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4-03-15 00:55:48张大文陈宇辉余爱连周琪袁爱平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1期
关键词:案主社工精神分裂症

张大文陈宇辉余爱连周琪袁爱平

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大文①陈宇辉①余爱连①周琪①袁爱平①

目的:探讨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将康复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社工介入广泛定期开展家庭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只给予一般的家庭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情况进行随访对照分析。结果:两组3个月内的病情稳定率和6个月内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6、12、24个月后的病情稳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12、24个月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是一套适合我国国情、能改善精神疾病、预后较好的家庭干预治疗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社工; 家庭干预;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最常见的重型精神病,其病程迁延,预后差,复发率及病残率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而家庭和社会的态度又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社会功能的恢复[1-2]。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家庭和社会对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干预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新的概括和部署,社会工作介入到社会管理各个领域,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3]。本院于2009年被民政部首列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介入到医疗工作各个领域。本研究拟通过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引入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以全新的工作理念来提高治疗效果,进而探讨一套适合我国国情,能改善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家庭干预治疗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遵从设计方案,所有病例均为2009年在本院精神科经系统住院治疗康复出院的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诊断符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出院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40分,有近亲属监护人并经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排除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以及精神活性物质和药物依赖者。将符合标准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研究组100例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28.42±9.8)岁,平均住院时间(59.43±7.8)d,PANSS评分(35.6±3.5)分,PSP评分(56.47±6.7)分,亲属监护人:父母64例、夫妻36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27.72±7.9)岁,平均住院时间(62.33±8.5)d,PANSS评分(34.9±6.3)分,PSP评分(54.67±5.7)分,亲属监护人:父母58例、夫妻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社会功能、职业、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只给予一般的家庭支持治疗。具体内容有:(1)嘱其坚持长期服药,定时门诊复查;(2)如出现药物副反应,及时来医院诊治;(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精神刺激;(4)家属应给予患者生活上的关心、支持,发现有疾病复发的早期迹现即送医院诊治。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社工介入广泛定期开展家庭干预治疗。干预内容有:(1)成立患者及家属俱乐部,定期由社工介入以专业价值理论和技巧协助恢复和发挥案主的自身潜能,给案主希望、信心、和决心,教给案主战胜困难的方法和手段,来矫治案主不良的行为及心理以达到求助者自助并在自助中发展的境界,消除家庭对精神疾病的恐惧,提高他们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2)由社工和精神科医生联合定期进行相关的精神卫生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程度和防治知识,进而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服药的依次性。(3)由社工组织介入,适时对患者家庭进行访视,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4)根据个体情况选用个别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及家属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支持措施。干预频度:出院6个月内每个月一次,6个月后每3个月一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1)病情评定采用PANSS量表评定:≤40分为病情稳定,41分以上为病情波动;(2)个人和社会功能采用PSP量表评定:61分以上为功能良好,60分以下为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3、6、12、24个月这4个时间段进行相关量表评定和随访分析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段病情稳定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均能按医生的出院医嘱坚持服药,病情稳定。但3个月后有些患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陆续出现病情波动,甚至复发。对照组在6个月有17%的患者出现病情波动,到12个月达到34%,24个月达到46%,已经接近一半的患者出现病情波动。而经过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的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率在3个月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6、12、24个月后的病情稳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段病情稳定情况的比较 例(%)

2.2 两组各时间段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情况的比较 两组出院6个月内个人和社会功能均逐渐恢复,有一半左右的患者社会功能达到良好,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后研究组的社会功能完好率明显提高,12个月达到73%,24个月达到69%,而对照组却无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研究组12、24个月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间段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情况的比较 例(%)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年发病率0.05%。在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0.66%,其病程迁延、预后差,复发率及病残率高,据WHO伤残调整年指标(DALY)计算,目前精神分裂症在疾病总负担中占所有疾病的1%,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成为当今严重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1-2]。半个世纪以来,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层出不穷,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在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及改善其受损的社会功能方面仍欠理想,约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最近发作缓解后一年内有一次发作,大约85%的患者在5年内病情复发,而33.6%的患者必须反复住院治疗[5]。因为药物治疗不能自动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而接受治疗并预防复发,也不能自动地使患者适应病后的环境。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也存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特别是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家属更容易出现茫然和无助,进而出现社会隔阂、人际关系障碍和不良情绪体验。由于对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的缺乏加重了这种不良情绪,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6-7]。因此在应用生物医学方式控制急性期精神症状后,如何有效地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患者家庭、社会的负担,保持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研究也表明,加强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和职业指导均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和社会生活质量[8-10]。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也能够缓解家属心理危机[11]。

