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钟鼓初长夜铸钟娘娘寻鞋来
中国民间神灵信仰包罗万象,行业神灵信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将各行业贡献突出的历史人物、传说人物尊奉为行业祖师或行业保护神,并建筑庙宇、撰文立碑,对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保佑行业兴旺发达、经久不衰。“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是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铸钟工匠供奉铸钟娘娘,并对她进行祭拜活动的场所,反映了民间铸钟行业的神灵信仰。那么铸钟娘娘是何许人?她是一位怎样的女性?缘何被尊为铸钟工匠的保护神?历史文献中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但是笔者在走访中听当地居民讲了这样一个传说。
以前,住在北京城和北京附近的人,每天晚上7点钟,都能听到“鞋!鞋!鞋!”的钟声,很动听。这时候,妈妈们就会对她们的孩子说:“睡觉吧,钟楼打钟啦,铸钟娘娘要鞋了,快睡吧,别吵了铸钟娘娘。”
相传,在很早以前,还没有钟表的时候,各地都有一个鼓楼,每到定更点,就开始打鼓,人们就知道时间了。京城的鼓楼很大,皇帝嫌太孤单,传下圣旨,要求铸造一口5 t重的大钟,再建一个钟楼。大臣接过圣旨,就把全国有名的铸钟匠人都召集到京城,命最著名的工匠老邓为工头,带领大家铸钟。
人们先在鼓楼西面开了一个铸钟厂,一批人就吃住在厂里,埋头苦干起来。20天以后,一口大铁钟铸成了。大臣忙请皇帝去看,本想邀功领赏,没想到皇帝看到那口黑黝黝的大钟,很不满意,再一听钟声,生气地说:“这声音别说全城人听不到,连我皇宫恐怕也听不到。再给你们3个月的期限,铸一口5 t重的铜钟,要让京城四郊都听得见。”说完,就怒气冲冲地走了。大臣吓坏了,忙责令工匠们按皇帝的旨令,铸一口大铜钟,还威胁,铸不成要杀头。
老邓只好又带领工匠们加紧干起来。可是2个月过去了,不是铜汁凝不上,就是铸不成钟样,化了铸,铸了又化,反反复复,眼看限期临近了,还没看到铜钟的影子。老邓整天愁眉不展,妻子、女儿也陪着他掉泪。
这一天,是期限的最后一天。前一天晚上老邓没有回家,把妻子和女儿急坏了。天一亮,老邓女儿就要到铸钟厂看望父亲,母亲劝不住,只好任她去了。
到了铸钟厂,在化铜炉前,她看到了满头大汗的父亲和一个个疲惫不堪的工匠们,心里很难过。这时,一个工匠说:“完了,铜汁怎么也凝不上。太阳一落山,我们可就没命了。”女儿看着父亲和他的伙伴们,心都要碎了。她想,这么好的叔叔伯伯们,就为了一口钟而丧命,我活着有什么意思呢?想到这里,她把心一横,向化铜炉跑去,纵身一跃,跳进了熔化铜液的熔炉中,瞬间化为一缕青烟,升向空中。等老邓反应过来,只抓住了女儿的一只绣花鞋。老邓悲痛欲绝,工匠们也陪着落泪。
正在这时,忽听一个年轻工匠喊起来:“快看,铜汁变样啦!”大家一看,果然,铜汁放出异彩,很像能铸成钟的样子。大家擦干了眼泪,马上动手铸钟,终于赶在太阳落山之前铸成了一口大铜钟。大钟终于浇铸成功了,铸钟工匠们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救父的年轻姑娘,尊她为“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并在铸钟厂的旁边为其筑建庙宇。铸钟工匠们在这一带工作、生活,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为了顺利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理想的作品,他们小心翼翼地供奉着他们的行业神灵——金炉圣母铸钟娘娘。
无独有偶,对于铸钟娘娘的信仰与崇拜并非仅限于北京,南京市大钟亭附近的三姑殿证明了这一信仰在南京地区同样流行。大钟亭位于南京市鼓楼广场东北角,内悬一件明洪武二十一年铸造的巨型铜钟。该钟原悬挂于南京城鼓楼北面的钟楼内,清康熙年间,钟楼倒塌,被移挂在后世修建的大钟亭内。三姑殿位于大钟亭的一侧,是用来纪念当年为铸造大钟献出生命的3个年轻女性的。相传,朱元璋限期铸成大钟,铸钟师和工匠们久铸不成,眼看限期将至,整日惶恐不安。一天,铸钟师的3个女儿穿戴整齐,来到铸钟现场,表达要帮助父亲铸造大钟的心愿之后纷纷纵身跳进了火花四溅的熔炉之中。之后,大钟果然奇迹般地铸成了,人们被3位姑娘的孝心和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了,为了纪念她们,建了三姑殿。据说清朝乾隆皇帝7次下江南,其中3次来到鼓楼大钟亭,并亲自提笔御书“三姑殿”3个大字匾额,高悬于殿门上方。北京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和南京三姑殿都是铸钟行业神灵信仰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