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的文化解构

2014-03-12 05:29张雪梅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视觉艺术系130118
大众文艺 2014年24期
关键词:剪纸民间

张雪梅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视觉艺术系 130118)

一、民间剪纸的历史沿革

民间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勤劳质朴的民间剪纸艺人演绎的别样辉煌。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其古朴浑厚的内涵与底蕴,散发着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吕氏春秋·重言》载剪桐分封的典故:“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说明早期撕纸作为剪纸而存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在日常生活中开始使用剪刀,河南辉固围村出土战国时期的刻镂银箔,奠定了剪纸的技法。新疆出土汉代金箔片,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南侧清理了一座汉墓,出土了一组制作精巧的金箔饰片,可见汉代以前刻镂银箔、金箔以肖物象,类似今天剪纸的艺术创作手法。初步具备了剪纸艺术的特点, 受汉代“符瑞”影响,此时刻镂皆为翔禽瑞兽,后来剪纸艺术创作中此题材出现频率很高。汉代和两晋时期,剪纸出现在民间祭祀的祭春仪式当中。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丰富了剪纸的材料表现。东汉时纸的发明为剪纸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创作媒介,原始巫术和民风习俗为剪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汉人利用剪纸还创造了走马灯。晋代正月七日剪彩为燕形,置之檐楹,代贴“宜春”之字风俗,或戴之头鬓,与岁时节令习俗相结合,李商隐诗《人日》“缕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晋代据《范汪集·新野四居别传》载“功德花纸”,不过今不可得。僧徒利用剪纸形式聚众说经。南北朝时,春日剪彩镂金沿袭晋代。剪纸技巧渐趋成熟。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址南北朝墓葬考古发现中国现存最早的剪纸实物“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造型考究,形象栩栩如生。隋沿晋俗,到了唐代,风行“镂金作胜”的风俗,皇帝于春日赐赠幡胜于群臣。御赐彩胜始于唐。剪纸招魂始于唐,杜甫《彭衙行》中: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新疆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七人相联剪纸,七为阳数,具有避除不祥的寓意,被称作“招魂人胜”。唐代人胜剪纸曾作贡物于日本正仓院收藏。在木版雕刻、铜器纹饰、布匹印染艺术领域中经常出现剪纸的装饰图案纹样。宋代御赐幡胜效唐朝,并出现了专业剪纸的女性民间艺人,宋代丰富的纸品种类,为剪纸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出现了剪纸窗花,另外在灯彩、茶盏、蓝印花布印染、吉州窑制瓷、皮影戏等艺术领域都受到了剪纸艺术的影响,宋时汴梁瓦肆中常有“影戏”演出,并有影戏组织“绘革社”吴自牧《梦粱录》载:“汴京初以素纸雕形,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皮影创始于刻纸。并且在南宋时侯出现了以剪纸为行业的“小经纪”。元代出现扫晴娘剪纸,泽州民间李俊民诗咏《扫晴娘》“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民间剪纸艺术收藏家余姚岑安卿。以热能推动轮转的走马灯剪纸方兴未艾。明朝废除了自晋流传千年的“造华胜以相遗”的习俗。扫晴娘,明代不仅有走马灯还有夹纱灯。剪纸在于明清时期大发异彩,尤其是清代,剪纸在民间发展的如火如荼,甚至还出现在作为皇帝婚房的故宫坤宁宫,这标志着剪纸这种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正式进入到了宫廷文化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剪纸这门享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技艺得到了很高的重视,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剪纸艺人不断涌现,流派纷呈。还将我国的民间剪纸推广到国外,使世界都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民间剪纸的形式语言契合大众传媒表现的需要

基于剪纸传达媒介纸张的特殊性,剪纸所表达出来的视觉形象是平面与立体的集合体,造型兼具了具象与抽象的双重维度。民间剪纸所呈现的艺术形象是出于现实生活,正如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那样: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民间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并不是对现实事物的照搬照抄,而是以现实为造型基础的主观化、情趣化、艺术化的再创作。是基于具象的抽象创作,是在理性上的感性升华。拟容取心,不仅要满足受众视觉观顾的需要,更要契合受众精神层面的美好希冀。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19世纪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致力于形式的标新立异。剪纸作品的构成涵括点、线条、色彩、块面等。毋庸置疑,喜庆且鲜艳明快的色彩是广受普罗大众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精致而独特的点、线、面的组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剪纸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剪纸作品,它更是社会话语文化的彰显。它同广播、电视、杂志、报刊、电影、广告等传播媒介一样,是历史文化的显性表现。

