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4-03-12 15:49范文杰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章作文

范文杰

个性化作文教学之我见

范文杰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和技术的过程,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的现状却与我们的期望相差很远,绝大部分学生不愿写,作文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境地。本来灵动的、生活的写作成了死板的、理念的写作。作文失去了个性!那么,如何改善作文教学?我认为我们需要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

一.什么是个性化作文教学

“个性化”就是追求个性、体现个性、使个性得到张扬的理念、原则、途径、方式方法等的总和。“个性化作文教学”涵盖两个层面:从结果上看是指文章的个性化。指学生鲜明的个性在作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即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从过程上看是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指作文教学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能在写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原则

个性化作文教学原则应该是以生活为本,作文应回归生活;“人”与“文”合一,作文的过程就是求真、立诚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创新思维,克服肤浅与钝化,让思维走向深刻与敏锐。

1.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正是阐明了生活是写作之本的原则。这既是对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的肯定,也是对以生活为作文逻辑起点的写作方式的肯定。回归生活的作文训练,使学生立足于朴素的、平实的貌似普通的日子,从中去挖掘作文的“根”,让学生意识到、体验到平常日子本身就蕴藏着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能激发出美妙的作文灵感,从而写出真实感人的好文章。

2.人文合一,求真立诚

作文与做人是分不开的,因此强调要“人”“文”合一。潘新和教授说:“写作教学必须为学生创造‘立诚’的条件,让他们有积蓄可倾吐,才不致弄虚作假、言不由衷,与生活脱离关系。”过去的作文重立意轻本真,不少老师要求学生写作,首要的便是紧跟政治形势,能拔高的尽量拔高,能联系的尽量联系,其结果是假、大、空的文章大行其道,学生编造起美丽的谎言来获取高分。殊不知,写作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立意越高,人格就越低。盲目强调立意要高,必然要失去真诚;一旦失去了真诚,这就不仅仅是作文的弄虚作假,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良知的泯灭和人格的扭曲,那就将是国家、民族的不幸。

3.多元创新,丰富深刻

传统的写作教学片面追求以文载道的标准,往往限制了学生的个体心灵自由活动,文章中充斥的多是人云亦云的思维复制品,毫无新颖、个性和深刻而言。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作文思想内容上的创新,克服学生思维的肤浅、苍白,引导他们有独特、个性化的思辨内容。并且鼓励学生在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从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突出作文的新意和个性。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1.个性化的作文意识

作文的本体功能是什么?我们为何而作文?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简单而言,作文是为了表情达意,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仅此而已。可事实上,我们往往赋予了作文太多的责任,使作文成了文以载道的牺牲品;或使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作文成了言不由衷的堆砌物。

实际上,课程标准中已经有了不少相关的描述,比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都是体现了作文的本体功能的相关表述。

所以,我们得从教师和学生的意识上有一个正确的、符合作文本身功能特点的认知策略,意识到作文为沟通、为表达自己而写,这样才会有相应的表达意识和方式,才会有用心表达的可能,避免出现为文而文的状况,从而使作文更富有个性。

2.个性化的文字训练

个性化的文字训练,并不在于教师如何教会学生遣词造句,而是通过夯实语言基础、丰富语言样式,锐化语言敏感,加强语言实践等手段,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感觉。

(1)积累写作素材,夯实语言基础

主要借助于学生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完成语言的原始积累。通过积累,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材料,一旦有机会表达,它就会将之灵活生动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拥有了“车薪”自然容易煮开“杯水”。积累得很多,思路就开阔,个性化作文就比较顺手了。比如说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应该说教材无处不资源,学生天天和教材接触,他们只是拥有一座金矿而不自知。为使他们对这些作文资源能“一览无余”。于是,我们把课本中的作文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情感资源三大类,使学生有章可寻,有路可走,搜集方便,让每个学生分门别类地建立一个作文素材资料库。

(2)关注语言形式,锐化语言敏感

这一工作与平日课堂教学息息相关,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通过朗诵体味、引导点染、还原追溯、比较揣摩等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遣词造句的敏感点。

A.朗诵体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其巧妙的视角、强烈的感情、独到的见解往往渗透在字里行间,简单地浏览是很难获得清晰的感悟的,而朗诵恰恰可以让学生达到这一目的。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反复朗读体味,既可以较好地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可以实现锐化语言敏感点。

B.引导点染在许多的时候,光会朗读体味,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还是不太靠谱的,还得教师的引导、点染、提升。比如欣赏郭沫若的话剧《雷电颂》,就得引导学生明白表达方式对作品产生如此震撼人心效果所起的作用,就得理解好的作品必须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的原理。

C.比较揣摩比较揣摩是锐化语言敏感最常用的办法,通过“增一增”、“删一删”、“移一移”、“换一换”等方法让学生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从而对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反思叩问,增强对语言的感觉力,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3)阅读携手写作,丰富语言样式

经过素材的积累,心中对语言形式也有了较高的敏感度,但学生未必就能“下笔有神”。这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运用材料的技巧。可以让阅读携手写作,以材料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活动,以丰富个性化语言的样式。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A.精细阅读,写读后感。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就采用这种形式,以读促写,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第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名家之作,但由于所叙之人,所叙之事不论是时间上、空间上都与今天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凭着他们的年龄和阅历,对作品的意义和感悟都比较困难。教学时我就将重点定位为:搜集资料,帮助解读。学生在搜集资料,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了很多文情并茂的读后感。

B.拓展阅读,写主题文章。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时,结合《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展示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图片,讲鲁迅先生的故事,让大家联系起来综合谈论一番,然后话题作文“我心目中的鲁迅”,这是师生教学互动的综合训练。八年级上册的《背影》,通过最动情的瞬间塑造了一位慈父形象,学生读后深受感动,我们就趁机指导学生阅读《父亲》《父亲的茶》《默读父亲》三篇同类题材的文章,学习它们构思的精巧,选材的新颖,语言的朴素,揣摩其写作方法,然后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我们发现这篇作文学生写得特别认真,特别感人,其中不乏佳作。

C.续写、改写,延伸性写作活动。例如,学过《最后一课》后,要求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学过《狼》后,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课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学过《皇帝的新装》后,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也可以让学生将它缩写成500字左右的故事,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学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指导学生写“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学生不仅学到了书信的知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雨果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尊重以及公理至上的正义感。

个性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自由,是对个体心灵空间的释放,让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积极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表述真情,弘扬个性。冰心曾说过:“人的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让我们带着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和写作吧,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火热的激情。“清水出芙蓉,一枝独秀耳。”让学生作文真正注入活水源头,使学生作文成为展示个性、发展特长的舞台。

范文杰,教师,现居浙江绍兴。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章作文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