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玲玲
摘 要: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为对象,探讨了以人工湿地+生态塘为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生态化景观设计。通过对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现存环境问题的分析,因地制宜地运用乡土景观元素,对现有地形地势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成一个既实现污水净化又获得景观效应的村中湿地生态公园,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生态塘;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导致农村水环境恶化。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排放不仅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在污水处理工程中融入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打造成村庄休闲娱乐的场所,可大大改善农村面貌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农村地区多水塘,本文以广西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生态塘处理工程为例,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生态化景观设计,在污水处理的同时,改善农村面貌并提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1 人工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景观美
1.1 人工湿地的景观价值
一个精心设计的人工湿地,不仅利用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处理污水的同时注重对湿地的营造,还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成都的活水公园、美国凤凰城湿地等,这类在景观和生态上完美结合的人工湿地在净化了水质的同时,还形成自然的生态系统,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绿色空间和生活环境。
1.2 人工湿地的景观美
人工湿地具有多重的景观价值,除了要注重它的生态与经济价值外,它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有形态美、色彩美、音韵美和氛围美等内容,我们必须要尊重湿地的生态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美的内涵。
2 生态塘的景观价值和景观美
生态塘以生态为理念,以水相、季相、时态、水态等方面为景观美学特征,通过在塘系统中人为建立稳定的动植物、微生物关系的食物链网,使塘在污水净化处理的同时实现污水资源化。生态塘作为水域的一种,其景观价值和景观美与水域景观价值具有相通性,是人类审美和水域景观联系的纽带,是水域景观的核心。
3 人工湿地+生态塘污水处理工程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原则
污水处理工程生态化景观设计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的生态系统保护,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形成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以人为本,注重人文景观及休闲娱乐等[1,2]。
3.1 生态功能与环境治理功能相结合
充分考虑人工湿地+生态塘工艺污水处理系统构成动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及污水净化功能特点,合理配置一个具有高效净水功能的协调稳定的复层混交立体动植物生态群落。
3.2 观赏功能与环境治理功能相结合
充分考虑污水处理系统构成动植物物种的观赏功能和污水治理功能。选择不同高度和颜色、季相变化的灌木与草本植物、挺水植物等;选择不同大小、颜色及生活习性的水域动物,这样,既能保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带来良好的净水效果,又能产生生机盎然的景观美。
3.3 景观功能与休闲娱乐功能相结合
在设计时除了注重景观功能,还需考虑其休闲娱乐功能。将乡村文化、乡土元素融入景观设计理念,配置亲水平台及步道、石桌石凳、园亭等休息娱乐设施,营造人文、景观与休憩娱乐相协调统一的环境,使污水处理工程成为农村居民休闲游憩的场地,既实现污水净化又获得景观效应,又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活、新风貌。
4 实例分析
4.1 现存主要问题
4.1.1 环境问题突出,居住环境差
经实地考察,玉林市玉东新区金谷村、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2处农村生活污水都各有一个污水塘,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并布满池塘,臭味弥漫,村内都尚未构建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居民日常排放的生活污水还处于乱排乱流状态,下雨时雨水和污水同时顺着地势流进低洼处的池塘中,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环境的脏乱差现象,极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4.1.2 乡村生活活力衰退
由于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村民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适合邻里交往、休闲活动的空间少,且村内缺少特色景观节点,绿化偏少,绿地率低,乡村生活活力衰退。
4.1.3 公共休闲娱乐设施不足
缺少休闲、娱乐及健身场所及设施,村民无固定的公共休闲娱乐地点,无法满足村民邻里交往及娱乐等精神文化需要。
4.2 污水处理工程景观设计要点
4.2.1 人工湿地景观设计
2个村庄的污水处理工程在设计中都采用了环状型的“多级人工湿地+生态塘”的处理工艺。生活污水通过一级潜流湿地、二级潜流湿地、三级表流湿地和四级表流湿地进行处理,利用湿地填料及水生植物的吸附、吸收、分解等作用,降解污染物质,净化水质;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排向生态塘,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水体水质更为稳定。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结合污水净化及整体场地景观效果选种植物,主要栽植香蒲、各色菖蒲、荷花、睡莲、水葱、美人蕉、千屈菜、再力花、梭鱼草等。同时,设计中还将各级湿地之间、湿地与周边环境间通过景观步道,提供给人们去体验不同实景空间的多种通道,这样既具有污水净化功能,又达到景观美化功能。
4.2.2 生态塘水景设计
2个村庄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将污水排向生态塘,对污水又进行深度处理。生态塘植物根据污水净化功能需求及景观效果,塘中选用净化效果和景观效果较好的荷花、睡莲、水葱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组合采用花叶芦竹+水葱+香蒲、千屈菜+茭白+水烛等的搭配方式,形成植物高低错落、色彩相互映衬,大方简洁亦不乏细腻和雅致的景观。其次,利用多种水生生物对生态系统进行生物调控。根据水质改善情况及水生植物恢复情况投放滤食性鱼类和观赏性较好的花鲢、锦鲤等;投放底栖动物,如螺蛳、蚌等,构建完善的水生态系统,达到水质净化和资源化、生态效果等综合效益,使整个湖面景色显得韵动十足,生机盎然。
4.2.3 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
针对现状,为促进邻里交往、交流及丰富村民活动,项目中都设计了石凳、石桌、花池、花架、围栏,不仅能加强或完善空间细节、体现人性化的特征,还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为农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村民邻居交往及娱乐等精神文化需要。此外, 2个工程为提高整体效果和特色,都栽植了桂花树,在娱乐休闲中不仅给村民提供了乘凉的方便,又为工程增加了一道美丽的异域风景。
5 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的生态化景观设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以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生态塘生态处理工程为例,探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生态化景观设计,提出了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工程生态化设计原则。最后,以广西2个污水处理工程为例,进行生态化景观设计,把工程設计成为一个既实现污水净化又获得景观效应的村中湿地生态公园,同时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面貌,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生态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 ,徐玉成,许新太.水循环处理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人工湿地公园为例[J].河南林业科技,2011,(12):17-19.
[2]范旭红.人工湿地在景观设计工程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5,8(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