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外记者 纪双城 青木 李珍 陶短房●本报记者 胡锦洋●陈一 柳玉鹏图片说明:各种“大城市病”让许多人对大城市又爱又恨。图为北京拥挤的地铁。 “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随着中国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青年人是否应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议论变得激烈起来。中国最新网络调查数据表明,最近逃离北上广深的比例为11%,而从全国各地拥入北上广深的新增比例达到21%。中国上网者多为青年,这个调查表明中国年轻人在为是否留在大城市而备感纠结。实际上,世界许多国家的人们也跟中国青年一样纠结:在美国,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美国梦的载体——郊区化的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被城市人口的增长打破;俄罗斯过去一年中3000多个农村和小城市居民点的消失让人们忧心忡忡;英国青年人一边抱怨大城市的种种不便一边却“赖”着不走。对于这种纠结心理,伦敦大学社会学系学者哈丁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世界各国,无论生活在大城市、中小城市还是乡村,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不足。但无论在哪里,关键是要给青年一个“向上的梦想空间”,尤其对小城市和乡村来说更是如此,否则大城市过度扩张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会让整个国家的梦想破碎。“中产梦”从郊区转向大城市 居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内的贾斯汀是当地一个律师事务所的职员,她以前住在离华盛顿半个多小时车程的一个美丽小城镇——瀑布教堂市,那里实际上就像是华盛顿的郊区,当年她的父母离开吵闹、拥挤、犯罪率高发的华盛顿市内,没想到当30岁的贾斯汀怀上第一个孩子后,就决定重新搬回华盛顿市区,寻找新的生活。对此,她对记者说:“我们想在城市环境里养大我们的孩子。我不喜欢做什么事都得开车去,这真的是关键因素。我真的想不开车就去图书馆、去杂货店。” 实际上,贾斯汀这样的转变不是个例,她代表了全美国一个日益增强的趋势。美国佛罗里达州“FSU新闻”网站称,“美国梦”越来越在城市而非郊区实现。报道称,目前千禧年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离开郊区前往市区生活。根据统计,美国近年来城市人口的增长超过了郊区人口的增长。根据2012年公布的一项数据,美国51个最大城市当中有27个城市市区人口增长超过郊区人口的增长率。自从汽车发明以来,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人们离开郊区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汽油价格上升,交通堵塞令人疲于奔命,离婚率上升以及最近的房地产危机。 在德国,去年公布的全国人口发展分布结构图也显示,柏林、慕尼黑、汉堡、法兰克福等大都市人口膨胀,小城镇和偏远乡村则逐年萎缩。慕尼黑市人口报告显示,该市仅2012年前三个季度在户籍管理局登记的新居民就达2.1万人,预计到2014年,慕尼黑人口将突破150万,到2030年将达180万,其中,迁入人口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原东德、萨尔州以及巴伐利亚北部地区,人口迅速减少。图林根州苏尔市的人口预计到2030年将会减少一半。 日本在亚洲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各地发展相对均衡,但近年来地方上的年轻人大量拥向大城市寻求发展。这种行为在日本被称为“上京”。日本热门电视剧、漫画等有大量反映“上京青年生活”的作品。比如中国人熟知的《东京爱情故事》中,男主角就是从爱媛县来东京发展的年轻人。在日本家庭中,以前一直遵循的传统是长子留在家乡继承祖业,其他子女到别的地方闯荡谋生。但是这样的传统越来越被放弃,许多中小城镇,家里的长子也会离开家乡,留下来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 俄新网去年的一篇报道称,近年来,由于俄罗斯农村和中小城市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迁移,不仅农村地区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中小城市也因为人口减少而濒临荒废。俄罗斯许多小城镇和乡村都成了人去楼空的“鬼城”。有近2万个村庄已经成为无人区,另外有近4万个村庄的常住人口不足10人。 “离开大城市”多是年轻人的牢骚话 尽管更多年轻人倾向移居大城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此毫无抱怨。