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固体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

2014-03-14 01:08杨小敏刘建平吴丽丽张俊俊
精细石油化工 2014年5期
关键词:醇酸丁酯正丁醇

杨小敏, 刘建平,吴丽丽,张俊俊,胡 林

(华东交通大学化学化工系,江西 南昌 330013)

癸二酸二丁酯(DBS)是一种耐寒的无毒增塑剂,常用于食用香料、食品包装材料、气相色谱固定液中,能使塑料制品具有优良的低温性和耐油性[1-5]。工业中常采用浓硫酸作催化剂,通过癸二酸和正丁醇酯化反应生成DBS;但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会腐蚀设备,易引起副反应及污染环境。目前,用以取代传统催化剂合成DBS的新型催化剂主要有:磺酸催化剂如氨基磺酸[6,7]、对甲苯磺酸[8]等,无机物催化剂如硫酸铜[9]、结晶三氯化铁[10]、结晶硫酸氢钠[11]及硫酸钛[12]等,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如SO42--ZrO2-TiO2[13]等,杂多酸催化剂如杂多磷钨酸[14]、活性炭固载硅钨酸[15]等,分子筛催化剂如SO42-/La2O3-TiO2-HZSM-5[16]。

1 实 验

1.1 试剂与仪器

五水硝酸锆、氨水、过硫酸铵、氧化镧、癸二酸、正丁醇、氢氧化钠、乙醇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WAY-2WAJ阿贝折光仪,国产;Spectrum One型红外光谱仪,美国PE公司;AV 400 MHz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

将0.2 mol/L Zr(NO3)4溶液缓慢滴加到28%的氨水中,至pH值为9~10时停止。室温静置24 h后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在110 ℃干燥24 h,研磨至100目以下,得到ZrO2粉体。

1.3 癸二酸二丁酯的合成

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和回流冷凝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癸二酸、正丁醇和催化剂。加热开始升温反应,每隔30 min取样,按GB 1668—95测酸值,当体系酸值基本无变化并且分水器中水不再增加时为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冷却、过滤反应液,回收催化剂,产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用去离子水洗涤一次,除去水层;再用10% NaHCO3溶液洗涤至中性,静置,将上层产物转移到烧杯中,用MgSO4干燥;再将产物转移至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先在常压下蒸出正丁醇,再减压蒸馏,收集168~170 ℃/400 Pa的馏分,得到精制的癸二酸二丁酯。

1.4 产品分析

酯化率的测定:以体系的酸值换算出反应的酯化率来表征反应程度,即

折光率测定:将阿贝折光仪通循环冷凝水,控制温度在20 ℃,测6次,取算术平均为产物的折光率。

红外光谱表征:用KBr液膜法测定产物的红外光谱,扫描次数10次,分辨率4 cm-1。

NMR表征:以CDCl3为溶剂,以TMS作内标,测定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170 ℃,反应时间300 min,醇酸摩尔比3.0∶1.0时,考察催化剂用量(与癸二酸的质量比,下同)对DBS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2.2 醇酸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癸二酸0.08 mol,催化剂用量3%,反应温度170 ℃,反应时间300 min时,考察正丁醇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醇酸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2可见:当醇酸摩尔比小于3.0∶1.0时,反应的酯化率随着醇酸比增大而增大。这一方面是因为正丁醇既是反应物也是带水剂,正丁醇用量太少,导致回流量小,酯化率低;另一方面,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加正丁醇用量有利于增大正反应速率从而提高酯化率。再者,癸二酸是二元羧酸,当醇酸摩尔比不够大时,双酯化不完全,生成大量单酯产物。当醇酸摩尔比大于3.0∶1.0时,正丁醇用量过多,降低了催化剂的相对浓度,从而导致酯化率降低。

2.3 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癸二酸0.08 mol,正丁醇0.24 mol,催化剂用量3%,反应时间300 min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3可见: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酯化率提高。在170 ℃时,酯化率最高,为96.48%;在此温度之后,酯化率开始降低。这是因为酯化反应不仅是个平衡反应,也是一个吸热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酯化反应转化率的提高。但是温度过高,逆反应和其它副反应也会加快,甚至超过产生的生成速率,从而使酯化率开始下降。

2.4 反应时间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癸二酸0.08 mol,正丁醇0.24 mol,催化剂用量3%,反应温度170 ℃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在反应初期,酯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反应进行到300 min时,酯化率达到最大值;继续延长反应时间,酯化率开始缓降。这是因为反应时间较短时,催化剂和反应物不能形成良好的接触,酯化率较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物和催化剂建立了接触平衡,有较高的酯化率,继续增加反应时间对酯化率提高不大。再延长时间就会使产物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吸附甚至副反应,降低了酯化率。

