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新
摘 要:通过农村饮水现状分析,提出了如何防治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关健词:农村;饮水;现状;防治
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1.1 地理位置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范围介于东经122°2′13″至123°30′37″,北纬44°13′5″至45°16′27″之间,县政府驻开通镇。县境东与乾安县相接,南与长岭县相连,西南与科尔沁左翼中旗相交,西与科尔沁右翼中为旗为界,北与洮南市为邻,东北与大安市接壤。南北长约111.25公里,东西宽约116.25公里,总幅员面积8496平方公里。
1.2 地貌特征
县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薄者几十米,厚者达百米以上,因而主要呈堆积地貌景观。嫩江流域与辽河流域分水岭在县区南部呈北西、西向延伸,将县区地貌分为松嫩冲积湖平原与辽河上游河谷冲积平原。地形西高东低,地面凹凸不平,多以波状起伏的沙丘组成。尤其西南部地区,沙丘连片。地面海拔高程在140-180米之间,最高处206米,最低处139.6米,地面自然比降为1/3500左右。
2 水资源及水质概状
2.1 水资源概状
通榆县是贫水(特别是地表水)县份,属中度缺水地区,现有水资源总量5.3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150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5亿立方米,且难以利用;地下水资源量4.88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3.88亿立方米,人均占水资源量1370立方米。通榆县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年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七至九月份。多年平均降水395.4mm高东低,多以起伏不平的沙丘组成,丘间为平原,特别是西部沙丘连片,东部为冲击湖积平原。
水文地质情况是大体相当于新第三纪开始继承性发展了的松嫩沉积盆地,南部是个向北开中的蓄水构造盆地。盆地的隔水底板绝大部分是白垩系泥页岩。新第三系弱胶结的砂岩、砂砾岩和第四系的砂、砂砾石层都是良好的含水层,为地下水的汇集与赋存提供了条件,地下水较丰富。盆地内新生代地层具有多个沉积旋迥层,盆地中大部分地区具有相互迭置的多含水层结构特点,属霍林河冲积扇潜水亚区。河谷地带为孔隙潜水,地下水主要贮存在冲积砂砾石层中,含水层岩性和厚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变化都较大。含水层岩性自上而下为亚砂土、砂砾石、含砾中粗砂,含水层透水性好,单井涌水量为50-100吨/小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钙镁型水,矿化度及含砷量、含氟量较高。
2.2 水资源概况
通榆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8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3.88亿立方米,2012年已利用量为1.64亿立方米,包括工业用水0.104亿立方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0.091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02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011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0.11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1.30亿立方米,地下水已利用量占可利用量的42%。
3 饮水安全现状与分析
3.1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成因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主要是高氟水、污染水等,造成农村饮水安全的原因主要有气候、降雨等因素。通榆县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县份,气候是高氟地下水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县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95.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93.6mm,蒸降比达到了4.79:1,加之又是春旱夏涝,涝后又旱的现象使土壤中水盐运行频繁,积盐和脱盐在年内交替发生,这样就促使了碱性环境的形成。干燥的气候与碱性环境的协同作用,构成了通榆县高氟地下水的成因。
长期饮用高氟地下水,轻度患者会出现神经麻痹、皮肤病、胃肠疾病或牙齿、牙釉质出现黄竭斑点,或引起氟骨症、骨质疏楹、骨折、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全县760个自然屯,其中重砷、氟屯456个,中砷、氟屯228个,轻砷、氟屯76个。
3.2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现状
通榆县农村人口饮水的村屯760处,人口24.9万人,大牲畜共计12.4万头(匹),小牲畜共计72.9万头(只)。自1980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加快了我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步伐,投入了大量资金,逐步加以解决。特别是近几年我县的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有效推进,到2013年底已打797眼深水井,合理配备机泵,管网铺设到户。使农村23.4万人用上了安全卫生水。砷病、氟病以及其它疾病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逐年降低,农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条件有明显提高。目前我县还有约1.5万人仍不同程度地饮用潜层地下水,饮水条件极不安全,时常有严重的地方性砷病、氟病和其它疾病发生。氟、砷含量分别在3.0mg/L和0.11mg/L左右,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氟含量不超过1.0mg/L、含砷量不超过0.05mg/L的标准,是严重的高氟水、高砷水,存在着极大的疾病隐患,所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3.3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方案
3.3.1 工程措施
根据我县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源及水质、农户居住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达到实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根据我县饮水安全的成因以及以前饮水安全工程的成功经验,确定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工程措施为:打130-160米深∮330毫米高强度、高标号水泥管深水井,提取深层第三系承压水,通过潜水泵、输水管道将安全卫生的纯净水送到每个农户。并每处建6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管理房一座,保证卫生安全、便于管理、维修和养护。
3.3.2 建设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本着建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的原则,为确保此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按《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要求,由政府职能部分和工程所在地的领导组成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具体负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组织实施,工程建设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科学、实事求事、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做到当年施工、当年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3.3.3 水源保护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卫生防护范围主要取决于水文地质条件、水源类型和附近地区的卫生情况,在水源井20米范围内,不设置生活居住区,50米范围内不设置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不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并加以绿化,确保水质,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3.4 环境影响评价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农村人口饮水质量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居住条件,水环境向城市标准化转变,改善饮水质量,各村屯的住宅布局逐步达到小区花园化,避免了过去那种到处是臭水坑、遍地是粪便的脏乱现象,发展畜牧业和庭院经济,改善了空气净化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身体素质,保证了农村劳动力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调整农村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议
4.1 建议加大资金投入,近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
4.2 建议进一步明确工程管理责、权、利问题。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工程不能全部按成本收取费用,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严重地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5 在饮水安全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通榆县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取得了新的成果,发明研制了高强度、高标号水泥管,代替了以往的铸铁管。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成井工艺时间,减少了劳动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了铸铁管井水锈多的现象,保障了水质不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