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加速对接:科技园区创新服务新趋势

2014-03-15 11:21:48汪艳霞钟书华
中国科技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孵化器加速器模块

汪艳霞,钟书华

(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引言

在科技园区,基于企业成长创新服务价值链上的分工协作,创新服务组织发展演变成分别以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为核心的孵化、加速两类服务模块。二者同属科技园区的创新服务组织,服务功能存有共性、梯度差异、衔接互补,逻辑上自然会引起孵化—加速的对接问题。当前,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西安高新区等科技园区纷纷探索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服务体系。孵化-加速对接有助于整合科技园区创新服务资源,建立涵盖企业生命周期的创新服务链条。既可有效完成企业成长周期衔接阶段的创新服务,又能够更大范围内优化创新服务资源配置。

孵化-加速对接构建一体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孵化、加速模块及其子模块围绕创新服务需求进行模块重组、业务交易;入驻企业之间,跨领域、跨行业企业之间存有一定的业务关联,同行业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存有一定的业务合作、兼并购买。形成一个错综复杂但有一定内在规律的网络综合体(见图1)。孵化-加速创新服务体系构建一条完整、动态的创新服务供应链。在这条供应链上,政府的福利型和市场的商业化运作并举,企业在孵化阶段的政府呵护下存活,在加速阶段的市场博弈中成长。创新服务体系主体多元、形态复杂;对接过程动态多变、管理柔性、服务弹性,集聚综合复杂因素。

图1 孵化、加速一体化利益相关者关系图

2 孵化-加速对接形态

服务经济时代,创新服务组织正分散为越来越专业化的小圈子,越来越深入地服务某一领域。随着分工纵向细化、横向竞争的激烈,创新服务组织以指数级的速度提高。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自身便是一个多元创新服务组织构成的创新服务网络。例如,北京永丰科技企业加速器拥有海淀资本中心、北京海迪创新技术资产投资中心有限公司2 个规划融资平台;先进功能材料平台、科技租赁平台这2 个专业技术支撑平台;32 家专业服务联盟,其中包括2 家行业协会、2 所开放实验室、3 家投融资机构、2 家人力资源公司、4 家会计事务所、2 家税务事务所、4 家律师事务所、5家咨询公司、4 家资产或房地产评估公司以及各1家的服务中介、物业管理、园林绿化、餐饮服务;快速成长企业俱乐部等企业交流平台[1]。企业加速器的每个平台都有至少两个以上的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异质多。以孵化、加速一体的InnoSpring为例,仅专业顾问团队就包括行业专家、风险投资人士、天使投资人、市场营销与公关专家以及创业相关律所[2]。孵化—加速一体化意味着孵化网络、加速网络两个子网络的对接,创新服务主体数量短时间内迅疾增多。多元创新服务组织自然会促进“异质”互补合作,丰富创新服务组合,但同时也加剧“同质”竞争冲突。创新服务体系中,孵化、加速模块既有的运营经营模式受到冲击或破坏,对其管理柔韧性、适应性提出挑战。这种挑战使得孵化、加速模块经营的复杂性程度不断提高,孵化、加速模块既要应对环境变化导致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生存危机,又要面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以及持续发展的问题。

创新服务供应链上,孵化、加速两个模块及其子模块的多元提高了创新服务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孵化、加速对接的约束条件各不相同,造成了对接层次的不同和对接形式的多样。孵化、加速模块既有为特定战略目标发展的对接,也有为识别或未来潜在战略机遇而形成的对接。孵化、加速模块原始资本基础不同、对接动力不同,其对接的方式和形态不同。孵化-加速对接的形态主要体现为3 种构成形式:

(1)规划式对接形态。这种对接形态是孵化、加速双方谈判、协商,按照达成共识的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建立系统的规则和组织架构,进行对接。规划式对接形态多发生在孵化、加速势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之下,具有优势生态位的发起模块拥有强话语权,响应模块对其依附、服从、协助,填补其在创新服务空白、弱势区间。发起模块则承担创新服务项目的主要责任,根据入驻企业特定创新服务需求与响应模块之间的关系分配任务。规划式对接也常常发生在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合力作用情景之中。如2012 年10月16 日,湖北省科技厅召开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交流对接会议。会议提出,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将进一步加强孵化器与加速器的交流对接,打造“初创在孵化器、跃迁在加速器、壮大在产业园”的科技企业成长形态和格局。7 对孵化器代表与加速器试点建设单位代表在会上签订了合作意向书[3]。

(2)探索式对接形态。此种对接形态亦可称为渐进式对接形态,该形态下的参与模块自治度较高,根据特定企业创新服务需求随机、弹性对接。例如,2012 年,清华科技园、瑞安地产、北极光风投和硅谷银行等中美创投联合创办的Inno-Spring 孵化器,选择性地对移动互联网、芯片开发、清洁能源等领域初期创业团队进行种子投资。之后,InnoSpring 启动加速器项目,为增长性创业团队提供为期6 个月的加速服务[4]。类似地,上海张江企业孵化器自2008 年不断整合园内孵化资源、拓展社会资本,升级孵化器服务能力,从“基础物理空间+ 优惠政策”的1.0 版本,升级到“空间产品+服务产品”的2.0 版本,到“孵化器× (创业企业+创业者+政府机构+服务机构+社会组织) =自创新平台”的3.0 版本[5]。实际意义上,张江孵化器的“3.0 版本”就是升级履行“加速”的功能。InnoSpring 和张江孵化器循序渐进的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竞争力,构筑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具体案例,恰是“孵化- 加速”渐进对接在现实实践中的真实写照。