三、民间剪纸的文化解构应和艺术设计主旨的需要

(一)传统民间剪纸题材具有鲜明的图腾崇拜的色彩

图腾崇拜先于见诸史册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历史悠久。该词最早见于1791年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兼人类学家龙格的著述《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清代学者严复于191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时,率先将 “totem”译成“图腾”,一直沿用至今。“totem”是北印第安人鄂吉布瓦部落语,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产生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原始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无知,对人类生存繁衍的懵懂,面对大自然的天灾人祸手足无措时的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将自己和族人臆造与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存在着某种奇妙的亲缘关系。当然,正是这种所谓的“亲缘”关系,奠定了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自图腾诞生伊始,人类便有了自己崇拜的神,并以这种对图腾的崇拜的意识统一部落成员之间的认识,进而巩固原始部族的力量,强化了整体凝聚力,增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图腾实际是原始先民虚构出来的一位精神凭附的崇拜对象。图腾崇拜具有世界性,且地域广阔,同一区域又因信仰和禁忌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图腾崇拜符号。我国传统民间剪纸题材具有鲜明的图腾崇拜的色彩,同时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譬如,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鹿图腾崇拜剪纸“鹿鹤同春”“鹿头花”;黄河中上游蛇、鱼、蛙图腾崇拜的“蛇盘兔”“鱼戏莲”“抓髻娃娃”等 。

(二)民间剪纸题材充分彰显对生命的顶礼膜拜

生命崇拜可归结为三个历程:第一,对万物的崇拜,并将它们图腾化;第二是对半神半人的崇拜,“神”人共体神话;第三是对人类自身的崇拜,将人神格化。天地萌始,人类面对自然造化的无能为力,主观臆测虚幻物象,尝试解读人类所未及,对生命的顶礼膜拜,对自然风雷电掣的恐惧,对猛兽的生存挣扎,生命在时空交错过程中既神圣又脆弱。生命繁衍是世界得以存在发展的不竭动力,宇宙艮久永恒的不变之宗。我国的阴阳哲学观,源于对生殖和生命的崇拜。中国哲学的本源即是阴阳观,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男为阳,女为阴;天为阳,地为阴,这种对生命繁衍崇拜的观念是我国民间剪纸的一个着重表现的题材,例如,以多子多孙生育繁衍能力旺盛的鱼、蟾、蛙来喻地喻阴性文化符号;自然界中由中心向周边放射花瓣的植物或花卉是喻天喻阳的文化符号,诸如,菊花、玫瑰、牡丹、葵花等;大自然中难以征服的狮子、鹿、虎、公牛、野猪、熊、羚羊还有天空中飞翔的雄鹰、鸟禽类皆是象征天与太阳的阳性文化符号。产子多的被喻为繁衍之神的子神如蛇、鼠、兔。多籽粒的石榴、南瓜、葡萄等瓜果蔬菜同样具有阴阳牡牝的观念,是民间剪纸常用题材。这些动植物、飞禽走兽和瓜果蔬菜经过剪纸艺术家们的巧妙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了蛇盘兔、鹰踏兔、鱼戏莲、榴开百子、狮子滚绣球、鼠吃葡萄等各种寓意子孙兴旺的剪纸表现形式,民间剪纸中有多种形式的生命之树,呈现的特征便是动物成双相对中有一棵树生命树,相对的是意象中的神祗动物用以象征阴阳或牡牝的哲学属性;把生命繁衍的主题揉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而这些剪纸通常是装饰我们的居住空间,或者出现在展示设计空间中。表达了人们对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的美好希冀,同时也是对生命繁衍主题的委婉诠释。