在我国现阶段,精神病的防治还是以家庭为中心,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心身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功能的健康与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2]。积极地进行家庭干预治疗能提高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识,有效地促使家庭、患者和医生的配合治疗,以达到患者社会心理功能的康复[12-13]。但要进行有效家庭干预治疗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神科医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新型社会管理模式中,积极引进医务社工,把家庭工作纳入社会工作之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4]。以社工为主体,全面介入家庭干预治疗的各个层次,采用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以专业价值、理论和技巧协助恢复和发挥案主的自身潜能,给案主希望、信心和决心,教给案主战胜困难的方法和手段,来矫治案主不良的行为及心理以达到求助者自助并在自助中发展的境界[13]。这是新模式下医务工作和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创新[15]。前期研究表明,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危机[16]。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多层次地解决家庭存在的问题,能较好提高患者维持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病情的稳定性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对精神分裂症的长期康复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它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能改善精神分裂症预后,达到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自杀率和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社会功能的目标的家庭干预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17]。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较小,时间较短,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笔者将不断改良干预治疗模式,扩大样本和延长随访时间等进一步开展研究。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03-536.

[2]徐逸,陆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评估及家庭干预对疾病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7(1):120-124.

[3]李迎声,方舒,卫小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研究——基于北京等地经验[J].社会工作,2013(1):52-53.

[4]范肖冬等.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2-78.

[5]吴洪军,张伟娟,丁跃庆,等.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再入院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776-1777.

[6]宁艳玲,宋光云,申连城.首次住院重型精神病患者亲属焦虑情绪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3):205-206.

[7]任培丽,邵云霞,徐莉娟,等.家庭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影响meta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21):2769-2771.

[8]张槐萍,邹寻.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精神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82-83.

[9]程闯,张新风.阿立派唑合并康复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34-36.

[10]曹民佑,吴虹.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30-132.

[11]邱玉华.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及抑郁情绪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42-143.

[12]江学锋,张晨,吴志国,等.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辅助治疗的随访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1):1-4.

[13]王莹.家庭干预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4):247-250.

[14]谭刚,陈敏菲,梁飞.“类医生”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154-155.

[15]史柏年.社会工作实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45-466.

[16]张乐天.社会工作基础知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4-5,212-214.

[17]张大文,谈国林,周其,等.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86-287.

Effects of 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er Family Intervention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the First Onset Schizophrenia

/ZHANG Da-wen,CHEN Yu-hui,YU Ai-li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1):127-12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er family intervention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the first onset schizophrenia.Method:Used paired design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200 patients patients with first onset schizophrenia who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widely and regularly carried out family intervention therapy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er on the basis of drug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general family support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drug treatment.The stable disease rate,the intact rate of individual lif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follow-up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ble disease rate within 3 months and the intact rate of individual life and social function within 6 months of the two groups(P>0.05).The stable diseas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6,12,24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tact rate of individual life and social fun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12,24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ers involved in the family is a family intervention model which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can improve mental illness and has a better prognosis,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Social workers; Family intervention; Schizophrenia

10.3969/j.issn.1674-4985.2014.21.041

2014-04-15) (本文编辑:欧丽)

江西省宜春市2010年科技计划项目(JXYC2010KSAB0030)

①江西省康宁医院 江西 樟树 331211

张大文

First-author’s address:Kangning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Zhangshu 331211,China

猜你喜欢
案主社工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青春社工
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11-19 15:15:56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法制博览(2019年20期)2019-12-13 22:38:56
个案:发挥“家一校一社”联动作用实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援
社会与公益(2018年1期)2018-05-30 10:48:04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山西青年(2018年24期)2018-01-27 12:52:34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大社会(2017年12期)2018-01-17 11:55:17
社工
幼儿100(2016年10期)2016-11-24 13:19:00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