(3)混合式对接形态。即是前两种形态的综合类型。事实上,规划式和探索式的对接形态并无严格的区分,常常会根据对接不同周期和创新服务项目需求交叉或变动。

3 孵化-加速对接过程

孵化、加速服务模块对接的终极目标是创造高端高品质的创新服务价值,并将这种价值应用于市场中兑现。某种意义上,孵化-加速对接就是针对市场中创新服务之“需”,生产对应的创新服务之“供”。当今创新服务需求市场进一步细分、细化,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不同需求层级的选择,促使高成长企业要求具有针对性、量身制定的专业化服务。孵化-加速的服务供给必须回归到企业的创新服务需求。因此,孵化-加速的创新服务供给不可能是规模化的“统一服务”,而是项目式创新服务模式。针对具体入驻企业发展具体之“需求”,孵化、加速模块及其子模块的联盟对接,若干模块之间组合协同、资源协动、服务协作,提供高品质、定制化的创新服务之“供给”。如,孵化、加速一体的InnoSpring,为每家创业团队提供10 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并对其量身配置行业和商业顾问专业指导[6]。耦合对接过程始终处于动态、连续、周而复始的循环状态,孵化、加速子系统的既有利益均衡状态被打破,伴随创新服务供应链的变化为不断动态解构—重构—解构。

孵化-加速创新服务系统的演化发展遵循从小到大、从混沌到有序的发展规律。第一阶段,单个创新服务组织专业式“瘦身”,集中全部资源强化核心竞争力、生存空间,建成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高品质创新服务子模块。如咨询公司、投融资机构、天使基金、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化创新服务组织(机构)等越来越被标准化、模块化。第二阶段,根据市场资源和竞争优势,标准化的创新服务子模块建立发展战略坐标,镶嵌于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服务网络之内,构建孵化、加速模块。孵化、加速模块凭借创新服务领先优势,构建服务标准、创新服务行业进入壁垒,获取竞争优势生态位。第三阶段,单个孵化、加速模块的对接。孵化、加速模块借助于发展规模获得行业领先地位,二者对接构建一条高效、动态、完整的创新服务供给链,促使孵化、加速模块融入创新服务产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延伸拓展服务领域,获得生存空间、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至此,创新服务进入“链”时代,孵化、加速对接迈进初级发展阶段。第四阶段,孵化、加速模块之间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对接以及不同对接系统组建联盟组合。创新服务供给“链”与“链”交织成“网”。创新服务供应网络的形成代表对接走向成熟发展阶段(见图2)。

图2 孵化、加速模块对接演化发展示意图

孵化-加速对接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创新服务系统创造创新服务价值的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试错、提升。多元主体利益冲突,不同阶段复杂动态,市场格局调整、技术更替的不确定因素迭出不穷(见图3)。孵化、加速服务模块对接过程有3 个影响因素,①孵化、加速模块对接坐标。测度预期对接的孵化、加速模块既定服务范围、竞争优势。此阶段应保证在关键连接节点上基准组织对目标组织对接的兼容度,同时满足对目标组织对接定轨的要求。②对接时间要求。对于顺向和逆向对接模式而言,目标轨道通常是一个长时间的回归轨道,要求对接在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内完成;至于双向对接,利益协调是引导其对接策略的重要约束,其对接时间可以在短期内完成。③对接终端条件要求。对接终端条件亦是孵化器、加速器创新服务供应链连接的最终要求,通常要求目标组织的业务范围和竞争实力进入一定范围的共面圆轨道,终端的服务范围距离相切或者相交。这一服务范围主要由孵化器、加速器自主的资源禀赋、竞争能力决定。由于对接的过程复杂,持续时间不确定,对接不免出现运行良好合为一体的紧密对接形态,通而不合的松散对接形态,以及矛盾无法协调而致的分离现象。

图3 孵化、加速耦合对接动态均衡图

4 孵化-加速模块整合

孵化- 加速的孵化、加速模块及其子模块,是一种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合作博弈。在协商谈判、竞争合作过程中,孵化、加速模块及其子模块建立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主要有3 种类型。一是主导者与对接者之间的关系,即主导方以外包等形式将创新服务链中某些服务环节交付给对接方。这种关系形式较多出现在顺向、逆向对接模式之中。在构建一体化系统时,资源禀赋高的模块更容易吸引质量高的模块,且对潜在合作模块具有较高吸引力,对接过程中获得的马太效应,有利于降低其关系维护成本。二是双向模式中孵化、加速模块之间的谈判协商式对接,即孵化、加速及其他创新服务组织平等进行谈判,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协作完成特定项目。三是对接系统中各组织间的协作关系。各个组织通过一体化对接坐标、建立系列规则和行为结构,按照目标、规则、任务行动。

