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地区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2014-03-11 04:03:11潘克杰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印度洋海洋国家

潘克杰·珈◎

印度洋地区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潘克杰·珈◎

近来来有不少关于 “蓝色经济”和 “绿色经济”的可行性之争,讨论这两者是否能为经济发展与增长另辟蹊径。随着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加剧,不同的发展路径需要经受检验。终极的目标是促进就业、提高生产力,减少废气排放,因此各国能可持续发展,故蓝色经济和绿色经济被大肆鼓吹。

蓝色经济是1994年为应对这些挑战而由甘特·保利所提出的一种未来商业模式。如今,这种经济模式得到超过180个具体案例的支持。至少能说明这一经济模式能够产生更多利润,同时造就更多工作机会,在全球市场上也有竞争力。

甘特·保利在他关于蓝色经济的书中表示,希望蓝色经济模式能够把资源短缺社会转变为资源丰裕社会。通过建立在自然过程上的科学解决手段,将看似分散互不相干的环境问题关联在一起,既能为环境造福,又能产生社会和经济上的收益。

这一模式的目标是激励企业家能够深谋远虑,采纳能够通过创造就业、减少能源使用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步创造更多的利润流,同时又能造福所涉及的社群。蓝色经济对世界经济体的一个新侧面详加研究,并且提供了一系列的革新,使得这些经济体能够持续发展。

蓝色经济的鼓吹者认为,这一概念与传统理念不同,它能授人以渔,能滋养当地经济,还能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同时成本较低。这种理念强调了海洋和海岸的重要性不可被低估。如今欧洲的蓝色经济产值已高达5000亿欧元,并且提供了多达540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每年增长大概1000亿欧元的规模,增加1500万个工作岗位。

与蓝色经济理念相比,海洋经济的目标乃是全球视野的经济资源评估,强调新兴的海洋关联经济活动的发展潜力。这些新兴的海洋相关产业包括:

A.离岸的风能和潮汐能发电;B.离岸的石油天然气、远洋和极地资源的开采;C.海床的金属和矿业开采;D.海上养殖业;E.海洋生物科技;F.海洋相关的旅游业和休闲业;G.海洋监控、海洋控制与督查。

然而,这种另辟蹊径的发展模式是否能在小国,特别是在资源有限而成本运输又高昂的岛国得以施行,是否能够长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却还有待观察。若是可持续发展乃是优先选择,那么海洋部门就能够大放异彩。欧盟在2012年的部长级会议上一致通过了 “蓝色增长”战略,以寻求开发海洋部门尚未得到利用的潜力,同时增加竞争力和创造就业岗位。诸如 《海洋空间规划》这样的政策被制定出来,通过提升离岸海洋产业投资的稳定、透明和可预见性,以谋求增加对海洋经济的投资。其中,海洋可再生能源和蓝色生物科技,是两个最突出的领域,从政策中获益,并且最好地证明了海洋经济现存的潜力。

环印联盟是本地区现存最大的海洋空间合作地区组织,自然也感到了启动海洋经济相关对话,以促进依赖于海洋资源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然而,由于印度洋地区地缘政治格局改变,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环印联盟若是要以特殊的协议来确保该地区海洋经济体的利益,就必须为该组织赋予更上一级的权限。而在此问题上,不同的国家之间多有争议。发达国家如今渴求更加安全的未来,而那些还需解决穷人温饱的国家则将发展视为第一优先考虑的问题。

同时,该地区还存在安全方面的挑战。海盗、跨国犯罪都日益猖獗。作为国际航运和能源通道,印度洋在许多沿岸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印度在2004和2009年的海洋战略文件中都强调,印度洋及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对于印度而言极为重要。澳大利亚2009和2013年的战略白皮书中同样也有相似的论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建立了印度洋研究中心,强调了印度洋对于确保它们商业及贸易利益的重要性。同时,阿曼、也门和南非也同样表达了他们对于印度洋安全问题的关切。印度愈来愈多地参与到索马里地区与霍尔姆兹海峡的反海盗行动中,同样体现出海洋问题的重要性。下列印度洋的相关战略议题需要时常探讨:

A.反海盗行动和非国家行为主体;B.海洋恐怖主义;C.印度洋岛屿的军事和海军基地;D.印度洋沿岸国家的不稳定和新恐怖组织的出现,例如阿拉伯半岛的基地组织;E.索马里恐怖组织,如青年党及其跨国联系;F.环境恶化以及非法、没有申报及不合乎条例所允许之渔业捕捞;G.对商船的武装护卫和海岸护卫;H.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增长。

由于安全问题日趋重要,将经济发展和战略问题结合到一起,勾勒出全面的印度洋战略,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是很有必要的。这意味着环印联盟的对话伙伴国需要更关注各种合作方案。

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和安全议题

印度洋地区的军备竞赛

从安全的视角来看,印度洋沿岸海军基地的激增,和岛屿国家将岛屿租借给大国用于海军设施,很可能会对该地区的和平造成影响。这种大规模的军事基地竞赛会使得印度洋周边国家之间的战争成为可能,因为这加强了这些国家远距离彼此发动战争的能力。对抗海盗的联合行动尽管为预防海盗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为此增加的设备、武器和先进舰艇,同样也让这地区的军事化进程大大加快。“展示效应”让世界各大海军都急于在印度洋上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

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在当前和未来的情况下都放大了印度洋的重要性。获取能源对于保持工业与经济增长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能源需求大国而言。对于印度来说,能源安全乃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它采取了长期政策从世界各地萃取能源产品,保护离岸的开采平台,确保运输石油和天然气船只的安全,这无疑为印度海军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印度同样也强调海军、海岸警卫、海事警察和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承认能源动机和不断增加的海上威胁使得其海军的安全责任加重了。这就产生了给诸如印度洋海军论坛这样的现存机构赋予权力的必要,在多国统御下调遣船只护卫能源安全,这样有效的联合行动对参与者各方都有好处,也能削减保险和海军行动的成本。

