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权
王正权,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也是新课改下三维教学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情感升华、道德熏陶、美学赏析和意志品质塑造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古典诗文承载着我国五千年深厚文化,它们以抒情之美、技巧之美来感染、陶冶人、震撼每一个人,教师利用古典诗歌作为审美教育的模本,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无疑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定教学策略,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深度剖析,从内容、形式及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以实现学生美学和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舒缓心境、健全人格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最为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学生吟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这足以说明吟诵的重要性,吟诵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多读才能品味古典诗歌的真正寓意、情感表达和美学韵味。学生对古典诗歌吟诵的过程就是审美鉴别和借鉴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吟诵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对于吟诵,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因材施教,做到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采取多元化的吟诵方式,如领读、齐读、范读、比较诵读、诵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尽显学生个性。其次,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吟诵。再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吟诵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入到古典诗歌当中,体会它的情感悦动,从而尽情领略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 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齐读、对比吟诵等诵读方式,让学生领会到这首诗歌的美学所。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进行学生审美的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领悟诗歌的意境,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 一词,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在有效的把握诗歌的大意后,让学生懂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所阐述的离别无限愁苦,一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道出作者的万般无奈和无限痛苦。对于类似这种古典诗歌,具有深远意境,丰富内涵的,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来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诗歌中的凄美故事和场景;学生如果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经过老师引导思考他们就能感悟到诗歌中的美学所在。
对古典诗文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所谓“诗缘情”,“诗言志”,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情感,所以在学习古典诗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对诗文的学习和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文历经历史的沉淀,其中所饱含的有价值的资料举不胜举,所传递给学生的正能量也是不可估量的。
读韩愈的《师说》,要让学生明白“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学习《论语·季氏篇》中的《季氏将伐颛臾》,让学生明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意境;读屈原的《离骚》 就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报效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体味作者对理想的积极追求和对腐朽反动气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新课改下探究古典诗歌中的美育和德育路径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诗文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非常的多元化,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也对高中生有极大的触动;在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形式和作品的载体选择上都十分的恰当和确切,通过优美和舒畅的路径展示了华夏五千来来的文明,运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可以说是功效卓著,效果极佳。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准备,认真探究学情、教情和教学内容,就能使我国的古典诗词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