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铮传
(湖南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湖南澧县415500)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调查与探析
杨铮传
(湖南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湖南澧县415500)
通过对湖南省澧县农村1098名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行比较研究,人们必须(1)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学习兴趣要切忌“污名化”倾向;(2)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应该避免另类思考;(3)要充分挖掘“留守”蕴涵的积极因素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4)探明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主客观原因是极其重要的“突破口”。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激发
留守儿童是随我国城镇化进程而出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受家长、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全社会都在关爱留守儿童,但关爱的热情冲动似乎有淹没理性思考的趋势,不少媒体称留守儿童群体出现了“厌学”、“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因祖辈管教不力,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问题。其主要包括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等。”[1]其中非常明确的命题就是“学习兴趣缺乏”。现实层面的留守儿童群体是否真正厌学,需要进行实际研究。笔者查阅中国知网,除个别文章在研究留守儿童学习状态时涉及学习兴趣以外,尚未发现关于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状况的专项调查研究报告,自然也无从找到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厌学的实证依据。因此,中华儿年儿童慈善总会“童缘”项目“留守儿童心理援助项目组”,把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实证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调查,真正弄清“留守”和“非留守”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实际影响,弄清“留守儿童”与“准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状况,弄清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年级差异,以便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状况乃至整个心理发展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估与价值判断,为对他们进行心理援助,特别是在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方法设计
1.设计固定反应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固定反应式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父母外出打工年限、监护人和学习兴趣五个等级状况。自由反应式问卷包括“喜欢的原因”和“不喜欢的原因”。
2.避免“贴留守儿童标签”产生负面影响:固定反应式问卷人口学部分没有“留守”、“准留守”和“非留守”选项,而是通过学生对家长外出务工情况(父母都在家、父或母外出务工、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勾选,然后在统计时进行分类。
3.本研究将父母只有一方外出打工的儿童称为准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至少半年的儿童称为留守儿童。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时长考虑了三年以内和三年以上两个维度。这样界定分类,便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留守”对孩子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
4.避免调查中出现文饰现象。设计严格的问卷调查指导语,问卷作答时不需要填写姓名,只填写年级和性别,经过严格培训的志愿者国家心理咨询师主持调查,而且通过“指导语”告之问卷不交给学校老师。
(二)调查对象
从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两个维度,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澧县3-7年级选取调查样本。有效调查样本总人数为1098人,其中留守儿童622人,准留守儿童225人,非留守儿童251人。
表1 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概况
(一)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概况
表1显示,留守儿童对学习“很喜欢”的人数占39.87%,对学习“比较喜欢”的占36.82%,两项共占76.69%;学习兴趣“一般状况”的占18.81%;“不太喜欢”的占2.41%,“很不喜欢”的占2.09%,两项合计占4.5%。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
从整体上看,76.69%的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是很喜欢或比较喜欢的,属于“内动力层次”。学习兴趣处于“一般状况”的占18.81%,比例比较大,经过访谈,我们发现这批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外动力层次”向“内动力层次(即内驱力层次)”转化的游离空间,可塑性很强。“内动力层次”和“外动力层次”两项合计为95.5%。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并不厌学。
调查表明,只有4.5%的留守儿童厌学。根据全国妇联2003年6月发布的最新统计,当前全国有6千多万留守儿童,按照4.5%的比例推断,全国有近300万留守儿童是厌学的。采取对策解决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表1中的数据还表明,留守儿童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上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7年级是“质变点”,可否说明随着年级上升,学业负担加重,学业压力增大,学习内驱力不足,因而引起学习兴趣下降。但经过统计学处理(参见表3),这种状况与“留守”无关,非留守儿童与其同质。
(二)留守儿童“留守时长”对学习兴趣的影响状况
根据父母双方连续外出打工“三年以内”和“三年以上”两个维度作为“留守时长”,旨在考察“留守时长”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影响,其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显示,留守时长“三年以内”的留守儿童对学习“很喜欢”的占38.28%,“比较喜欢”的占40.63%,两项合计为78.91%;学习兴趣“一般”的占17.19%;“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两项合计为3.90%。留守时长“三年以上”的留守儿童对学习“很喜欢”的占42.44%,“比较喜欢”的占30.67%,该两项合计的比例为73.11%;学习兴趣“一般状况”的占21.43%;“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两项合计占5.46%。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显著。
虽然留守时长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的影响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留守时长“三年以上”的留守儿童“很喜欢”和“比较喜欢”的比例比留守时长“三年以内”的要低5.8个百分点,在“一般状况”层面要高4.24个百分点,在“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层面要高1.56个百分点。这说明“留守时长”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具有负面影响的倾向性。
表2 不同“留守时长”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状况
表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概况
(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状况比较
表3显示,留守儿童对学习“很喜欢”的占39.87%,“比较喜欢”的占36.82%,两项合计为76.69%;非留守儿童对学习“很喜欢”的占41.43%,“比较喜欢”的占35.86%,两项合计为77.29%。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一般状况”的占18.81%,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一般状况”的占18.73%。留守儿童对学习“不太喜欢”的占2.41%,“很不喜欢”的占2.09%,两项合计为4.5%;非留守儿童对学习“不太喜欢”的占3.19%,“很不喜欢”的占0.8%,两项合计为3.99%。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状况,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吴小叶的研究结果一致:“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每种程度上的百分比非常接近,两类儿童没有明显差异。”[2]
(四)留守儿童与准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状况比较
表4显示,留守儿童对学习“很喜欢”和“比较喜欢”的两项合计为76.69%;准留守儿童对学习“很喜欢”的占34.22%,“比较喜欢”的占36.82%,两项合计为71.04%。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一般状况”的占18.81%,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一般状况”的占23.56%。留守儿童对学习“不太喜欢”的占2.41%,“很不喜欢”的占2.09%,两项合计为4.5%;准留守儿童对学习“不太喜欢”的占4.44%,“很不喜欢”的占1.78%,两项合计为6.22%。留守儿童与准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状况,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留守儿童与准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概况
(五)影响留守儿童和准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原因