(三)民间剪纸题材带有明显的原始巫术性质

巫术源自亘古先民的蒙昧虚妄,民间剪纸的创作者来自民间,尤其以那些原生态且未被现代都市文明染指的地域剪纸创作更加原汁原味。今天我们依然有幸可见的诸如:招魂娃娃、纸幡娃娃、送病娃娃、簸箕娃娃、疳娃娃、八卦娃娃、五道娃娃、抓钱娃娃、拉手娃娃、扫天婆等。在古代是通过剪纸这种特殊媒介呼唤灵魂回归,而纸型只是灵魂凭付的载体。今天,艺术家们赋予它们更多的精神内涵,反应时代变迁,沧海桑田。

(四)传统民间剪纸题材蕴涵了深厚儒家文化思想

儒家思想自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一直奉为圭臬的典范,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对我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兴办孔子学院,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伴随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儒家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世界瞩目。我国民间剪纸的创作有很多是围绕儒家思想展开的。一方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丰富了剪纸的表现题材。剪纸作品直观再现古圣先贤的仁孝忠义,展现的礼智信恕,例如“孔子”“空城计”“二十四孝”“长坂坡”“钟馗”等内容。

(五)民间剪纸题材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民间剪纸题材体现了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摄于指端。民间艺人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密切反应现实生活,生动形象的映射出人们眼中的点点滴滴,表达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对人生的感悟。反映原始先民懵懂幻象的图腾崇拜剪纸、反映母系父系氏族社会的祖先崇拜剪纸、反映反封建反压怕的神话传说剪纸、反映儒家忠孝、智勇、仁义的历史故事剪纸、反映黎庶百姓市井生活的剪纸等。时值今夕,譬如:国家改革开放的剪纸,反映国家政策导向为人民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剪纸形象热情洋溢,干劲十足。再如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激发了很多剪纸爱好者从事艺术创作。体现出民间艺术创作的与时俱进。水立方、福娃的剪纸应运而生,作品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散发着丰富的艺术语言,或为具象真切,或为抽象夸张。再现了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热爱生活,歌颂生活的激情,为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而骄傲。

(六)民间剪纸的主旨是纳吉祛邪, 趋吉避凶

民间剪纸趋吉避凶,祈求吉祥如意的主题,较为抽象,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通常运用比较含蓄蕴藉的造型手法来表达充满希冀和憧憬的艺术作品。例如,我国陇东地区春节时节会粘贴鸡和虎图案的剪纸,因为“鸡”的谐音为“吉”,寓意吉祥;“虎”代表“镇宅辟邪”和“福气”的美好寓意。山东聊城婚房贴满月图案的剪纸,象征婚姻生活团圆美满,还剪有石榴、莲花、牡丹等代表多子的图案,表达了人们祈求子孙兴旺的美好愿望。关中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贴五毒剪纸,趋吉避凶。保佑家宅平安健康。由象征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的“五道娃娃”剪纸具有驱邪送病的功用。另外诸如“八卦”“如意”“盘长”“葫芦镇五毒”“中国结”等剪纸视觉传达的寓意都是辟邪吉祥的象征。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辉煌的文化底蕴,缔造了色彩鲜明造型生动的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海纳百川,涵括广泛。她的形式语言蕴含了丰富的图腾的崇拜和生命繁衍的阴阳哲学观、儒家传统道德观、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歌颂四化蓝图,歌颂改革开放,歌颂新时代人们幸福的生活。反应时代发展,展望未来,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对当代文化艺术造型具有很大的启发,剪纸图案广泛应用于装饰图案设计、商业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是展现民间技艺,传承文化的重要传达媒介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平面剪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立体剪纸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到家居装饰、服饰、教学与当代的广告和动画的设计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剪纸的发展必将有着更广阔的天地,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1]乔晓光. 中国民间美术 [M].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8:72.

[2]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1:15-21、75.

[3]吕胜中.招魂 [M].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8.3:27—132.

[4]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陈竟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7:209—232.

[5]靳之林.抓髻娃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77-90、75、107.

猜你喜欢
剪纸民间
大嘴蛙学剪纸
‘private’ parenting goes public
手工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搞笑高手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