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帮助农民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用新的农业科技武装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这就需要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农业高职学生充实到“三农”中。为此,农业类高职院校责无旁贷。而如何培养教育高素质的农业高职生,则是农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个体学习、工作、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一心希望通过高考跳出“农门”,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不愿接受自己是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这一现实,与别人交流时羞于说出自己是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更不希望在毕业后服务农业。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原因。
1.1.1 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各个院校通过自主招生招收的“三校生”,三是2+3的五年制学生。第一类生源录取的是普通高中生,他们在高考前经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大多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学习能力。因为是高考中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而且录取分数线较低,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第二类、第三类生源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自控力较差,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1.1.2 农业类高职院校专业现状 由于人们对农业高职院校的认识不足以及长期的偏见,学生在报考志愿选择将来的行业与职业时,对农业高职学院专业普遍信心不足。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最期望的工作性质依次是外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农民;最期望的行业依次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建筑房产、农林牧副渔。每一年的招生中学生选择农业高职院校是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大部分农业高职是公办院校,且学费低于民办院校;二是农业高职院校中的非农专业成为学生的首选,如机电、建工、造价、交测等,而选择农业生产、养殖、营销一线专业则较少,传统的“跳农门”思想影响较深;三是部分学生在入学初就考虑专升本问题,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学历层次还没有得到学生与家长的理解与认可。
1.1.3 农业类高职院校就业方向与岗位现状 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直接面向“三农”,毕业生需要长年在农业与基层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学生在校期间经过教学、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除水利土建类专业外,农林类毕业生大部分必须到生产、养殖、营销一线。一般农林牧企业投资小,职位多要求学生到基层岗位工作,就业岗位比较辛苦,劳动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工作强度大。而水利、建工、路桥、测量等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虽然是国企,但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大部分工作单位的岗位在基层,而且是流动型,完成一项工程就得调换一个地方。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签订、履行劳动合同时信心不足,三五年时间都觉得难以坚持。
首先,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报考高职特别是农业类高职是无奈之举;部分高职生把自己排除在大学生群体之外,心理上有一种失落感,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差距,迷茫、无奈,自尊心受挫,自卑感萌生,自信心不足。
其次,社会对农业类高职的评价低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农业高职院校中的非农专业则是学生填报志愿时的首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农业高职生而感到低人一等,不愿与其他院校的同学朋友联络,自我封闭。
再次,目前农业类高职院校在专业调整设置中逐渐淡化农、林色彩,在学校很难找到农、林开头的专业,学校是出于市场竞争、吸引生源而作出的无奈之举,而学生的选择则是对农业专业的轻视和不认可。农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工作环境,导致学生自信心严重缺失,部分学生得过且过,不敢面对现实。
心理辅导主要有两种形式,个别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两者的目的都是帮助当事人维护心理健康,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迈向自我实现。团体心理辅导即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部成员间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一个自信的人应具备正确的自我评价、完全的自我接纳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根据认知行为理论观点得知,缺乏自信心的人通常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失败过,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形成自卑心理。针对农业高职学生自信心缺乏现状,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在校园中感到迷茫、自卑的学生,在团体温暖的氛围中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以及人生目标等问题,通过与成员间的沟通探讨人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尊重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同时思考自己的未来。
运用团体辅导增强高职学生自信心,就是把团体辅导这种活动方式引入教学或者课外活动中,通过团体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了解并了解他人,学习接纳自我和他人的独特性,最终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
除此之外,帮助农业高职学生增强自信心,还要了解农业以及高职教育的特点。“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4年又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通过了解学习,解决学生的“轻农”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增强自信心。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实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的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首先,明确团体辅导目标。团体目标是团体辅导的基础,一个合适的目标是以引导团体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个人目标融入在内,通过活动看得见结果的。团体辅导方式的选择,必须针对团体目标,看活动方式是否有助于团体目标的实现。
针对农业类高职学生自信心的缺乏,团体辅导的目标就是增强自信心。自信心团体辅导,必须先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同时认识别人,接纳别人。在团体活动中促使团体成员进行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觉地能力。
自我探索、自我认识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自己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发掘自身内在的潜能,并充分发挥潜能;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与分享,强化自我表达能力;提升成员自我觉察和觉察他人需要的能力;协助成员能够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其次,提前设定团体辅导类型。一是根据团体辅导目标,以班级为团体进行活动,即课堂式团体辅导类型,此类型活动方式适合人数较少的班级,合堂课人数较多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在校园内招募团体成员,即主题式团体辅导类型,团体成员必须是自觉自愿参加,以保证团体活动的效果。
再次,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团体辅导方案。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团体辅导,都需要提前准备具体操作方案,目标明确,活动方式恰当。一是团体规模即团体人数影响团体练习的选择。组织者必须事先了解团体的大小、人数的多少、单数还是双数,这些都会影响团体练习的选择。二是注意掌控团体辅导的时间与阶段。组织者要了解团体成员的特点以及团体辅导活动的阶段,熟悉团体辅导的时间,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通过“自我探索”、“自我欣赏”、“自我透视”,了解自己的长处,开发自己的潜能,学会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增进自信。同时,学会接纳自己的局限,扬长避短,优化自我。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自信心团体辅导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团体辅导的组织者应较为系统地学习有关团体辅导理论知识并进行适当练习,使自己有切身体会;二是明确团体活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团体活动的真正意义是活动结束后的交流与讨论,团体成员说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三是注意不同团体活动阶段的衔接,如自我探索是由浅到深;四是选择的活动方式最好是组织者熟悉并能掌控的,以保证活动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另外,应群策群力,加强合作。通过集体努力,把内容理解透彻,再相互借鉴,不断完善团体辅导方案,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在团体辅导活动准备阶段,组织者根据团体人数计划好活动所需的材料,最好是能方便得到的、价钱适当的材料。如笔、纸、核桃、西红柿、毛巾、眼罩、报纸、音乐播放器等。活动场地是必不可少的,是室内或者室外,确保活动有效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王 冰.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75.
[2] 丁广明,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
[3] 陈秋云,大学生团体生涯心理辅导的意义、特点与价值[J].教育评论,2007,(4).
[4] 陈 晶,王海萍.团体辅导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