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松XU Wen-song
(芜湖市统计局,芜湖 241011)
(Wuhu Municipal Statistics Bureau,Wuhu 241011,China)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经营形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经过20 多年的发展,芜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它是伴随着国内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对规模化经营需要不断提高而产生的。目前,学术界并未取得完全的共识,但大多数学者将农业产业化定义为,区域农业在地区土地流转与土地整理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经营为途径,以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为支柱,以产业立体化、土地集约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新技术引进、劳动力改造、市场化运作等手段,形成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利益联盟,最终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和组织经营形式。
2.1 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截止2012年末,芜湖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33 家,比上年增加32 家,其中52 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比上年新增11 家,有3家为国家级龙头企业,亿元龙头企业达到32 家。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5 家企业被列为首批农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对象。2012年规模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417.3 亿元,比上年增加112 亿元。
2.2 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迅速 近年来,各个地区都在积极的建设自己的产业化基地,强化自己的优势产业。繁昌县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涌现像同福食品、傻子瓜子、溜溜果园、金丰粮油、华园米业等一批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南陵县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和无为县羽毛羽绒加工集中区,被批准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2.3 涌现出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的农业扶持政策,有效地调动了龙头企业的技改扩建积极性,农业品牌不断涌现。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先后有78 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58 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42 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我市已创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农产品,例如“南陵凤丹”、“陶辛青虾”;紫云英“弋江籽”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同福”碗粥、“古麒”羽绒被,被国家商标总局批准为“中国驰名商标”。
2.4 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芜湖市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走出去”战略,大力开发省内、外市场。先后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了由省政府组织的北京、合肥和上海农交会。2012年,成功举办了由市政府主办的“芜湖农业博览会”,成为芜湖市历史上规模最大、阵容最强、成效最显著的一次农业盛会,展示了芜湖农业的新形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成果。
2.5 特色经济主导产业群已具雏形 近年来,芜湖市产生了近10 个产业后续加工体系,初步形成了4 大产业群。一是以优质粮油加工为主导的40 多家市级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200 多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和50 万亩优质油料生产;二是以万友棉业、鑫洁棉业、诚成棉业、新兴农贸等棉花加工企业为主导,棉花收购加工量约占全省份额50%左右;三是以小老海特种水产、惠民实业、界明养殖、蓝田龟鳖、康鑫生态农业等水产养殖企业为主导,加快了龟鳖、河蟹等特种水产养殖业发展,龟鳖养殖规模居全省首位;四是以清水花木、精诚园林、新达园林、鲁杨园艺等苗木花卉集群企业,带动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有二级以上园林绿化资质企业近30 家。
3.1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 芜湖市农业产业化虽有农业部门在抓,但发展水平低,全市只有约45%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这与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的实际需要相比、与日本和韩国等农民组织化程度相比,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仍显滞后。
3.2 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加工产业链较短 受很多方面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加工产业链较短。以芜湖市为例,它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只有45%-55%,二次以上深加工也只有25%左右。
3.3 农户与企业之间未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实现企业、农户二者互利双赢,但现实中大多数订单合同不规范,存在约束力不强、违约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利益纠纷时,一些企业和农户法制观念淡薄和市场诚信缺失,导致合同流产,这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长期健康发展。
4.1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 要尽快的培养出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争取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大的突破。为此,要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通过合理调整资源利用方向,促进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产业带、作物带,以此来促进龙头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组建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保证产业链健康发展。
4.2 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要想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的支持。因此,一定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按照“政府推动、部门主抓、农民参与”的思路,通过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创业发展等培训,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达到“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批创业带头人、拓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农业经营者。
4.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农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入股方式,实行股份制、股份合同制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十二五”时期需要继续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
4.4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 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兴办农产品基地。市财政、农业开发办等部门要集中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建设,围绕南陵县大浦农业生态园、芜湖县苗木花卉、无为水产养殖等一批农业产业“领头羊”项目,和“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深入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创建工作。
4.5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鼓励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园区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以股份合作方式组织农民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把农民经纪人、经营大户、农户组织起来,开展特色化、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民共同发展,增收致富。
[1]王东.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0(10).
[2]李海玉.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
[3]陈玉霞.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