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

2014-03-11 09:02达舒
焦点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棉吴哥窟吴哥

达舒

微笑的高棉

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看过吴哥窟的宏美,其它石窟便很难引起我感动。

微笑的高棉——这是世人对吴哥窟佛陀的昵称。

震撼!那是我站在那尊“高棉微笑”佛雕前的第一感觉。它写满沧桑的微笑,让我为之折服,一个千年前的遗迹,竟能在世人眼中,升华为一种民族的象征。不知该说那是因为宗教的力量,还是艺术的伟大。

吴哥窟重新开放,阇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高棉”取代了波布的“红色高棉”,深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那次我们坐着旅游车,整整7个小时,在从柬埔寨首都金边到吴哥崎岖不平的公路上受尽折腾,傍晚终于到达,导游安排第二天一早去遗址。每年,像我们这样从世界各地涌入吴哥的,有超过十万的观光客——而大家都会站在这里,为这天底下最美丽的笑容,陷入反思。

远远,一阵阵凄厉的乐音,划过景区湛蓝的天空传来,这是所有刚迈入古迹的游客,都能听到的“迎宾曲”。沿途路边,不时看到修缮精美的绿荫下,坐着一群群缺胳膊断腿之人组成的乐队,他们大都是误触地雷,或是被迫踩雷的当地百姓,场面令人心酸…… 最骇人听闻的是:当年红色高棉时期,因为战争,丛林中埋设许多地雷,有些更在吴哥古迹附近,至今许多仍未拆除。然而,为了观光收益,总不能让游客误触地雷,于是政府要求百姓以身试雷,用原本尊严的生命,换取游客的安全。

百废待兴的柬埔寨,难以想象的遗憾仍不时发生,而柬埔寨人似乎无怨无悔,认天知命。在吴哥旅行,你会发现,相较东南亚其他地区,柬埔寨人是东南亚最纯真、善良的民族,他们憨憨的微笑,显得非常可爱。

这些纯真,这些微笑,是因为贫困,还是因为信仰?我一直无法给自己一个过得去的解释。

圣山的力量

我们从吴哥窟巴扬寺的背后,直接登上它的主塔,中央主塔的小平台周围有16座宝塔,每座都为四面佛雕头像。那尊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就在南面,随着人流,我自然找到了她。

站在这尊笑得最灿烂的脸庞前,身边满满的四面宝塔上的佛陀们,仿佛从四面八方,在向我围绕而来,我完全被微笑拥抱,感受非常特殊。

很显然,这些佛陀雕像达到了其建造君主的宗教、政治意图。

当年建造巴扬寺的阇耶跋摩七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要将巴扬寺营造成一个强大的须弥山世界——须弥山是印度教、佛教的圣山。佛教中说,世界有九山八海围绕着,中间最高的就是须弥山,太阳、月亮、四方大洲,都围绕在它的旁边,是宇宙的中心,也是精神皈依的中心。

巴扬寺共有49座宝塔,加上五座城门各四面佛雕,总计54座宝塔,216面佛雕头像。54 座可能代表当时的54个省份,四面的佛头雕像代表了慈悲喜舍的四方关照。这里两百多座雕像,大部分都面露微笑,但有细微不同,有的祥和平静,有的略带伤感,有的灿烂快乐,微笑的脸庞上,有些睁开双眼,有些闭目冥想,姿态各异、细致地呈现了人性心理的各种意涵。听说这些佛像脸庞的设计,是结合佛陀和阇耶跋摩七世的综合容貌,阇耶跋摩七世将自己佛陀化,更进一步以宗教将他的统治地位来合理化。

以武力统一了古吴哥的阇耶跋摩七世,需要从精神上来垄断人心,这和中国唐代的武则天,在洛阳龙门石窟雕琢卢舍那大佛一样,这些佛陀都是脸带慈祥的微笑,欲容纳无尽的娑婆人生。

四面都在微笑,让人心情跟着愉快起来,手里的相机猛按不停,没有悲怆,只有欢喜,我想,阇耶跋摩七世早就想到这一天了,他好像已洞悉世间的繁华与兴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都已了然于胸,只有微微一笑,这微笑充满疗伤的力量,以微笑来冲淡人间悲愁,化解历史吊诡。

这便是这座人造圣山的意涵?

可前几天在金边博物馆,当了解3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血腥“红色高棉”的可怖,我仿佛被洗了脑,已不能从表面去理解“高棉的微笑”了,甚至再也无法相信人性是纯真、善良的。但后来我想,拿今天这些微笑背后的苦涩,及他们承受的无比悲难和古吴哥对比,这些微笑的魅力,已不能因她的艺术、因她的信仰而论了,她太错综复杂、交错难平。这些背后的伤痛,使微笑产生了令人珍爱的美。

这个令人疼惜的柬埔寨,她曾经有机会向祖先看齐,却因战争,一切化为泡影,只能在祖先的微笑下,在残疾人的哀乐中,静度每一天……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想,曾经历过万般劫难的吴哥,一定更懂得微笑的力量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棉吴哥窟吴哥
扶贫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柬埔寨吴哥窟游进入小吴哥窟
张辉版画作品
我眼中的“高棉微笑”——吴哥窟游记
高棉的微笑
——柬埔寨吴哥文化艺术
林中的俩女孩
探秘吴哥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