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 淦,张 辉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材料部,北京 100190)
特殊钢是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合金化)、采用特殊的工艺生产、具备特殊组织和性能、能够满足特殊需要的钢类。与普通钢相比,特殊钢具有高纯净度、高均匀性、超细组织和高精度等特点;我国与日本、欧盟对特殊钢的定义和分类比较接近,将特殊钢分成合金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优质碳素钢三大类,其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占特殊钢产量的70%。主要钢种有高速工具钢、电工钢(硅钢)、管线钢、不锈钢、及其它特殊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电热合金等)。
为了全面、准确反映特殊钢技术专利的现状,笔者在对现有专利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欧洲专利局EPOQUE检索系统中的德温特(WPI)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检索系统(CPRS)中的中国专利数据库CNPAT进行检索。
本次检索涉及DWPI数据库和CNPAT数据库中公开日在1948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20日之间的专利文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发明专利申请通常自其申请日起18个月后被公开,因此在笔者检索时,还有部分2010年、2011年的专利申请未被公开而不能被统计在内;而且,在CNPAT数据库中,实用新型只有在被授权后才被收录,因此部分2010年、2011年的实用新型也未能被统计在内。
图1显示出了我国特殊钢领域专利申请量发展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该领域的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尤其2000年以来,申请量增长快速,2009年达到了410件,这一方面是因为自2000年以来,我国特钢企业发展迅速,宝钢、鞍钢、首钢等都加大了对特殊钢的开发研究,另一方面也与目前国家鼓励专利申请的专利政策有关,促使特殊钢领域的研究人员针对特殊钢质量改进、生产优化,并且积极申请专利,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国内的研究人员也逐渐学会了用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技术发明。
图2给出了特殊钢领域专利申请人增减趋势,自1985年以来,世界各国特殊钢领域专利申请人数量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但1985年~1995年之间每年申请人数量有较大波动,2000年~2007年之间专利申请人数量呈比较平稳的态势,在80人左右,近4年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的崛起,拉动了钢铁行业的需求量同时调动了申请人的积极性,因此申请人的数量有所增加并保持稳定水平。
图1 中国特殊钢领域专利发展趋势图
图2 特殊钢领域申请人逐年数量趋势图
图3示出了特殊钢领域国内内专利申请人种类分布情况,其中,中国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申请共计1465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62%,国外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申请共计912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8%。在中国申请人中,国内企业的专利申请共计966件,为特殊钢领域专利申请第一位,高校专利申请量与国内企业和国外申请人的差距较大只有213件排在第三位,其占我国特殊钢领域专利申请人总量的9%。说明因为我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特殊钢领域作为钢铁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而在特殊钢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技术的革新是企业生存的重要途径,并且要用专利这种手段保护自己的智力资产,因此国内企业的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国外很多企业和个人看到了我国市场非常有潜力的,在特殊钢领域国外申请人为了抢占中国广大的市场首先就是要保持技术领先,并且要在中国进行专利申请,进而在中国得到相应得保护,因此专利申请量大幅提高,在该领域排名第二;此外,国内高校、国内个人和国内科研院所目前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的意识比较淡薄,导致上述三项的申请人相对较少。
图3 特殊钢领域我国专利申请人种类分布情况
图4示出了特殊钢领域主分类号随年份变化情况,图中可以得出,C22C38/00和C21D9/46两个领域的研究趋于平稳,变化不大,而一些新领域图4分类号随年份变化情况域,如C21D1/18(硬化热处理)和C22C38/18(含铬的铁基合金)的申请量在逐年的增加,并且有赶上C21D9/46的趋势,这说明硬化热处理和含铬不锈钢是近几年的研究新趋势,在这两个领域还有技术可以挖掘,这也为我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指明了一些研究方向或知识产权布局方向。
图4 分类号随年份变化情况
国内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专利申请目前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就专利总量而言,还是远远低于日本等技术发达国家的申请量。对于具体企业而言,虽然宝钢的申请量已经有所提高,但是相对于新日铁、川崎制铁等企业而言,其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到前述企业的1%。
从国外在华申请的专利分析,日本的特殊钢材料技术占据着绝对垄断优势, 成为在我国申请和最大的竞争对手。新日铁、川崎制铁较早的在中国进行了特殊钢技术专利布局。
从国内申请人的专利分析看,国内企业申请量最多,国内企业大多是一些大型钢厂,资金雄厚,科研人员众多,也更着眼于市场开发新产品,研发积极性较高。
参考文献:
[1]殷瑞钰. 钢的质量现代进展,下篇 特殊钢[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2]宋立秋. 国外特殊钢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四川冶金,2010,(5).
[3]《世界特殊钢厂手册》编委会. 世界特殊钢厂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陈 燕,黄迎燕,方建国.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毛金生等. 专利分析和预警操作实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