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声音

2014-03-12 09:41肖复兴
音乐生活 2014年8期
关键词:舒曼交响乐团交响曲

文/肖复兴

瑞士琉森交响乐团选的曲目,有点儿意思。它来北京演出两场,我听的是第二场,上半场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下半场是舒曼的第三交响曲。都不是什么如今热门的曲目,起码在我国的乐坛上,很少见到演奏。

我是奔着舒曼的第三交响曲去的。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我对普罗科菲耶夫兴趣不大,一直以为他的音乐主题和题材宏大,多少有些炫技。舒曼则不一样,他和克拉拉、还有勃拉姆斯三人之间美好的感情,始终让我感动。便也爱屋及乌地喜欢他的音乐。而且,舒曼的第三交响曲也并不那么好演奏,舒曼自己当年做指挥在杜塞尔多夫和科隆首演和第二场演出,都没有获得成功。

琉森交响乐团选择的舒曼的第三交响曲,令我充满好奇,不知道他们会演奏成什么样子,会和我想象中的相似吗?有时候,听音乐和逛风景一样,没去之前总会有缤纷的想象,到了那里之后,如果和自己的想象类似,就会有抑制不住的惊喜,如果和自己的想象不同,就多少会有些失望,除非那里出奇的美丽,美得完全超乎想象之外。

好在开始处理得就不错,让我对琉森交响乐团一下子有了好感。舒曼的这部交响曲,是向贝多芬致敬的一部作品,开始就有着明显的贝多芬“英雄”的意味,而且其调性用的也是和“英雄”同样的降E大调,同时乐曲本身就有明显的对比。我很怕琉森交响乐团处理得过于“英雄”化,强烈地突出其对比性。他们处理得很柔和,一副风雨过后云淡风轻的样子。特别是双簧管、单簧管和长笛此起彼伏的弱奏,勾勒出柔美的轮廓,为舒曼的这部交响曲奠定了基调。他们没有让舒曼开出一艘豪华的游轮,而是驶出了一条红帆船。

第二乐章中,舒曼乐曲中本来就具有的浓郁的民间音乐元素,被他们演绎得格外明亮。弦乐部分和管乐部分,都非常精彩,特别是他们的管乐,既不喧宾夺主,又格外有自己的分寸和特色,彼此呼应。反复出现的民歌的旋律,即使和舒曼的时代相隔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已经很遥远,即使我们完全听不懂来自莱茵河畔的民歌旋律,但从他们流畅而突出的演奏中,依然可以听得出来。来自民间的音乐总有其共性,就像我们的“茉莉花”的旋律一出现,总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听得分明;就像在水塘中一把捞出一条小鱼,与玻璃鱼缸里的金鱼绝对不相同一样。

本来舒曼曾经把这部交响曲命名为“莱茵”,只不过后来像把第一交响曲“春天”的名字删除掉一样,他把“莱茵”的这个名字也删掉了。但是,这部交响曲因有当地民歌元素的明显加入,即便我们现在听不出德国人所称赞的“莱茵生活的音乐画册”的那种感觉,但其民间纯朴明朗的感情和色彩,总是和一本正经或正襟危坐的交响曲拉开距离,便也和贝多芬的“英雄”拉开了距离。舒曼到底还是舒曼,琉森也到底还是硫森。他们一起完成了对传统交响曲过于浓烈得近乎煽情的表达情感的方式的一种矫正。

舒曼在谈到对交响曲的理解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认为它应该是“人类和天使的声音”。我不敢说琉森交响乐团真正抵达了这一境界,但看得出他们不甘心于雷同世界其它乐团特别是顶尖大乐团的努力。还要说的是,它的年轻指挥詹姆斯·扎菲根,有节制、有分寸地将感情蕴含在不过分张扬的肢体动作与心里,特别是乐曲结束后带领乐队各部分谢幕,从后跑到前,很谦和,很亲切,颇得人缘。在这一点上,和乐团整体风格正相吻合。

猜你喜欢
舒曼交响乐团交响曲
村庄交响曲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色彩交响曲
“长江”钢琴携手国家交响乐团高原奏响强音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