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宁LI Xue-ning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化馆,固原 756000)
(Yuanzhou District Cultural Center,Guyuan 756000,China)
原州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非物质文化呈现出回汉结合的浓郁民族特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回汉共同的文化成果。生活在这块素有“苦瘠甲天下”土地上的人们以其对生活的热爱,对这块土地上文化的钟情,对养育他们的这块土地的无限感激,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文学到传统音乐,从曲艺到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无不体现着地区特色。
原州区是全国首批“民间文化之乡”、“文物保护先进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命名的“文化先进县”、“花儿之乡”、“书画之乡”、“刺绣之乡”、“小戏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原州区从2005年6 月开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8年来,全区文化工作者调查走访,截至到2013年5 月,建立起原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国家级项目名录1 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 人,自治区级项目名录2 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 人,市级项目名录5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 人,原州区级项目名录45 项,原州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6 人。涌现出一批“非遗”名人,如张易镇阎关村回族歌手张明星被确定为国家级六盘山花儿代表性传承人,清河镇高红村居民朱小平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抟土瓦塑代表性传承人,吕秀峰、马成福、马志学、马德全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六盘山花儿代表性传承人。
其中,原州区11 个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19 大类45 项: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主要有故事、传说、歌谣、谜语等;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泥塑和建筑,主要有民间泥塑和东岳山五龙碑;三是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主要有六盘山花儿,此外,还有常见的民间乐器咪咪、泥洼呜、口弦等;四是欢乐喜庆、充满生活情趣的民间舞蹈,最具特色的是岁时节令舞蹈社火,包括高跷、旱船、舞龙、舞狮、跑马等;五是亲切活泼、乡土气息浓厚的戏曲文化,主要有曲牌戏和皮影戏;六是技巧性强、表演高要求的民间杂技;七是工艺性强、经济适用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有铸造、刺绣和抟土瓦塑制作技艺。此外,还有以庙会为主要形式的民间信仰活动、以商贸习俗和保存较为完整的人生礼俗、消费习俗、岁时节令以及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近年来,原州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历史、人们认识程度等方面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①保护机制不完备,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由于全区保护工作刚起步,组织机构不健全,因此没有建立真正的保护体系,因此就需要我们完善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②法律宣传教育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漠。国家出台了相关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条例,但社会各界对此了解较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识。③保护经费没有落实,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在县、乡等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至今没有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政府也没有设立普查、发掘、整理、征集、展演、抢救、宣传、培训等专项经费。平时申请的工作补贴,也是有限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保存非物质文化资料的计算机老化,摄像机、照相机相对比较落后。④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青黄不接,传承人后继乏人。城镇化的发展使城乡生活发生巨变,但是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却不断消失、淡化,城乡居民的民俗传统观念也越来越弱。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的文化不感兴趣。因此民间传统的艺术越来越难以发展,更别说传承下去,因此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频临失传的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当下文化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必须结合当前文化发展的实际,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工作量大,范围宽阔,专业性强的任务,所以需要我们用心对待。
3.2 深入学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切实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意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担负着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职责。因此,就需要我们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强化依法保护意识,增强自觉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政府、社会各界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3 地方政府坚持依法保护,增加经费投入。“非遗”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沉淀和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政府应把“非遗”保护工作纳入重点,切实采取对“非遗”有关项目的抢救和保护措施,使“非遗”遗存物在新建的城镇中成为一个新的亮点。以“财政投入为主,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解决好经费保障难题,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常进行。
3.4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动载体,要通过组织开展讲座、交流等活动保证传承人能够有效地实施传承活动,还要给传承人提供传承的环境,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物传承后继有人。
3.5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要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的浓厚氛围。一是结合普查培训工作,要求普查工作人员首先是宣传员,带着宣传进村入户。在了解和掌握普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向广大群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的意义、目的和任务,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通过举办剪纸和雕塑、古建筑艺术等大型展览活动,集中宣传展示原州区优秀民间艺术。要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举办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邀请传承人展示剪纸、刺绣等作品、现场传授技艺、民乐爱好者现场演奏、“山花儿”传承人助兴演唱,为传承人和传承基地颁发奖牌,给传承基地和传承人发放传承经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三是在媒体上大力宣传。邀请各级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制作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进行宣传,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面。四是结合每年的广场文化演出,在广场大屏幕播放非遗节目、悬挂广告条幅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的进行的情况,以此营造良好的给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氛围,向群众展示原州区丰厚的文化底蕴。
[1]李慧莲.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师,2011(07).
[2]卢红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思考[J].中国市场,2010(14).
[3]刘志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