2.5 正交优化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催化剂用量,%(A)、醇酯摩尔比(B)、反应温度/℃(C)和反应时间/h(D)为影响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实验,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极差分析确定DBS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及分析结果

表2 最佳酯化条件下平行实验结果

2.6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在一次反应完成后,静置,分出上层溶液和下层催化剂,将催化剂重新加入第2组反应中,如此反复进行6次实验,结果见图5。

图5 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

从图5可以看出:随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催化性能略有下降,但总体催化活性仍较高,即使催化剂在重复使用5次后,酯化率仍高达95%以上。5次循环后的催化剂性能明显降低。这是因为随着使用次数增加,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不断溶解脱落,加上催化剂表面不断被有机物覆盖,减少了催化剂的有效比表面积,也阻碍了反应物与催化中心的有效接触,因而其催化活性会有所下降,并且这种不利因素会随着催化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不断累积,酯化率也因此会不断下降。实验中发现,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催化剂的颜色由最初的白色渐渐变成淡黄色。

2.7 DBS产物分析

红外光谱见图6。2 934,2 871,1 384 cm-1分别是甲基、亚甲基的不对称C—H伸缩振动和对称变形振动;1 736 cm-1为酯羰基(CO)的特征吸收峰;1 238,1 181,1 118.82 cm-1为C—O键伸缩振动,3 500 cm-1处未出现—OH的特征峰:这些特征峰与DBS标准谱图相吻合。

图6 癸二酸二丁酯的红外光谱

图7是精制后的DBS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峰的归属如下:

图7 DBS的1H NMR谱和13C NMR谱

1H NMR (400 MHz,CDCl3),δ: 4.07(4C-H和12C-H),2.28(6C-H和10C-H),1.61(3C-H和13C-H),1.54(7C-H和9C-H),1.31(8C-H),0.95(1C-H和15C-H)。

13C NMR(100 MHz,CDCl3),δ: 173.46(5C和11C),63.56(4C和12C),34.21(6C和10C),30.10(3C和13C),28.49(8C),24.38(7C和9C),18.57(2C和14C),13.29(1C和15C)。

3 结 论

参 考 文 献

[1] 许戈文,李布青.合成香料产品技术手册[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241.

[2] 俞善信. 国内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研究进展[J]. 塑料助剂, 2009(6):11-14.

[3] Lippold B C, Gunder W, Lippold B H. Drug release from diffusion pellets coated with the aqueous ethyl cellulose dispersion aquacoat ECD-30 and 20% dibutyl sebacate as plasticizer: partition mechanism and pore diffu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1999,47(1):27-32.

[4] Mochida K, Gomyoda M, Fujita T. Acetyl tributyl citrate and dibutyl sebacate inhibit the growth of cultured mammalian cells[J].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1996,56(4):635-637.

[5] Ali M, Hirai T. Effect of plasticizer on the electric-field-induced adhesion of dielectric PVC gel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2,47(8):3777-3783.

[6] 韩敬华. 氨基磺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的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01(4):4-5.

[7] 刘文奇, 俞善信, 张鲁西. 氨基磺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J].合成化学, 2004,12(4):381-382,393.

[8] 王兰芝,张景涛,林进.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的研究[J].化学试剂, 2000,22(5):311,292.

[9] 牛梅菊,尹汉东. 硫酸铜催化合成二元酸系列[J].合成化学,1999,7(3):321-324.

[10] 王兰芝, 张景涛, 林进, 等.氯化铁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0,12(4):416-418.

[11] 李旺英, 俞善信, 熊文高.硫酸氢钠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2,3(10):51-52.

[12] 廖德仲,何节玉,钟明.新型固体酸催化酸化反应研究[J].化学通报,2003,66(5):346-350.

[14] 朱静, 戴波, 钟梅英. 磷钨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J]. 合成化学, 2004,12(4):381-382,393.

[15] 张丹阳, 贾长英, 杨旭鹏. 活性炭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J]. 广州化工. 2007, 35(4): 44-45.

[19] 陈颖, 孙雪, 李慧, 等. 稀土改性对SO42-/ZrO2固体酸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 2012,40(4):412-417.

猜你喜欢
醇酸丁酯正丁醇
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测定羧甲基壳聚糖中二甘醇酸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气相色谱法测定醇酸漆铁板表面的梭曼
大风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华抱茎蓼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的合成及性能
3,5-二氨基对氯苯甲酸异丁酯的合成研究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