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行业发展的视角,围绕我国稀土产业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应用领域展望及政策导向建议等三个方面,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稀土是我国具备比较优势的重要有色金属品种,在传统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自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行业全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稀土行业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主要呈现以下几个阶段性特征:
1.产业运行总体平稳
“稳”字主要体现在:一是产品产量稳。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稀土精矿产量为8.04万吨,冶炼分离产品产量为8.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1.5%,充分说明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和指令性生产计划等管理措施发挥了作用。根据我们到企业开展调研的情况,今年前三季度稀土生产企业基本按照国土部和工信部下达的指标安排生产,延续了2013年的平稳态势。二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稳。2013年稀土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69.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7.9%,今年1~8月,虽然稀土价格同比下降,但是受出货量增加的带动,主营业务收入仍然达到504.2亿元,同比增长5.58%。三是下游需求逐步回暖。随着稀土价格逐步回落,下游消费需求有所释放。2013年我国稀土消费量约为7.8万吨,同比增长20.6%。目前,我国稀土行业正处在理性回归阶段,行业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为下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奠定了基础。
2.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自2011年国务院12号文下发以来,我国稀土行业按照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兼并重组取得很大进展。目前,行业内排名前10位的企业,矿产品和冶炼分离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0%和60%以上。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复了“1+5”稀土大集团组建方案,截至目前,包钢集团、厦门钨业、中铝公司等3家稀土集团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工信部备案,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和赣州稀土也在积极推进兼并重组事项。稀土大集团组建的有序、有力推进,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稀土行业的组织结构,进而提高我国稀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3.行业发展的质量有所提升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市场作用的调节下,我国稀土产业已经开始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转变。今年1~8月,我国稀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0.9亿元,同比增长17.2%,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整体搬迁、技术升级和环保整改,近期比较大的项目主要有中铝广西有色稀土开发公司的异地升级改造项目、五矿江华项目以及中色南方稀土(新丰)有限公司的7000吨/年稀土分离项目建设等。新上马的冶炼分离项目更加注重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均采用无氨氮、模糊萃取等先进工艺。冶炼分离产能过剩是影响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落后产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第二批)公告》,第二批名单中共涉及稀土(氧化物)企业28家,合计产能10.4万吨。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产能双管齐下,使我国稀土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同步提升。
4.市场秩序仍有待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稀土企业共同努力,严厉打击稀土违法违规行为,遏制过剩产能建设,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的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非法开采稀土矿,无计划、超指标生产等现象仍未得到根治,并且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违规稀土产品由于完全或部分规避了税收、环保等成本,其售价远低于合规产品,造成稀土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严重挤压了合法企业的利润空间。据有关研究单位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的稀土矿非法开采量、非法生产的冶炼分离产品量,分别达到4万吨和5万吨左右。因此,亟须加大力度打击黑色产业链,进一步规范定市场秩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中国稀土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稀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对稀土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虽然整体复苏步伐有望加快,但仍可能面临诸多风险:一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进度和影响仍存较大不确定性;二是世界经济,特别是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日本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足,导致外需不振;三是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仍面临资本外流风险。稀土行业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仍不乐观。
从国内环境来看,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改革创新动力不断激发,转型升级出现积极变化,内需潜力依然巨大。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一些过去的竞争优势正在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有待逐步形成,经济运行总体仍然比较脆弱。
尽管行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依旧不容乐观,但我们也要敏锐地感知到机遇与挑战并存,越是困难时期,越能激发转方式、调结构的潜在动力。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非常广阔。因此,我们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2.我国稀土行业重点应用领域展望
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构建上游有资源保障、下游有应用支撑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对我国稀土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磁性、发光、储氢和催化是稀土元素应用最广泛、意义最重大的四个领域,下面我对这几个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一个简单的展望,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是磁性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作为稀土磁性功能材料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应用都极为广泛,对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支撑和先导作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国,目前产能已达30万吨/年。混合动力电车和风力发电是稀土永磁材料最重要的两个应用领域。在汽车工业方面,如果将各类电机全部置换为钕铁硼永磁材料,将为汽车电机减重40%以上,效率提高50%以上;在风电领域,高性能钕铁硼的应用可以使发电机的重量减轻、效率更高。混合动力汽车、风力发电、变频空调等新型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给稀土永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年均增长率约为9.5%左右。