我们将847名3-7年级留守儿童和准留守儿童的自由反应式问卷进行统计,他们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原因见表5。
表5显示,留守儿童和准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产生的首要原因是“能学到很多知识”,占30.03﹪,主要包括:是我喜欢的学科、有我喜欢的书、能丰富我的知识等等。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有趣味和有效果”,占17.72﹪,主要包括: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教师上课很有趣、知识的魅力吸引我、学习有好效果等等。
表5 留守儿童和准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产生的原因
3-7年级留守儿童和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近景性与远景性交织、社会性与个体性融合。例如,孩子们写道:“因为父母在外面打工,而在家里又没有什么朋友,只有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才会感到有一丝快乐。而且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要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所以我必须努力学习”、“学习可以丰富我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将来长大后我可以为祖国做点儿奉献”、“老师上课感到有风趣,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我以后才能立足社会,为国家出力,也才对得起父母”等等。
调查发现,有42人没有写出对学习有兴趣的原因,我们单列为“其他”,占12.61﹪。不能误认为他们本来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是“文饰”一下而已。文饰现象是可以基本排除的,因为设计调查方案和实施调查的过程,我们都尽力作了“避免调查中出现文饰现象”的技术处理。我们认为,可能是他们对学习有兴趣的原因没有明朗化,也许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所致,这表明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空间。
(一)结论
本调查的基本结论如下:
1.留守儿童“喜欢学习”(76.69%)和“一般状况”(18.81%)合计为95.5%。
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状况没有显著差异。
3.留守儿童与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基本一致。
4.“留守时长”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有影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5.留守儿童学习兴趣随年级升高有下降的趋势,但非“留守”所致。
6.影响留守儿童“喜欢学习”的核心原因是“能学到很多知识”、“有趣味和有效果”。
(二)对策
1.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学习兴趣要切忌“污名化”倾向。主要是避免给留守儿童贴特困儿童标签和问题儿童标签。留守儿童并非特困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地打工,经济状况一般比较好,培养一个孩子上学不成问题。如果把他们当成特困儿童,单纯给物资方面的关爱,容易产生两种负面影响:一是助长他们物资需要的横向膨胀,对其发展不利;二是容易使他们感到低人一等,滋生自卑心理。留守儿童也不一定是问题儿童[3]。目前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是否健康存在两种研究结果:一种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一种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4]。然而,当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一定偏见和刻板印象,留守儿童污名化现象已处于启动状态”[5]。留守儿童的“污名化”倾向,会让人感到留守儿童就是问题儿童。问题儿童的核心行为表现必然体现在学习兴趣的社会性严重受损,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没有显著差异。显然,给留守儿童贴上“问题儿童”、“学习兴趣缺乏”等标签给予“污名化”是极不公正的,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应该避免另类思考。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外化,是学习动机最活跃、最积极的外部表现。既然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没有显著差异,“留守时长”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没有显著影响,那么,对留守儿童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就要放在常态的社会化成长环境中进行(主要是学校教育环境),不必另类操心费神,否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有的学校或者社区定期将留守儿童集中进行学习方面的引导,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表面上看是对这些孩子的关心关爱,但实际上,这样的另类思考可能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自尊心的伤害是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源头。
3.要充分挖掘“留守”蕴涵的积极因素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当前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往往这样描述:因为“留守”,孩子们的亲情感缺乏,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适应感,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严重的会出现心理行为失范现象,等等。指出这种可能性是必要的,便于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爱他们,预防或减少“留守”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使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心理弹性水平的对策”[6],看到“留守”本身蕴含着促进孩子积极发展的一面:学会独立自主,利于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利于培养具有希望、自信、乐观、韧性、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品质,等等。这正是对留守儿童真正关爱,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学习兴趣的“契机”。
4.探明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主客观原因是极其重要的“突破口”。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内在原因,也有客观外在原因。从宏观上讲,教育心理学揭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都是可行的,本调查初步探明的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各种原因可以作为参考。从微观上讲,有必要从留守儿童个体成长的文化背景,即从家庭经纬、社区环境、学校教育状况,特别是从孩子因人而异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出发,找到解决“4.5%的厌学问题”和“随年级升高学习兴趣下降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1]胡世杰,胡世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浅析[EB/OL].百度文库,2012-04-26.
[2]吴小叶.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3-148.
[3]郝程程,等.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和同伴接受性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1):98-103.
[4]姜凤萍,王晓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2):171-174.
[5]刘海生.农村留守儿童污名化问题研究[J].成功:教育,2013(3):264-265.
[6]韩晓明,李雪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3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Village Stay-at-home Children’s Learning Interest
YANG Zheng-chuan
(Yout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Centre of Lixian County,Lixian,Hunan 415500)
A study comparing 1,098 children,both stay-at-home children and non-stay-at-home children, shows no distinctive difference in their learning interests.People should not label stay-at-home children in caring and cultivating their learning interests or think of them differently.We should fully utiliz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stay-at-home phenomenon to motivate students and search for the effective factors that influences the stay-at-home children’s learning interest.
stay-at-home children;non-stay-at-home children;learning interest;motivation
G442
:A
:1674-831X(2014)01-0040-06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3-11-08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总会童缘项目基金(03-64)
杨铮传(1950-),男,回族,湖南澧县人,湖南省澧县教师进修学校心理学高级讲师,全国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考评湖南省鉴定中心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