尖角。这时飞来了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上面。为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行情感朗读做好了准备。
二、创设情境,以情感人
例如,《秋天到了》是一篇画面优美、语言精炼活泼的短文。教学时,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动画软件:高高的蓝天上飘浮着几朵淡淡的云朵,一群大雁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向南方飞去,几只色彩艳丽的风筝在秋风中欢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洋槐树摆动着枝条,一片片黄叶从高处盘旋着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还残留着几片凋零的荷叶,岸边毛茸茸的小草们也纷纷换上了嫩黄的衣裳……优美的画面再配以悦耳的音乐,孩子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受。
三、突破知识难点
小学生由于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较为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教学时应针对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知识难点,克服思维障碍。例如,学习《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时,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高地的部分场面。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思维兴趣,对黄继光“站起来了”“又站起来了”等语句有了深刻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知识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四、扩大信息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现代化教学服务,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发展的功能。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指导。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思考,设计软件时充分考虑学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维路线去发展、鼓励创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发挥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如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将文中“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晖下的爬山虎”设计成小动画,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换位思考、总结思考,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了“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不仅懂得了怎么样作文,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这样,全面实现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五、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作文重在观察,积累材料。但是,由于目前孩子们忙于各门功课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状,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
信息技术具有的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优势,符合小学生爱玩的特点,可诱使学生情绪高涨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为了弥补学生生活面窄的缺陷,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把一些诸如春、夏、秋、冬等一年四季风光展示给学生,也可模拟一些生活情境,制成课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运动会等。还可从网上下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画面、场景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总之,信息技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很多不足,只要恰当合理的应用,定会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刘凌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