镍氢混合动力电池
稀土永磁材料
二是发光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具有高光效、长寿命、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已成为节能照明、电子信息产业以及特种光源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先后推出了绿色照明工程,禁止使用白炽灯。我国也将于2016年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这为稀土发光材料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在白炽灯禁止之前,稀土照明市场主要由三基色荧光灯和LED灯同步占领,未来一段时期内,LED灯将逐步替代三基色节能灯。预计到2020年我国稀土发光材料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7%,各类荧光粉用量有望达到6000吨左右。伴随着节能照明和消费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行业内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稀土发光材料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是储氢材料。储氢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为镍氢小型电池和镍氢混合动力电池,目前中国和日本是全球储氢合金的主要生产国,合计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95%左右,其中我国约占70%。镍氢混合动力电池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镍氢电池材料中,镍含量约占55%,稀土含量约占32%,其他为钴、锰以及铝元素。双混动力电车是传统汽车向纯电动汽车升级换代的重要过渡产品,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安排,在2011~2020年的十年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其中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预计到2020年,储氢材料需求量将达到80000吨左右。储氢材料中稀土元素中绝大部分为镧、铈等高丰度轻稀土元素,这对于扩大轻稀土应用,缓解元素应用不平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是催化材料。稀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助催化性能,目前在石化、环境、能源、化工等催化应用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其中,石油裂化催化剂和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应用需求最大的两个领域。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是2003年的5.7倍。受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持续增加的影响,自去年以来,北、上、广、深等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明显下降,雾霾天气频发。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强化移动污染防治,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包括加强新生产车辆环保监管,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尾气净化装置等具体措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需求。同时,随着我国对工业废气排放要求日趋严格,稀土在该领域的需求也将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稀土催化材料需求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约7.0%左右。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未来稀土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应更加注重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进一步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关于下一步稀土产业政策导向的设计,我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大家探讨。
1.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稀土上游产业的产值很小,只有依靠创新、拓展应用,才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我国稀土行业的冶炼分离产能约为40万吨/年,大大超出了功能材料领域的消化能力,甚至远远超过了世界约14万吨/年的需求量,产能利用率不高。我国稀土行业的发展特点是上游强、中游良、下游弱,加工深度不足、后端应用滞后。今后稀土产业发展可以考虑倒过来,从应用抓起。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稀土应用研发支持力度,实施一批重大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科研项目,扩大稀土,尤其是富余稀土元素的应用,带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如,大力推广稀土镁合金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研究拓展稀土在新领域的应用等。
稀土生产
2.用好“总量调控”总阀门
稀土、钨、钼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终结后,相关产品的出口关税以及出口配额等管理措施要逐步取消。源头管控是符合WTO规则的重要措施,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建议:一是要强化源头管理,继续坚持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二是要加强政策协同性,进一步完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与生产总量控制计划的分配方式,使两者之间能够更好的匹配,降低违规生产的空间;三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科学确定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准确定位保护资源和满足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3.放轻管重,促进轻、重稀土协调发展
稀土17个元素中,并不是所有元素都是稀缺资源,地壳中轻稀土铈的丰度在基本金属铜之上,镧、钇的丰度也与铜大体相当,因此,要正确认识稀土的稀缺属性。建议针对轻稀土、中重稀土,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和情况,实行轻重有别的管理政策:一是对资源丰富、应用量大的轻稀土矿,要适度放宽管控,鼓励参与国际竞争;二是对资源稀缺、战略地位重要的南方离子型稀土矿,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性开采管理措施,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三是要完善中重稀土矿产资源国家储备机制,保障国家长期战略资源供给安全。
4.严格执法,营造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和规则经济。目前,我国虽然还没有稀有稀土金属管理的专属法律法规,但是在其开采、生产、流通等各环节都是有法可依的,关键是要严格执法。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行业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时有发生。鉴于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颁布法律法规、制定标准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营造一个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建议:一是加快稀有金属的立法进程,推动出台《稀有金属管理条例》,为行业管理提供直接法规依据;二是继续保持打击稀土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并以此为契机探索多部门联动执法的长效机制;三是改革稀土资源税征收办法,在不加重企业负担的前提下,变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稀土行业发展也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有困难,有挑战,更有希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群策群力,紧紧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努力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走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稀土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