俄罗斯《晨报》曾引述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4的移居者承认自己对莫斯科没有好感,许多其他地区居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部分莫斯科市民承认,莫斯科的收入确实比其他地区高,但其他地区也有优势,它们拥有比莫斯科更好的安全环境和更健康的生态环境。此外,莫斯科人还面临着物价和房价高涨等问题。莫斯科房价近年来居高不下,加之生存竞争过于激烈,15%的莫斯科居民表示准备移居外地。俄学者马哈拉姆表示,大都市的繁忙混乱、激烈竞争迫使一些莫斯科人选择到乡村或偏远之地寻求一份安宁。 今年32岁的托斯滕是慕尼黑宝马公司的一名技术员。他前些年从德国东部的小城市举家搬到这里。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在慕尼黑的收入比在小城市要高出三四成,孩子受教育的环境也较好,文化生活和购物选择也更多。不过,他同时担忧未来会不会出现停车难、物价升高、安全等问题。慕尼黑市城市规划部的一名负责人对记者说,慕尼黑目前每平方公里居民达4300人,正接近伦敦的5000人。未来慕尼黑将更加拥挤。现在慕尼黑的房租,每平方米每月平均高达13欧元,比中小城镇高出近一倍。而买房平均每平方米要3500欧元以上,也比小城镇高出一倍。另外,慕尼黑缺房的现状已经越来越突出,未来孩子教育问题也会出现紧张的情况。 大城市机会将更多,但困难也更大,这让许多年轻人对大城市都缺少归属感。今年1月,英国慈善机构王子基金会公布的最新调查发现,英国大城市里青年的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有1/3的受访者表示曾想到过自杀,他们之中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数比其他地区高出一倍。不过,要离开大城市,去往乡村生活,往往只是英国年轻人坐在酒吧里说的牢骚话而已。祖祖辈辈都在英格兰西北部城市曼彻斯特生活的托尼对记者说,他从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如今想在这座英国老牌工商业城市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对于自己现在在当地一家电话公司做销售员,托尼觉得挺知足。这个25岁的年轻人说,自己也曾想过搬到乡下小镇去经营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但经过几次实地调研后发现,无论是从当地市场的消费能力,还是从这些乡村与大城市之间的物流能力来说,他都感觉不到成功的希望,所以始终不敢下定决心。 日本关西地区一名社会学教授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本年轻人涌向大城市生活,主要是经济原因。大城市可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优厚的待遇、广阔的上升空间和机会,这些吸引着外地年轻人蜂拥而至。但同时,这也会给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城市病”。他说,问题还是要依靠解决城市间差距。日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开始的确是大城市领先,但是后来日本以这些大城市为中心推进放射状发展,大量建设轨道交通,然后沿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居民区,并提供高标准的生活文化设施配套。这使得大城市和中小城镇之间差距越来越小。中国城市化需要产业支撑 马里兰州蒙哥马利是靠近华盛顿郊区的小城,面对人口逐渐流失带来的压力,当局称将设立可以在晚上11点后播放音乐的“热闹区”,并为青年人创建各种聚会场所等,以努力吸引外来人口。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年轻人,是否在大城市发展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首先,如果仅算吃用等一般生活成本来说,北上广等大城市甚至比二、三线城市更便宜。但是生活到一定阶段之后,在大城市结婚、立业、子女教育,这些硬成本非常高,成为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此外,大城市在工作就业方面有更多机会,小城市市场容量小,关系网起到的作用更大;但在大城市,工作一定时间之后因为竞争的激烈也会让一些人感到上升空间变得越来越有限。因此有人离开,也有新的年轻人进来,都是正常的。 张颐武称,人们向大城市聚集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员在大城市聚集,可能导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产生“大城市病”。他说,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加强对小城市的构建,特别是要发挥小城市的优势,使城市有产业支撑,这样不会出现光靠政府投资建设却空无一人的“鬼城”。 俄新网称,支付高昂房租居住在大城市的生活并不是人们心中真正想要的生活。他们只是对小城市工作机会有限很担忧。而在网络化时代,返乡者可以依靠自己的创意有所作为。由于中小城市成本较低,使创业更加容易,互联网的普及也缩短了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