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尹玮
当下,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城市人的生活,而且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淘宝村”由此诞生并红红火火发展起来。
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注册地在农村的淘宝网店数量超过了163万家,并且形成了众多大型“淘宝村”。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可以称得上“淘宝村”的先锋部队,有超过一半的村民从事互联网电商,网店数量接近3000家。如今,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取代了农村的鸡鸣犬吠。
沙集镇本是苏北一个经济落后的小镇,在农民网商的带动下,趟出了一条另类崛起的路子。
2010年,在第七届全球网商大会上,沙集镇荣获唯一的“最佳网商沃土奖”。沙集镇东风村还被人民日报誉为“信息时代小岗村”。由中国社科院和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沙集模式是农村经济中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典型。
在东风村不到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顺丰快递、宅急送、德邦等30多家知名物流公司的网点,而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个人口不到3000人的村庄,2013年电子商务成交额接近10亿。
沙集模式出现在江苏省睢宁县,发源于东风村,是一个农民通过开网店彻底改变了个人命运和村庄前途的故事,被称为“农村的草根创造力与网络大市场结合产生的巨变效应”。
2006年,孙寒,第一个沙集农民自发在淘宝网上开店销售家具获得成功,此后网销细胞裂变式复制,拉动了加工制造、配件、原材料、物流快递等业务,形成了年网上销售额10亿多元的新的产业群。3000多家农民网店带动了当地的产业链条,现代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产业也开始成长。在东风村,户户有宽带,家家会上网,连70多岁的老人也能上网甚至做网络客服。不仅全部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还吸引外地来本村务工人员1000多人。如今,沙集男女老少都是信息化用户,都能从事网店经营,沙集网店产品远销我国香港、台湾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沙集网商中,约10户年销售额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孙寒、王跃等7股东成立了沙集网商中第一家股份制公司。
概括来说,“沙集模式”指农户自发地使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自己变身为网商直接对接市场;网销细胞裂变式复制扩张,带动制造及其他配套产业发展,使得各种市场元素不断跟进,塑造出以公司为主体、多物种并存共生的新商业生态;这种新商业生态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户网商的进一步创新乃至农民本身的全面发展。“农户+网络+公司”相互作用、滚动发展,形成了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创业致富新路。
沙集模式的特点,可以通过与其他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比较体现出来。沙集模式是自下而上式农村电子商务的代表,有别于自上而下式的发展模式。多年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进的。国家投资兴办了许多涉农网站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政府多采用公司化运作、典型示范加上在农户端培训、组织引导的方式来推动。近年,随着以淘宝网为代表的市场化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其他市场主体在此类社会第三方网络平台上,依靠自己和社会的资源投入开展电子商务,从而形成一类新型的自下而上式的农村电子商务。
尽管当地政府开明的“后置性服务”和当地良好的软环境功不可没,但在沙集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它并不是靠政府主导、国家投入和官办平台产生和发展的,而靠的是市场需求牵引、农户自发和淘宝网的社会化第三方平台。两相比较可知,沙集模式中的农户,不再是与大市场相隔离、只能依靠别人提供的信息、或靠惯性被动盲目生产的弱势小生产者,而是在自己家中就可以直接对接市场、主动掌握信息,自主经营按需生产的平等的市场主体即农户网商;沙集模式中的网络,不是由国家投资兴办、官办机构管理、农户却不太买账的网络平台,而是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网,农户在这上面从事网销,不用花国家财政一分钱,自身应用成本也低,收效显著;沙集模式中的公司,不再是外加在农村经济之上,控制农户生产、与农争利的传统公司,而更多是土生土长、农户变身而来的新公司,由此为基础结合其他市场元素,构成为农户网商服务的市场新生态。
与其他自下而上式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相比,沙集模式也有自己的特点。从电子商务发展的驱动主体上看,沙集模式是农户自己变身为网商直接对接市场,这区别于许多地方常见的网商经纪人驱动的模式。在网商经纪人驱动的模式中,经纪人扮演着沟通农户与网络的作用,农户通过网商经纪人对接最终买家,实现交易,他们自己并不扮演网商的角色。
从沙集模式受到社会关注开始,人们对沙集模式是否适用于其他地区的农村,即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一直较为关心。沙集模式发展中的那些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是否存在难以复制的障碍?答案是否定的,沙集模式具有可复制性。
一是沙集模式不依赖于当地原有的产业基础。它不像浙江义乌的青岩刘村依托于当地已经形成的小商品交易市场的商业区位优势,也不像河北清河的东高庄依赖于当地工业生产加工的产业优势,甚至也不像某些地方“经纪人+农户”模式密切结合本地农副产品的基础,不像沭阳堰下村基于本地特色产业基础,沙集的家具产业可以说是从无到有靠信息化带动起来的。
二是沙集模式不依赖于特别稀缺的资源。它不像自上而下式农村电子商务得到政府投入或政策资源的特殊关照,受益于稀缺的特殊政策资源,也不像同是自下而上式农村电子商务的兰田模式受益于当地龙头企业的驱动,也没有受益于协会组织的推动,沙集当地的电子商务协会至今也未曾发挥像义乌电商协会那样重要的作用,甚至沙集也没有企业家资源。沙集电子商务的“三剑客”和后来起重要作用的网商中,的确有返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在外打工返乡的“农二代”,但他们并没有任何特殊的过人之处。他们能做到的,其他地方的“农二代”也可以做到。
三是沙集模式发展起点低。沙集农村电子商务是靠农户家庭为单位发展起来的,草根农户一般实力有限,资源不多,所以在网上开店创业进入市场,必然会选择较容易起步的产品和业务来做。虽然沙集的“三剑客”当初创业,没有像绝大多数网商那样选择当地的土特产品,没有依托当地已有的产业基础,但选择简易拼装家具起步对他们而言,仍可以降低创业之初的难度。可见,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开展电子商务的沙集模式,因其进入市场门槛低、起步易,本身就决定了它容易被复制的特质。
今天,不仅在沙集镇的其他村,而且在沙集以外,越来越多的农户复制沙集模式获得成功。然而,也有由简单复制沙集模式带来的同质化竞争的负面结果。如何扬长避短,解决因简单复制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分析研究沙集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