然而,除了这些安全问题之外,专属经济区、延伸的专属经济区和深海的矿业开采和海洋能源开发同样存在经济上的争议。在印度洋,专属经济区的延伸是一个特殊问题,联合国海洋公约和国际海床公约因而具备了极高的重要性。

印度洋的勘探和研究

海洋的矿产和资源不仅仅引起了沿岸国家的注意,也让岛屿国家开始将这些资源视为可持续发展的手段。2011年,联合国同意了毛里求斯和塞舌尔两国的联合申请,赋予两国三十九万平方公里延伸海床的权利,这意味着两国能够联合开发这块延伸海域上的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业储藏和海洋生物资源。这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会议以来首次由两个小型岛屿国家提出联合申请,它们的成功为其他有重叠大陆架的国家树立了典范,即共同合作也能解决问题,并不需要单边对抗。这两国也希望印度能够促成海洋国家之间的合作,保护岛屿国家的利益。

与此同时,印度同样希望确保其在印度洋上的开采权。印度政府承揽了印度洋的多金属结核矿与多金属硫化物的开采。然而,在2012年,中国也投标了印度洋的公海开矿权。这是得到国际海床公约许可的,然而印度有许多人将此视为是一大损失,认为应当制止此类行为,以确保印度对印度洋地区的控制。

同时,印度需要离岸海床矿产和开采的具体政策。印度也需要一个类似于印度国家石油公司那样的协会来勘探海洋资源。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和发展协会就得到了许可,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上开采多金属硫化矿。

环印联盟框架下可以实现经济互补的合作领域

除了上述领域外,环印联盟地区还有许多能够产生丰硕成果的潜在区域和合作领域,主要包括:

区域性价值链

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例证已经说明,区域性价值链的成果可能会比区域贸易协定更加丰厚。通过区域性价值链模式来促进区域融合是一个促进地区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长远来看对印度洋地区国家培养自身的相对优势是很有益处的。这个领域的合作能被恰如其分地纳入到开放性区域主义框架内。

食品加工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已是世界上主要的食品制成品出口国。在食品处理、包装、市场营销和出口方面,需要加强经验分享。

渔业

渔业是该地区大部分国家主要食品和外汇来源。对深海渔业和应对WTO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较有经验的国家可以与其他国家交流经验,共享优势。

环境敏感产品部门

该地区是主要的环境敏感产品的制造和消费地区,包括大量的农业产品和制成品。这些产品出口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市场壁垒。环印联盟国家能够在环境敏感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方面开展合作。

旅游

旅游业在该地区的许多国家中都扮演主要角色。如果能通过合作,实现跨国旅游路线和签证便利化,对促进地区内的旅游业一定会大有裨益。

中小型企业

该地区大部分国家国内市场规模小,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很有前景。各个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经验,或是组建一个国际性的工业促进实体机构。

信息技术合作

该地区某些国家,诸如印度,已经在软件开发等领域证明了自身的能力。在该地区很有必要启动电脑和软件领域的合作项目,包括IT训练和软件开发等,也包括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知识社会的建设等。

分享发展经验

为了更便利地加强地区各国分享发展经验,可拟建立起一个区域性的智库网络,通过经济论坛和商务论坛的形式定期交换意见,讨论政策经验。

发展可持续性海洋经济

较小的岛屿国家是组成海洋经济体的一部分,其经济增长和生计更为依赖于海洋和海洋资源。这些小国有孤悬海外的问题,同时还要与较大的国家争夺资源和贸易领域。此外,这些国家还有增长缓慢、就业有限、市场准入受限和资源受限的问题,难以开采它们自身专属经济区的资源。环印度洋沿岸的孟加拉、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等国,都位列世界最贫困国家之列。这些国家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依赖于印度洋资源的项目。尽管环印联盟的经济目标是经济合作,但是同样它也关注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岛屿国家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等问题,这也可能是某些成员国参与环印联盟的潜在原因。

因此,为了支持海洋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成员对话,应当制定一个区域行动准则,为发展、研究和能源开采勾画概要轮廓。这一准则必然不能与国际的法律条款和指导条文相悖,但海洋经济体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为了维持和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自然和矿业资源,有必要开展长期对话。因此,建议海洋对话在如下话题上展开:

A.海洋经济体的潮汐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

B.保护海床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C.生态旅游和海洋养殖业等以海洋为基础的绿色产业

D.海洋多样性的游乐园

E.海洋生态保护区

F.渔业繁育区和禁渔执行

G.多样化的海岸产业,椰子和其他生物制品

要在海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处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做抉择是很艰难的,但却又十分必要,同样,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确保岛屿社群和沿岸人口的生计之间做抉择也是艰难的,也同样十分必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如今大国能源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渔业、海床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也放大了海洋法和深海区域的行为守则方面的问题。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发起倡议,减少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化。此外,应当实施可行的,能够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清洁能源,同时也能保持沿岸人群与内陆居民生计的项目。再次,海洋国家应当注意下列问题:减少运输和旅行的成本,建设协会和联合海事警察来承担监控的任务。大国应当负责提供必需的设施设备。经济和安全层面上的海洋对话应当得到鼓励。最重要的是,环印联盟的对话伙伴应当采取主动的发展行动,定期讨论相关议题。

(作者系印度世界事务理事会研究员;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杨怡爽编译)

猜你喜欢
印度洋海洋国家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去印度洋
滇池(2018年1期)2018-01-17 21:34:30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
太空探索(2014年12期)2014-07-12 15:17:10
每秒碰撞八亿次