孵化-加速创新服务系统的价值基础,来源于孵化、加速模块形成的“创新服务资源池”。系统的价值创造、创新不仅取决于孵化、加速模块的数量、多样性和资源的整体协动性,还受到资源互补型、资源兼容性、服务异质性、孵化器或加速器品牌声誉等因素影响。基于不同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对接,孵化、加速模块的服务范围主要有3 种情况。①服务范围相交。即孵化、加速模块服务资源或者创新服务链上的服务范围存有一定程度重合覆盖。②服务范围相切。及孵化、加速服务模块的服务资源、服务范围没有或很少交叠。③服务范围相离。即“孵化—加速”耦合对接之后的创新服务供应链上仍存有断裂或空缺。

孵化-加速创新服务系统与孵化、加速模块及其子模块之间是建立在共享价值之上的双向选择。这种双向选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对于组成模块的动态选择,即系统根据产业格局、市场环境、技术更替等因素的变化调整对接形态和对接结构。对接的模块结构对孵化、加速模块及其子模块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约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组成模块的调整,退出一些既有模块,吸纳进入一些新的模块,搜寻争取一些潜在模块。二是孵化、加速组成模块对创新服务系统的选择,部分模块资源依赖互补而紧密对接;部分模块因同质竞争或利益冲突自发主动脱离,部分模块异质互补镶嵌于对接系统,部分模块因组合布局松散对接,等等。

孵化-加速创新服务系统运营过程中多个利益相关者卷入的大量的、持续的交易冲突和关系冲突。系统需要同时处理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且围绕不同的服务项目、对接类型,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异质性、冲突性的利益诉求[7-8]。创新服务系统中,通常以模块对对接效益的贡献度进行增量效益分配。由于各个模块在耦合对接界面所产生的贡献度差异,使得一体化系统形成非对称性利益分配。当系统效益增量无法同时满足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冲突诉求时,资源的重新分配需要建立在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排序上[9]。不对称性的利益分配导致差异化的模块资源积累,这种差异化的结果导致模块不能同步增长,这将增加一体化系统中各个模块关系不稳定性。当多重利益相关者关系中的某一利益相关者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关系模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10],甚至一些模块被迫或者主动离开一体化系统,造成系统模块结构性变化,致使系统失效甚至瓦解。

5 结语

当前,我国科技园区不断扩容、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项目不断上马,为避免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科技园区立足园区战略发展,整合创新服务资源,搭建培育构建企业孵化-加速对接的动力机制。基于上述对科技园区孵化- 加速的对接形态、对接过程、模块整合分析,科技园区孵化- 加速对接应遵循“政府倡导、市场主导、自愿对接”的原则,根植区域经济,辐射、承接创新服务;着眼全国布局,镶嵌,创建辐射整个中国的创新服务网,重构优化园区创新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孵化-加速对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应发挥因势利导作用,通过制度、管理约束处理企业孵化-加速对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弥补市场失灵。

[1]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科技企业加速器发展规划及服务体系[EB/OL].http://www. yfcy. com. cn/kj2. php.

[2]郑峻. 硅谷首家中美创业孵化器启动加速器项目[EB/OL].http://tech. sina. com. cn/i/2012 -07 -23/ 06447416652. shtml.

[3]湖北省科技厅. 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交流对接会在武汉召开[EB/OL]. http://www. djsgyy. com/?News/ParkNews/ 110. html,2012 -10 -22.

[4]郑峻. 硅谷首家中美创业孵化器启动加速器项目[EB/OL].http://tech. sina. com. cn/i/2012 -07 -23/ 06447416652. shtml.

[5]上海张江高科. 张江孵化器升级到“3.0 版本”[N]. 浦东新闻网,http://www. zt. zj. com/cns/2013 ZGGXYQ/0/193680. html,2013 -05 -10.

[6]郑峻. 硅谷首家中美创业孵化器启动加速器项目[EB/OL].http://tech. sina. com. cn/i/2012 -07 -23/06447416652. shtml.

[7]Freeman R E,Phillips R A. Stakeholder theory:A libertarian defense[J].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2002,12(3):331 -349.

[8]Hernantes J,Rich E,Laugé A,et al. Learning Before the Storm:Modeling Multiple Stakeholder Activities in Support of Crisis Management,a Practical Cas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3,80(9):1742 -1755.

[9]Alpaslan C M,Green S E,Mitroff I I.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Context of Crises:Towards a Stakeholder Theory of Crisis Management[J].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2009,17(1):38 -49.

[10]Shrivastava P,Mitroff I I,Miller D,et al.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Cris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88,25(4):285 -303.

猜你喜欢
孵化器加速器模块
轮滑加速器
化学工业的“加速器”
高中数理化(2024年8期)2024-04-24 16:58:14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全民小康路上的“加速器”
少先队活动(2021年6期)2021-07-22 08:44:24
等待“加速器”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华东科技(2016年5期)2016-03-15 11:50:16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4:00
孵化器的春天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